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葉西番蓮

鐮葉西番蓮

鐮葉西番蓮是堇菜目(Violales) 、西番蓮科(Passifloraceae) 、西番蓮屬(Passiflora Linn.) 植物。分布於雲南西南部(鎮康南部)、南部(思茅以南)及東南部(金平、屏邊、西疇、麻栗坡),海拔1300—2500米的灌木叢中。全草藥用。有舒筋活絡、散瘀活血、止咳化痰與驅蟲之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鐮葉西番蓮

別稱: 鍋鏟葉半截葉、半截觀音、“牙喃壩”(西雙版納傣語)、金邊蓮

鐮葉西番蓮鐮葉西番蓮

二名法: Passiflora wilsonii Hemsl.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 堇菜目

亞目: 刺籬木亞目

科: 西番蓮科

屬: 西番蓮屬

分類系統: 恩格勒系統,1964

藥用部位: 以植物的全草入藥

概述:

所屬卷:Passiflora L.

鐮葉西番蓮鐮葉西番蓮

所屬科:Passifloraceae nom. conserv.

中文名:鐮葉西番蓮

其它中文名:鍋鏟葉(思茅,臨滄),半截葉、半截觀音(臨滄),“牙喃壩”(西雙版納傣語),金邊蓮。

文獻來源:Passiflora wilsonii Hemsl. (1908); Dunn(1911); Wu et Wang(1957)descr. fr. add. ; Cusset (1967)in clavi ; Wilde(1972)* .Passiflora celata Cusset (1967)* ; P. yunnanensis Franchet nom. p. p. sec. Cusset(1967).

分布及生境:

分布於雲南西南部(鎮康南部)、南部(思茅以南)及東南部(金平、屏邊、西疇、麻栗坡),海拔1300—2500米的灌木叢中。亦產於緬甸(撣邦),泰國寮國越南(中部以北)。模式標本采于思茅。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全草藥用。有舒筋活絡、散瘀活血、止咳化痰與驅蟲之效。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長6-10米;莖被稀疏柔毛。葉紙質,長4-6-11厘米,寬(3.5-)6-13厘米,先端截形,三尖頭狀或微呈2-3裂,基部寬圓形至近心形,無毛,下面靠上部有4個腺體,裂片長達1.5厘米,先端銳尖;葉柄長2-2.5厘米,從基部往上1/5-1/3處具有2個腺體。花序近無柄,在卷鬚兩側對生,有2-15朵花,無毛或微被疏柔毛;花白色,直徑2-2.5厘米;花梗長5-15毫米;萼片5枚,外面頂端不具角狀附屬器,無毛;外副花冠裂片1輪,絲狀,長3-6毫米,內副花冠褶狀,長約2毫米;花盤高2-3毫米;雌雄蕊柄長6-10毫米;雄蕊5枚,花絲長4-6毫米,分離;子房橢圓球形,無柄,長2-3毫米,無毛;花柱3枚,分離,長3-5毫米。漿果近球形,直徑2.5-3厘米,無毛,初被白粉,熟時紫黑色;種子多數,橢圓形,長約5毫米,暗黃色,頂端具尖頭。果期7月。 產雲南西南部(鎮康)、南部(思茅)、東南部(金平、屏邊、西疇、麻栗坡),西藏(墨脫)。生於海拔1300-2500米的山坡灌叢中。緬甸(撣邦)、泰國、寮國和越南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思茅。[1]

化學成分

從鐮葉西番蓮 (Passiflora wilsonii)的藤莖中分離到6個化合物,經理化性質和波譜分析,分別確定為:glut-5-en-3β-ol(Ⅰ)、maslinic acid(Ⅱ),friedelin(Ⅲ),ergosterol epidioxide(Ⅴ)和β-谷甾醇(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