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Pendulum Effect)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主要是描述人類情緒的高底擺盪現象。這是選民心理的一種常見現象,指當某陣營在一次選舉中大勝後,大敗的陣營較易在下一次選舉收復失地,就如鐘擺向左擺後,便會向右擺,循環不息。這主要是出於人民不想一黨持續獨大的表現。

基本信息

概念

物理學概念

鐘擺效應原理鐘擺效應原理

當一個擺錘所處的初始位置越高,那么根據動能和勢能轉化原理,它擺過最低點後能夠到達對面的位置就越高,這就是鐘擺效應的一般物理描述.這一原理告訴人們,他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社會地位越高,他對社會造成的或好或壞的效果也就越大,所以身處高位的人一定要隨時注意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利,如果他能夠用來為國為民做好事,那么他的位置越高越好。如果他總是想利用手中的權利來做一些不恰當的事情,那么他的位置越高,他給社會造成的危害也同樣巨大。

政治學概念

“鐘擺效應”(PendulumEffect)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主要是描述人類情緒的高底擺盪現象,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之中,新黨政治人趙少康首次提出“鐘擺理論”預測未來選舉結果,認為“若市長贏,則總統選舉必輸”的看法,預言了2000年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之後,台灣在選舉中均大量運用此一辭彙來進行描述以及預測工作。這'是選民心理的一種常見現象,指當某陣營在一次選舉中大勝後,大敗的陣營較易在下一次選舉收復失地,就如鐘擺向左擺後,便會向右擺,循環不息。這主要是出於人民不想一黨持續獨大的表現。例如在歐洲不少國家,便經常出現執政黨輪替的情況。

金融學概念

鐘擺效應在金融學上主要體現在金融學和投資市場兩方面。

鐘擺效應的含義

鐘擺效應鐘擺

一切都在於自己如何給自己選擇一個初始位置。

揮桿其實就是一個鐘擺,區別在於鐘擺自由下落,而揮桿由人體控制,複雜之處是揮桿由兩個鐘擺構成,即大鐘擺(左手臂)(即為什麼總是要我們的手臂伸直)帶小鐘擺(球桿),支點是左肩膀,而軸心位於前胸內靠近脊椎某處(即為什麼要保持上半身沿脊椎方向不要水平移動並沿此軸轉動),支點(肩膀)與大鐘擺(手臂),大鐘擺(手臂)與小鐘擺(球桿),由鉸鏈連線,左肩頭和左手腕.困難之處在於揮桿的大鐘擺—手臂由兩節構成,大臂和小臂,多出一個可動的肘關節(這是此項運動違反人體自然生理結構的其中之一處),據說僅有一位英國前PGA球員,使用三節鐘擺揮桿,大臂,小臂與球桿,此兄曾多次獲得過冠軍,名字叫不出了.切勿模仿此兄,及難掌握.
鐘擺效應鐘擺

先來看一個真實的大小鐘擺,拉住小鐘擺末端(桿頭)至軸心水平處, 然後釋放,會看到在重力的作用下大小鐘擺的結合處(手腕處)最先加速下落,小鐘擺滯後,落至某處小鐘擺末端才會超過此結合處成為最低點,至於在幾分之幾處,琢磨沒仔細琢磨過,當結合處接近最低點時,結合處便開始減速,而此時小鐘擺則加速通過最低點,當小鐘擺末端(桿頭)通過最低點時,結合處正處於垂直線上,,此時小鐘擺末端速度最大,而小鐘擺末端與結合處的加速度均為零(即手腕的釋放,也有人稱為剎車), 在加速度為零的前一瞬間,加速度則達到最大,重力因素,此後大小鐘擺開始作減速運動(收桿).

因而,通常所說的擊球距離遠近取決於桿頭速度是一悖論,不信誰跟你說的你就讓誰抓緊了桿掄到最快看看球能跑

多遠,正解應為,在擊球瞬間之前,將桿頭加速度加到最大,然後釋放,將加速度迅即減為零,在擊球瞬間手腕應為靜止不動的,不可平行移動,此時只有松桿才能將所獲得的加速度完全釋放出去,球就像被彈出去一般,即為什麼一定要把手腕鬆掉.

台灣選舉

鐘擺效應台選鐘擺效應

以往台灣選舉當中,經常出現所謂的“鐘擺效應”,也就是在這一次選舉落敗的政黨,選民基於補償或制衡的心理,往往可以在下一次的選舉當中扳回一成。

當下,民進黨內部也出現一種說法,言之謝長廷期待的就是“鐘擺效應”的發酵,也就是民進黨在民意代表選(1月12日投票)中受挫,有助於隨後進行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3月22日投票)。

針對這個說法,台北大學公行系教授江岷欽認為,民眾普遍不滿意執政黨的表現,期待經濟好轉,以往的鐘擺效應可能會失效。

情緒處理的“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機械鐘擺

整個人類社會都忽視了對人類情緒的研究,中國人也不例外,傳統上,中國人比外國人更不善於表達情緒,對情緒的認知、處理和脈源的研究上,中外都很薄弱,並且有很多謬誤之處(例如許多認識的誤區)。NLP在情緒方面也只做了開路的探索,我希望在情緒方面做些研究,雖然目前還不具備成熟條件和經歷,不過認準了方向,就能欣喜結果享受過程。研究情緒,一方面希望能夠有效地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讓情緒參與建立成功快樂的人生給自己,另一方面希望能對自己關心的人產生積極影響。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就如世界上所有事物一樣(存在即合理),而應該以對人生的成功快樂有沒有貢獻為衡量標準(“我好你好大家好“三贏的基礎上),有沒有這個效果決定一種情緒狀態是好是壞。傳統上我們認為某些情緒不好,例如,憤怒、悲傷,稱為負面情緒。
有人因為壓力大,受不了情緒上的折磨,學會了“感覺麻木”,意思是不再對相同事情有同樣的情緒反應或反應程度降低,這是一種保護機制,短期如此,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長期這樣,是會有大損害的。
原來當一個人在某一種情緒上減少了反映的強度,在所以其他的情緒上也會有同樣的減少。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強度減少了,正面情緒也會同樣的減少,就像“鐘擺”一樣,擺動起來左右兩邊幅度總是一樣。
這個人對別人的責罵“反映麻木”,不覺得像以前那樣憤怒;看了《鐵達尼號》,他也不會像其他人那樣感動,他會說:“哭什麼,只不過是電影而已”;同時,對一個笑話他也不會感到好笑:“笑什麼,只不過是笑話罷了”。不好的事不會傷害到他,好的事同樣也不會使他感到歡欣、喜悅、滿意了!
這種情況就像鐘擺效應一樣,左邊擺得高右邊也高,左邊低右邊也低,如果長期發展,最後就會變成不擺動的鐘。停留在正中間一點不動。這個時候,任何事情不會使他難過,也不會使他開心,對什麼事情都沒感覺,就仿佛一個能夠走動的植物人!日子久了,每天生活枯燥乏味...
感覺不單是情緒的根源,也是我們能力所在,每一種內心的能力,例如自信、勇氣、衝動、創造力,都不過是內心的一份感覺,分析判斷需要感覺,記憶學習需要感覺,感覺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
應該怎樣做呢?與那個人相反,把自己的情緒強度儘量擴大(重回較大的擺動幅度),這樣,每天中每件事給我們的喜悅、滿足、自豪、信心,我們完全得到,達到左邊擺動的最高點,心中充滿了人生的意義和樂趣。因為左邊擺動給我們了喜悅、自信等等正面情緒的積極影響,當右邊擺動的負面情緒縱然幅度也達到最高,我們也能承受,而且我們還有很多心態上的技巧去處理負面情緒,NLP有很多類似的技巧。
這樣的生活,正面情緒我們完全享受,完全擁有;負面情緒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處理。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你不是孤身奮戰,你還有關心你的親人愛人、愛著你的朋友,他們可以分享你的快樂和喜悅,也承擔你的悲傷,緩解你的痛苦。
以上總結出來的NLP的“鐘擺效應”,由於初戀的失去和事業的迷茫,這段時間我總是如此頹廢如此“平靜”,偶然看到“鐘擺效應”,感觸很深,我應該改變了,所以我把它寫下來,激勵自己改變,也希望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全球金融困局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玩具鐘擺
全球經濟智囊們給予本屆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會議什麼樣的期望,會議的既定目標“合作創新的力量”是最好的答案。去冬經濟氣候的寒流今春沒有完結,全球金融業失業人數不斷增加,次級債損失至今還是黑洞,在流動性過剩的前提下,投資資本匱乏表現為國家主權基金受到空前的追捧。一切都表明本次全球金融困局還沒有尋求到解脫之法,會不會持續不停,危機在各國間轉嫁,我們不得不給予高度的警覺。

如今抱團取暖共度困境,正在壓倒各國自掃門前雪的常規思維,全球經濟第一次彰顯大面積的共振效果,經濟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不得不共同面對同樣的問題: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失業率增高、資產泡沫化之後經濟衰退征兆出現。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在經濟的表象背後,各國依然有著自己的利益訴求。

最近,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高調支持布希政府有關提供至多1500億美元財政激勵的呼籲,目的是提振美國經濟,將美國陷入長期衰退的風險降至最低。在之前由於美國已經採取降息行動,國際經濟界人士分析這“在新興市場幫助創造了又一輪流動性熱潮,從而推動了原材料方面的需求,並推高了股市。”前不久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經濟學家羅奇對於美國政府救助美國次級債危機,已經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這樣會導致全球流動性更過剩,資產泡沫化程度加劇。因為,他認為美國經濟目前的狀態關鍵是資產價格泡沫,如果政府不斷注資,只會“催生新的資產泡沫”。美國目前的做法到底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還不得而知。

但是,當一個主要依靠市場調節經濟的國家採取極強的政府手段干預經濟,會不會很快改變目前的困局,是值得期待的。況且美國大選在即也可能刺激經濟回暖。雖然,在兩個月以前美國政府也提出要凍結次級債利率但並沒有實施,而這一次會不會也只是說說而已,以此作為刺激經濟回升的強心劑,目前難以判斷。不過麥肯錫最新研究報告認為,全球金融業正在進行大洗牌,美國經濟強勢正在被歐洲取代或成為旗鼓相當之勢。依據凱恩斯的觀點高通脹或通縮都必然導致財富重置,如今看來這個觀點並不過時。這對於困局中的美國,不能不說是一個刺激,急於提振經濟必然成為政府首當其衝的任務。

美國從賣樓給日本人,到現在向全球出售銀行股權,雖然時隔十幾年,但說明美國依靠全球調整本國經濟的能力沒有減退。這是美元強勢邏輯直接演繹的結果,也是我們要警惕的地方。國內經濟學界有一種聲音就認為,對於美國經濟的衰退一定要警惕,尤其要注意美元的突然升值。這是日本十幾年以前曾經遭遇過的故事,之後導致了日本經濟長達十幾年的低迷。

眾所周知,世界經濟論壇去年的年會就曾經顯現過很多的尷尬,雖然各國參會政要也希望共謀發展之策,結果卻並非完全如願。可見,應付下一階段的金融困局,鐘擺效應很有可能大於抱團取暖,我們必須要高度警覺。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本次達沃斯將傳出令人振奮的共度難關的創新之舉。

市場交易鐘擺效應

鐘擺效應鐘擺

市場並不存在為單次交易負責的單向真理,市場上的真理在概念上都是成對出現的。
---------金融帝國

我小時候在學校內看一本關於股市的書,有一位同學覺得挺好奇,也非要看一看。由於他並非“身在此山中”,所以也就沒有股民身上固有的那種追求幻覺(完美的確定性)的傾向。從而說出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我發現書中的內容幾乎都是矛盾的”。順便說一句,那不是一本關於一整套交易理念的書籍,而是一本東拼西湊起來的有關交易技術的書籍。對於現在的我而言,這樣的書根本就不值得一看。

沒錯,我這位根本沒有做過交易的同學,真是說出了關於市場的真諦。所謂市場,當中根本就不存在什麼能夠為

一次交易負責的單向真理,而是由眾多對立矛盾的概念組合而成的。我們這些交易者都是在這樣的至理名言中成長起來的:要順勢而為,但不要追漲殺跌;要高拋低吸,但不要逆勢交易;交易者不能夠貪婪、不能夠恐懼。。。。。。我就奇怪了,你不貪婪,幹嘛還要來到股市
市場至少從概念上來看是對稱的,貪婪與恐懼、趨勢與整理、敏感與遲鈍、業績與題材、大盤小盤等等都是“成對”出現的。當你能夠找到一種交易的方法,那么我肯定還存在一種與你相反的交易方法存在。或者說,任何方法在不同的歷史時段內都是會有“占便宜”和“吃虧”的時候。有人認為,業績是股市永恆的主線,但這種思路在1997年至2001年的4年間將會陷入泥潭。我深信,市場就像一塊磁鐵,有S極就有N極,而磁單極並不存在。

當然上面的論述完全是站在巨觀的角度上,而在微觀上市場確實能夠在某一特定的時段內重複著某一極端的單向規律。根據“巨變效應”中闡述的內容,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市場在巨觀上應該是在兩個單向的極端間擺來擺去,這就是我所說的鐘擺效應。

鐘擺效應鐘擺
市場的鐘擺效應確實存在著鐘擺的某些特徵。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橫的時間有多長,立起來就有多高。這就是有點類似於江恩理論的“時間換空間”,市場用整理的時間換取了未來大幅波動的空間。同時也有“空間換空間”的說法,市場用大幅上漲的空間換取了未來大幅下跌的空間。在江恩看來,時間和空間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回兒事。從交易者的信念中,我們也能夠看出這種轉換現象。當97年業績信念深入人心後,市場進入了長達4年的題材市;而當2001年題材為王的信念深入人心後,市場至今都在圍繞著業績的主線。這種“捧得越高,摔得越狠”的現象,與真正鐘擺左邊擺動的越高,右面也就擺動的越高的規律不謀而合。

如果說鐘擺的擺動是絕對對稱的話,那么市場是否也是絕對對稱的呢?假設,市場是絕對對稱的話。那么任何一致性的交易方法在交易足夠多的次數以後,最終的戰績都會趨向於零。這時任何交易方法都不可能在巨觀上從市場上獲利,而不採用基於從機率引申出的一致性交易方法的交易者又和賭博無異。這時的市場就是絕對的效率市場!

我不否認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稱的、是具有“效率”的。但萬幸,市場並非完全對稱的。比如,經濟會隨著時間而不斷增長,這就是一個不對稱性。由此就能夠產生一種“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的長期指數化投資策略。市場是人性的一面鏡子,如果人性具有不對稱性的話,那么市場也就自然會具有不對稱性。本書的全部交易理念都是基於人性的不對稱性,使得市場具有某種機率上的不對稱性。利用這種機率上微弱的不對稱性,建立一種具有機率優勢的一致性交易策略,從而實現長期必然的獲利。這些我們會在後面詳細的探討,這裡我們需要了解的就是:雖然市場並非完全對稱的,但對於一種方法而言,前人的利潤必然會由後人來買單(當然這種買單未必和之前的利潤絕對相等)。

這種不完全對稱是存在無疑的,但同時又是非常微小的。既然股民的戰績具有“7賠、2平、1賺”的規律,那么市場就絕對不可能是完全對稱的。有意思的是,股民並非次次出錯,所以這種不對稱性也是略微的。在市場上長期必然獲利的方法,完全來自於大多數股民的集體誤區。這樣一來,我們如果能夠研究明白大多數股民為什麼虧損,那么就能輕鬆找到獲利的辦法。

投資市場“鐘擺理論”

在投資市場裡永遠盛行“鐘擺理論”,意思是市場沒有中庸之道,只有各走極端。市道一旦好轉,就會升到令你不敢相信;一旦逆轉,就會跌到令你害怕。上周港股就出現類似現象。恆指15400點失守後,令許多證券界人士大跌眼鏡,而國企指數急跌300多點,也令不少散戶驚慌失措。然而,在這般急上急落的環境中,最重要是什麼?簡言之是基本因素。

上周美國突然傳出利息尚未見頂的訊息,大市急挫。筆者與證券界人士談及這個問題時,發現有些人悲觀得令人吃驚。他們竟然認為大市將跌至14800點才完成今次調整。這種預測是否會出現,暫時言之尚早。但筆者覺得未免過於悲觀,因為今次大市突然急跌,與基本因素無關。經濟前景完全沒有轉壞跡象,甚至可以說前景樂觀,所以昨天港股已明顯反彈,恆指有機會在15376點見底,上周大市可說是作出一次健康調整。

至於國企股方面,這類股份已經有升幅過大的現象,投資者切忌高追。昨日急速反彈,多少與大戶一些“散貨”伎倆有關。至今大戶持貨仍重,未能成功派貨,所以要再度拉高,投資者切勿追高。

美國聯邦儲備局日前再度加息1/4厘,但今次香港絕大多數銀行都沒有追隨,只是保持利率不變。究其原因,主要是銀行普遍水浸。據知個別銀行不但沒有加息,更在按揭利率方面不加反減。然而,如果置業者要享受最低利息供樓,就應該採用分類方法,究竟是什麼方法呢?

尚乘財富策劃董事兼行政總裁曾慶璘對筆者表示,無可否認,今次銀行沒有追隨美國加息,主要與資金湧入香港有關,令同類拆息低企,繼續在2-3厘左右。以現時優惠利率7厘-8厘之間計算基準,目前的息差已夠闊,所以香港銀行根本沒有必要加息。

銀行沒有加息對置業者來說是好訊息,特別是對於已經置業並在供樓的人士。近年銀行不斷加息,對他們來說負擔過重。今次香港銀行沒有加息,可說給置業者一次喘息的機會。

然而,仍未入市買樓的人士,曾慶璘覺得提供一次大好機會,可以用與浮息掛勾的按揭供樓。所謂浮息供樓,就是按揭利息跟隨市場利率的變動而作出調整。若然利率回落,浮息供樓就最為有利,按揭利率亦隨之下降。不過,浮息供樓也有兩種做法。其一是傳統的做法,就是將優惠利率減2.3至2.5厘。換言之,按揭利率大概是5厘多;其二是與同業拆息有關的按揭利率,應該是現時最好的選擇。同業拆息現是大約是2至3厘,即使銀行要加多1厘,即按揭利率在4厘左右,比傳統那種低約1厘。故此,在水浸銀行,同業拆息低企,與同業拆息掛鈎的按揭產品將逐漸普及。

不過,曾慶璘最後提醒讀者,目前有些銀行以現金回贈來吸引客戶,參與兩至三年長的約束性契約。換言之,這兩三年內置業者缺乏彈性。一旦利率回升,拆息將顯著回升,屆時置業者想轉身也沒有辦法。因此,置業者應該寧願放棄這些現金回贈,選擇沒有約束性的同類拆息按揭。一旦利息大幅回升,就要求銀行把按揭轉回傳統方式,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彩票分析鐘擺理論

鐘擺效應另類鐘擺

彩票分析第一理論———鐘擺理論,產生於投彩實踐,筆者在玩彩過程中發現,很多技術分析指標,都圍繞著一個中心值在一定範圍內作有規律的擺動,所以冠名為鐘擺理論。
現以體彩36選7為例談一談有關技術指標的中心值。
1.和數值:中心值是129.5,公式(36+1)×7/2=129.5。理論範圍28-231,實際擺動範圍64-195。

2.首尾號和值:中心值是37,理論擺動範圍8-66,實際擺動範圍23-54。
3.二·六和值:中心值是37,理論擺動範圍是8-66,實際擺動範圍是17-57。
4.三·五和值:中心值是37,理論擺動範圍是8-66,實際擺動範圍是15-58。
5.第一位中獎號碼:理論中心值是4.5,理論擺動範圍是1-30,200期時中心值是4.64,實際擺動範圍是1-20。
6.第二位中獎號碼:理論中心值是9,理論擺動範圍是2-31,200期時中心值是9.24,實際擺動範圍是2-24。
7.第三位中獎號碼:理論中心值是13.5,理論擺動範圍是3-32,200期時中心值是13.80,實際擺動範圍是3-27。
8.第四位中獎號碼:理論中心值是18.5,理論擺動範圍是4-33,200期時中心值是18.10,實際擺動範圍是6-33。
9.第五位中獎號碼:理論中心值是23,理論擺動範圍是5-34,200期時中心值是23.00,實際擺動範圍是9-34。
10.第六位中獎號碼:理論中心值是27.5,理論擺動範圍是6-35,200期時中心值是27.80,實際擺動範圍是11-35。
11.第七位中獎號碼:理論中心值是32,理論擺動範圍是7-36,200期時中心值是32.30,實際擺動範圍是21-36。
12.特選號:理論中心值18.5,理論擺動範圍1-36,200期中心值是19.2,實際擺動範圍1-36。
13.區間分布:號碼在標準四分區的分布有一個分階段考查的問題。在8期(次)內數據統計顯示,號碼數量的擺動範圍是8-24個,正常狀態在12-22個,理論中心值是16(號碼的數量包括特選號)。
14.尾數和:將每期的中獎號碼(不包括特選號)的尾數(即個位數)相加所得到的和。理論擺動範圍4至58,實際擺動範圍10-52。
15.間隔和:將每期的中獎號碼(包括特選號)距上一次出現的間隔期數相加所得到的和。不存在理論擺動範圍,實際擺動範圍在8-68,最小值8發生在第2001057期,最大值68發生在第2001038期。
凡是用鐘擺理論可以詮釋的技術指標,就都可以畫出它的走勢圖來,而凡是畫出的走勢圖,就都存在著三條線,即中心線、上折返線、下折返線。

鐘擺相關

鐘擺式布局是工業布局的一種模式。理論上由最小運費的原則支配。實踐中最早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初的蘇聯,當時在鐵礦石基地烏拉爾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建設大型鋼鐵基地,所需煉焦煤和動力用煤由西西伯利亞的庫茲巴斯供應,二地相距1900多公里。為利用運輸煤炭的回空車,同時在庫茲巴斯建設庫茲涅茨鋼鐵聯合企業,利用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鐵礦石則由馬格尼托哥爾斯克供應。這種利用兩地資源、充分利用運輸能力的工業布局方式習慣稱作“鐘擺式布局”。在中國四川省攀枝花鐵礦石產地)和貴州省的六盤水(煉焦煤基地)間,也利用鐘擺運輸,分別在兩地建立鋼鐵工業。按鐘擺式原則配置的工業企業,往往由於工業生產能力擴大,可采資源逐漸耗盡,以及新資源產地的發現等,會改變原有的“鐘擺式”運輸狀態。

美國政治

美國政局選舉美國政局選舉

美國2010年11月2日舉行中期選舉,改選眾議院全部435個議席,預料民主黨將失去眾院多數黨地位,許多議員議席岌岌可危,共和黨乘勢東山再起,是連續第3次選舉“大洗牌”,也象徵美國在一世紀以來第4次進入“政治動盪周期”。

鐘擺效應近年來最大共和黨或東山再起

政治評論家認為,總統歐巴馬上任兩年未急所當急,他在金融海嘯的形勢下入主白宮,在應該全力刺激經濟、以改善民生為最優先施政之際,卻在次要問題上猛下工夫,如通過極大爭議的醫改方案等,成為致命傷。現在大家討論的已不是哪個黨會獲勝,而是民主黨“會輸得有多慘”。

報導稱,這種民主、共和交替“發威”的“鐘擺效應”,擺動幅度預期是近代之最,民主黨恐怕難挽敗局。報導認為,這種政治上搖擺的狀況,幾乎全在戰爭或經濟艱難時期出現,反映選民不肯定應由哪一政黨管治國家。美國國內長期問題如龐大財赤、社保體制資金不足、醫保成本飆升等,也不知如何解決。
政界人士認為,現有的政治動盪或許會變成美國政治一部分,並指過去40年來,美國政治版圖改變加上兩黨黨內變化,已加深國內政治鴻溝。

中美關係

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貝德訪問中國,被媒體普遍視為對中美關係的“修補之旅”。對於此項結論,筆者持保留意見。但不管如何,中美關係這種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的競合關係,卻無疑將使中美關係再度回到柯林頓和小布希政府時期的那種“鐘擺效應”。只是,現時下中美關係中的這種“鐘擺效應”,卻發生了某些明顯變化。
在柯林頓和小布希政府時期,中美關係出現這種所謂的“鐘擺效應”,與美國當時的國家地位、中美兩國實力的巨大差距不無關係。基於美國的民主信念以及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懷疑,無論是柯林頓政府或是小布希政府,在其上台執政初期,都對中國進行了某種打壓,使得中美關係處於其任期內的低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柯林頓政府、小布希政府後期,中美關係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比如,在柯林頓政府後期,兩國元首的互訪均受到了對方的熱烈歡迎;在小布希政府後期,中美兩國建立起了戰略夥伴關係。
因此,這樣一種一冷一熱,來回變化的中美關係,有如物理學上的“鐘擺效應”,一去一回。現在,歐巴馬政府對中國的態度,似乎又回到了這樣的一種狀態,只是,現時下中美關係的“鐘擺效應”,卻已經發生了某些明顯的變化。
首次是國際背景的變化。無論是柯林頓時期或是布希總統當政時期,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國際體系仍然是美國一國獨大的單極體系。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之下,信奉“民主”理念的美國,自然會對社會主義中國不加考慮地進行某種打壓。但在經歷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世界格局卻已經發生明顯的變化。中國自身力量的增強不說,世界其它地區力量的崛起,也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包括非洲的南非、拉美的巴西、北非的埃及、中東的伊朗,都在各自的區域內嶄露頭角。顯然,在這樣世界格局多元化、中美兩國實力消長,美國處於相對守勢的背景之下,其鐘擺效應顯然已經不同以往。
其次是鐘擺效應模式的變化。歐巴馬政府的中美關係開局,顯然與柯林頓和小布希政府不一樣。歐巴馬政府是“高開低走,再修復”(至於後面如何修復,需要多久修復,則是另一個問題)。而在柯林頓與小布希政府時期,都是“低開高走”。這就從根本就已經顯示了兩國力量對比的變化。否則,歐巴馬總統毫無必要在就任總統的第一年裡訪華,討好中國。

但更為值得注意的是,中美關係這樣一種鐘擺效應的“鐘擺周期”的變化。在柯林頓與布希政府時期,低開高走後,是走到他們任期的結束;但顯然,這樣歐巴馬總統“低走”中美關係,是不可能走到他的任期結束的。從根本上講,歐巴馬政府是無法承受中美關係全面性、長期性惡化所要付出的代價的。因此,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貝德的訪華之行,才會被視為對中美關係的一種“小修復”——當然,這到目前為止,還是有疑問的。兩人的低調離開,顯然是此行並未達到他們的目的,中美關係,顯然還不可能迅速回升。更進一步說,美國現時下的力量,已經難以應付歐巴馬總統所希望解決的國際事務,包括諸如核不擴散問題、能源氣候問題、反恐安全問題,這些國際化的問題,沒有中國的合作,憑美國一己之力,根本不可能完成。更何況,在更關乎歐巴馬總統自身政治生涯以及美國民主黨命運的經濟問題上,美國更需要中國的支持與合作。
因此,在歐巴馬總統的任期內,可以預見的是,在中美兩國實力消長之後,在中美兩國未完全實現兩國關係的再平衡,以及對彼此政策的相適應之前,中美兩國的“鐘擺周期”,將明顯縮短。這也就意味著,中美兩國的摩擦將長期化與頻繁化。
最後是中美兩國競合關係的變化。可以說,在柯林頓和小布希任期內,中美兩國的關係發展,之所以在後面的階段處於穩定的狀態,很大程度上在於中美兩國的競合層面的程度有關。無論是在柯林頓政府時期或是小布希政府時期,中美兩國巨大的實力差距,導致了中美兩國無論是在競爭層面還是在合作層面,都處於相對的穩定狀態。換句話說,就是中國的崛起,還不能從根本上對美國在全球的利益造成多大的競爭與威脅。而此時中美兩國的合作層次,也相對較為穩定,集中停留在某些經濟層面上,美國遠未需要在諸多國際問題上仰賴中國。因此,兩國關係可以保持較為平穩的態勢。
但在經歷了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力量的迅速提升與展現,美國力量的下降,使得兩國力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當中國崛起的效應在東亞地區引發日本的政壇“變天”,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形成,“東亞共同體”概念的再次浮出水面……這些顯然足以警示美國。與此同時,美國在亞洲的存在,已經從原來亞洲秩序的主導者,開始明顯地淪為一般的參與者。因而,歐巴馬政府才不得不提出“重返亞洲”的戰略,才不得不通過在加強與其亞洲盟國的軍事聯繫的同時,積極地參與亞洲其它事務。
由此可見,中美關係的鐘擺效應的變化,不僅預示著中美兩國力量的變化,而且也預示著中美兩國“競爭-合作”模式的深刻變化。在國際層面上,中美兩國或許仍然將保持較高的合作姿態,但在亞洲區域上,中美兩國的競爭態勢,恐怕將大於合作範圍。更進一步講,中美關係競合模式的變化,也預示著美國舊有的亞洲策略的失效,中美兩國如何適應彼此的變化,如何在戰略上與政策上適應對方的訴求,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美兩國關係模式的再次平衡。
當然,中國崛起所引發的區域性效應和中國缺乏有效的區域政策所導致的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戰略意圖的不明與懷疑,都將制約中國在此後中美關係新模式形成中所能發揮出的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