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北疆曲

鐵血北疆曲

電影《鐵血北疆曲》以革命音樂家麥新烈士(《大刀進行曲》作者)在通遼、開魯生活、戰鬥的感人經歷為素材,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以寫實手法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麥新,頌揚了共產黨人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崇高品質。

基本信息

演職員表

劇照劇照
導演:劉子銘

編劇:孫毅

角色

周浩東麥新

張澍程邁

甄真飾香草

袁忠遠飾縣長張日新

劇情梗概

1946年的科爾沁草原,同樣經歷了戰火紛飛水深火熱的苦難年代,並且形勢更為複雜,在黑惡勢力的百般蹂躪下,各族人民進行著艱苦的反抗和鬥爭。在這樣的背景下,麥新臨危受命,來到科爾沁草原,帶領人民凝聚力量進行鬥爭。純真的愛情也光臨到這個年輕人身上。英雄淚灑天地間……麥新,用鮮血和過人的膽識以及真摯的感情譜寫了生命中最艱苦卓絕的一支戰歌……

本片為革命歷史題材,主人公麥新具有堅定的革命者和非凡的藝術家的多重色彩,通過對人物真實地描寫和對草原景色如詩如畫表現,使本片充滿振奮人心的力量,以及浪漫如歌的青春感懷。

本片的主創人員一多半來自電影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他們年輕、激昂,正是本片主人公革命經歷的那段年齡。他們用藝術的敏銳、青春的火熱解讀英雄激越高昂的力量來源……

本片的外景地先在片中故事真實發生地——科爾沁大草原,雖然過去了半個世紀,但是草原的情懷依然歷歷在目,夏秋之季是科爾沁大草原最美的時節,拍攝也在這個時候進行著。本片將是英雄的人格魅力和草原風景的自然魅力完美結合,透過這種偉大的結合,傳遞給觀眾的是震撼,以及巨大的震撼!

人物原型

麥新是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先驅者之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麥新參加了上海歌詠界戰時服務團,成為這個團的領導人之一,同年創作出後來膾炙人口的抗戰歌曲《大刀進行曲》,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結束後,他到東北解放區工作,1947年在開魯下鄉工作遇敵軍襲擊壯烈犧牲。

麥新是革命音樂家,他用槍和筆,同敵人進行殊死的戰鬥,釋放出生命的耀眼光芒。

在那火熱的鬥爭歲月,他抓住戰機,譜寫近70首歌曲、寫下了27首歌詞、10多篇有關音樂運動、音樂批評方面的理論文章和6、7萬字樸實無華、充滿情感的日記,為革命留下了極為寶貴的音樂作品和文獻資料。他的《大刀進行曲》,氣勢磅礴、形象鮮明,是中華民族的正氣之歌,這首歌是繼《義勇軍進行曲》之後的又一首威震中外的抗戰經典歌曲,不愧為《義勇軍進行曲》的姊妹篇。

麥新熱愛革命事業,總是和民眾打成一片視人民民眾為自己的衣食父母,民眾不叫他“部長”之職,而親切地稱他為“老麥”,足見其和人民民眾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在被困的生死關頭,他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其高風亮節昭然若揭!真可謂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麥新離開我們雖然已有62個年頭,開魯人民始終沒有忘卻這位英雄,每年都以不同的形式紀念麥新,弘揚麥新忠於人民獻身革命的精神。

主創訪談

導演劉子銘:這部影片將是一部好看的電影。他說,這是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當初也是頂著風險選擇這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我很為麥新的人格魅力所感動,他是個純粹的人,絲毫不考慮一己私利。作為一個導演要具有社會責任感,不能只想賺錢和拿獎。”

麥新妻子程邁的飾演者張澍說,這是自己第一次演軍人,她在這部戲裡過足了“打槍”癮。在戲中使用的德國式小手槍是劇組特意借來的,很珍貴,平時都要收藏起來。每場戲前,槍械師都會帶著她反覆練習“打槍”的姿勢,這讓以前沒摸過手槍的張澍直呼“過癮”。

在談到與主人公麥新的感情戲,張澍表達了與導演不一致的見解,“我不認為麥新‘很完美’,他唯一的缺點是對妻子關心太少。”她表示,程邁一直默默無聞地支持丈夫麥新的革命工作,帶著對丈夫的摯愛跟隨他來到科爾沁大草原。但麥新全部精力都投入革命,對戰士對百姓關愛有加,卻一直忽略了家庭。

麥新的飾演者周浩東,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飾演麥新讓他在影片中一展歌喉。周浩東笑稱,《國歌》的導演也曾找我飾演聶耳,但在這部影片中飾演麥新,教當地農民唱《農會歌》,第一次用到了我的歌劇專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