趙登山[國家一級演奏家]

趙登山[國家一級演奏家]
趙登山[國家一級演奏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登山是中國著名的民族器樂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奏員。1933年,趙登山出生於山東省鄆城縣楊寺村,8歲開始師從老藝人楊安字、王登吉、梁衍義等學習曲藝、墜琴、軟弓胡。後師承民間藝術家樊西雨、張應易、李大邦、王邦貴等學習古箏。在60年的藝術生涯中,趙登山繼承發揚中華民族音樂傳統,創作及與人合作的《春到田間》、《歡慶節日》、《春來早》、《瀏陽河》等一大批優秀曲目廣為流傳,他嘔心瀝血培育民族音樂人才,為中國民族音樂作出了突出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著名古箏藝術家趙登山 著名古箏藝術家趙登山

趙登山先生1933年出生於菏澤市鄆城縣楊寺村,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古箏學會副會長,國家一級演奏家,中國著名民族樂器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吉林省歌舞劇院藝術顧問,菏澤學院客座教授。 趙先生自幼酷愛民間音樂,大自然中的風嘯、雨聲、蟲鳴都引起他濃厚的興趣和奇想,八歲入學,I司年向老藝人楊安字學習曲藝《道清》,初登音樂殿堂的台階,翌年師承趙先生自十四歲向民間老藝人王登吉學習墜琴開始,同時向梁衍義學習軟弓胡。師承我國民間藝術家樊西雨、張應易、李大邦、王邦貴等前輩學習古箏。1950年拜師於享有“中國箏王”之稱的著名古箏演奏學、教育學、作曲家、革新家趙玉齋先生專攻古箏,1953年奔赴東北音樂專科學校繼續深造音樂理論兼,習擂琴,同時受校方聘任教山東琴書課。已走過了60年的藝術生涯。在演奏技巧上,他既繼承山東派傳統,又大膽突破創新,演奏風格古樸典雅,熱情奔放。趙登山先生曾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國元首演出,數次赴外國訪問演奏,1985年曾任中國民族器樂展演團副團長,參加在印度舉行的國際藝術節。趙登山於1958年開始創作,其作品多次在國家和或省級大賽中多次獲獎。其中,古箏獨奏曲《鐵馬吟》在由中國文化部、中國廣電部、中國音樂家協會舉辦的“六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中榮獲三等獎。古箏獨奏曲《歲》在1986年第一次“全國古箏學術交流會”上引起轟動。

趙登山先生潛心育人,培養的學生多次在國際、國家或省級大賽中獲獎。他還多次來往於祖國大陸和朝鮮、韓國、香港、台灣之間,進行講學或交流演出,並多次擔任全國或國際古箏比賽評審,對推動古箏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使他在全國音樂界享有崇高的聲譽。作為菏澤學院的客座教授,趙登山先生十分關心家鄉的建設,關注菏澤學院的發展,多次蒞臨學校指導音樂教學工作,培養古箏人才。

藝術生涯

著名古箏藝術家趙登山 著名古箏藝術家趙登山

趙登山,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協古箏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弦樂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古箏專業委員會(中國’箏會)副會長,中國北國古箏學會副會長。趙登山是當代山東箏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79年已被載入《中國藝術家辭典》。趙先生不但繼承了民間藝術家能彈擅演的傳統,還創作和改編了許多充滿鄉土乞息的作品。 趙登山自幼酷愛民間音樂,大自然中的風嘯、雨聲、蟲鳴都引起他濃厚的興趣和奇想。八歲入學,同年向老藝人楊安字學習曲藝《道清》,初登音樂殿堂的台階,十四歲向民間老藝人王登吉學習墜琴,同時向梁衍義學習軟弓胡。翌年師承中國民間藝術家樊西雨、張應易、李大邦、王邦貴等前輩學習古箏。1950年拜師於享有“中國箏王”之稱的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革新家趙玉齋先生專攻古箏,1953年奔赴東北音樂專科學校繼續深造音樂理論兼習擂琴,同時受校方聘任教山東琴書課。1954年初到東北人民藝術劇院歌舞團參加工作,同年調入吉林省歌舞團,1954年參加了“中國古典音樂民間巡迴演出團”,在全國各大城市公演,並先後參加了東三省聯合舉辦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及“長春、瀋陽音樂周”等大型演出,演奏古箏、墜琴獨奏、均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牛玉新向趙登山先生贈送禮物 牛玉新向趙登山先生贈送禮物

趙登山曾多次為國家領導人和外國元首演出,數次赴朝訪問、演出,更得到了朝鮮音樂界的高度讚揚。1985年曾任中國民族展演團副團長,代表國家參加在印度舉行的“國際打擊樂藝術節”,此次演出受到各國音樂家的首肯和稱譽。1987年在長春舉辦了“趙登山獨奏音樂會”引起了音樂界的轟動。1989年任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主辦的“全國民族樂器邀請賽”評審。1993年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南京藝術學院合辦的“全國民族樂器邀請賽”評審,同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1995年在洛陽舉辦的“95國際華夏器樂展演年”獨奏音樂會,同時參加了中國南北古箏名家演奏會的演出。先後擔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全國古箏學術交流會藝委會、任組委會員及副主任。1992年被揚州師範大學啟座教授。1997年應邀赴台灣和香港演出、講學。歷年來風塵僕僕地到全國各地講學,並在國家、省、市舉辦的民族樂器及古箏大賽中擔任副主任和評審,2001年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人民音樂》編輯部、香港龍音製作者有限公司主辦第一屆“龍音杯”中國民族樂器(古箏)國際比賽評審。2002年任中國南京國際古箏藝術研討會藝委員會主任。2002年10月應韓國散調伽椰琴學派的邀請赴韓漢城演出,並在韓國中央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講學受到極熱烈歡迎。2005年8月,文化部民眾文化協會主辦的全國古箏新箏大賽隆重舉行。大賽評審會主任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國家一級作曲張殿英擔任,副主任由中國古箏大師趙登山擔任,評審由全國各個音樂學院的教授專家組成。為弘揚中華民族音樂藝術,造就古箏音樂人才,趙登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個人影響

趙登山領銜表演古箏合奏《漢宮秋月》 趙登山領銜表演古箏合奏《漢宮秋月》

為了給大眾演出和繁榮音樂創作,他的足跡遍及城市、鄉村、工廠、田間。祖國的山山水水,沸騰的生活景象陶冶了他的胸懷,啟迪了他的靈感,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他以飽滿的激情,豐富的想像,精巧的構思,創作了幾十首獨奏,合奏箏曲,1958年開始創作,他創編了古箏獨奏曲《春到田間》、《歡慶節日》、《松花湖池歌》、《山谷回聲》、《茨兒山》、《雲湖天河》,墜琴獨奏曲《墜子小調》、《歡樂的日子》、《琴書二板》等,軟弓胡獨奏《笛笛歌》、《村話》等,與他人合作古箏、高胡重奏曲《春來早》、《瀏陽河》、《油海戰歌》、《唱起洪湖水懷念周總理》,朝鮮民謠變奏曲《清津浦船歌》等,廣為流傳;古箏獨奏曲《鐵馬吟》由中國文化部,中國廣電部,中國音樂家協會舉辦的第六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中榮獲三等獎。古箏獨奏曲《歲》在1986年第一次全國古箏學術交流會上引起轟動,又創編了古箏獨奏曲《鳳求凰》、《廣陵行》,古箏合奏曲《洛陽春》等。其作品在海內外廣泛出版發行,部分曲目在香港灌制《趙登山妙異之音》盒式帶及光碟。 2007年10月31日,國樂大師趙登山先生從藝60周年音樂會在菏澤學院體育館多功能廳舉行。音樂會上,趙登山先生不僅領銜表演了箏合奏《漢宮秋月》、弦索樂《碰八板》等經典曲目,還親身向到場觀眾展示了自己墜琴獨奏、軟弓胡獨奏等拿手技藝。趙登山先生的幾名親朋好友、部分弟子及菏澤學院音樂系師生也紛紛登台獻藝,為觀眾送上了一台精彩的聽覺盛宴。

近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努力繼承、發揚中華民族音樂傳統,追求古箏藝術的致臻完美,嘔心瀝血培育民族音樂人才,他為中國民族音樂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桃李滿天下,許多學生榮獲國際、國家、省、市大獎,他的名字被載入《中國藝術家辭典》及《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他的藝術成就聞名遐邇享譽中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本著先哲的啟示,在有生之年,他將為中華民族音樂藝術繼續奮鬥,一往直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