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七寶塔

鎏金七寶塔

神秘的大報恩寺遺址地宮鐵函,在2008年8月6日9點30分於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地庫開啟。鐵函里有一座“鎏金七寶塔”。考古發掘中,邀請了著名文化學者王魯湘,歷史學泰斗蔣贊初,陝西省考古專家韓偉,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夏維中,南京地方志研究專家馬伯倫,南京市博物館副館長華國榮等專家學者對三個發掘階段進行了解答。但“七寶塔”里究竟藏了什麼寶物,尚無結果。

鎏金七寶塔鎏金七寶塔
神秘的大報恩寺遺址地宮鐵函,在2008年8月6日9點30分於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地庫開啟。鐵函里有一座“鎏金七寶塔”。考古發掘中,邀請了著名文化學者王魯湘,歷史學泰斗蔣贊初,陝西省考古專家韓偉,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夏維中,南京地方志研究專家馬伯倫,南京市博物館副館長華國榮等專家學者對三個發掘階段進行了解答。但“七寶塔”里究竟藏了什麼寶物,尚無結果。

絲織物掀起一角,可以看到鎏金塔的塔心部分。專家表示,為防止稀世寶塔暴露在空氣中遭到損壞,絲織物不能完全打開。

發掘過程

鎏金七寶塔專家現場開啟鐵函
第一階段

上午9:30至10:30
準備工作:清理頂部保持地庫恆溫
許海峰。

第二階段
中午12:30至下午1:30
成果:絲織包裹東西浮出水面

第二層蓋板開啟時,華國榮親自上陣了。他介紹說:“第二塊蓋板與鐵函周邊連線較松,在保證不下滑的前提下,完成開啟較為順利。鐵函里積水很多,我們將用一個特製的漏斗放進水裡,再用吸管慢慢地平穩抽水。從浮在水面的部分物體看,像是包裹豐滿的絲狀物。”在鐵函中積水被抽到10厘米時,絲織物包裹的文物浮出水面,華國榮說,令他十分興奮,是一塔狀的物體,可能是期待的“七寶阿育王塔”。為何不一次將水抽乾?華國榮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不破壞文物,保持函里的文物處於原始狀態。說完,他宣布考古程式暫停,把鐵函密封了起來。接著考古人員用備好的氮氣置換出函內的氧氣,以保證與地下一致的空間狀態。

“已露出水面的絲織物可能將七寶塔連底包裹起來,要想取出,還要再進行研究決定取出的方案。”華國榮表示,必須慎重考慮,考古程式不會在一天裡就能完成。

鎏金七寶塔水晶球
第三階段
下午4:00至5:00
令人驚喜:真的有座鎏金七寶塔

下午4點進入第三個發掘階段,此時,鐵函已處於無水狀態,絲織物包裹的塔形已完全呈現出來。4點56分,一個令人驚喜的訊息從地庫中傳出,華國榮輕輕提起鐵函里絲織物的一角,記者清楚地看見了包裹中的一個塔狀物的塔心部分,看上去還很新,在燈光下發出藍光,非常神奇。“很顯然,這是一座鎏金七寶塔,塔身有精美的裝飾圖紋,高度和體積還不能確定,要進行畫圖、測量、做平面、立面分析。”九重錦繡如同是佛祖穿的衣物,華國榮表示,上千年的絲綢能夠保存得如此完好,出乎意料,也是十分珍貴的文物,無論如何也要想法保存好。華國榮表示,為防止寶塔暴露在空氣中遭損壞,絲織物不能完全掀起,只能露出一角。

除此次發掘出的鎏金塔用絲綢包裹著以外,下面有一個四方形的東西,也是用絲綢包著的。而在其下面還有一個四方體的東西,像是塔座,沒有用絲綢包裹。究竟塔里藏有何物,華國榮說,目前絲織物上尚存許多銅錢,要在短時間內取出,是不可能的。至於塔下還會出現什麼東西,一切要等絲織包裹物全部打開,才能確定。

專家分析

史學泰斗蔣贊初:
大報恩寺遺址下有4個地宮

“七寶阿育王塔”的“七寶”是哪七寶呢?前面本報在史學泰斗蔣贊初教授揭秘篇中介紹,大體上是以金、銀、琉璃、玻璃、珊瑚、瑪瑙、硨磲為七寶,將之作成“微型寶塔”,以放置供奉的舍利。蔣老曾說過,南朝高規格的佛塔舍利都是用錦緞包裹的,梁武帝在復建長乾寺時,就是用“九重錦繡”包裹了地宮裡的舍利和供奉物。唐朝潤洲刺史李德裕從禪宗寺塔的地宮中得到一批舍利,也是用“九重錦繡”包裹放置金棺銀槨里,此次鐵函里的“微型寶塔”也同樣被證實是用絲織物包裹的,是否是“錦繡九重”,要等水完全抽乾後方能確定。

那么這個露出水面的“微型寶塔”是否就是碑文上記載的“七寶阿育王塔”?蔣老認為,大報恩寺遺址上可能有4個地宮,一個是最早的阿育王塔地宮,兩個是梁武帝復建塔時的南朝長乾寺地宮,再一個就是至今沒找到的明成祖朱棣建的大報恩寺地宮。鐵函究竟出自哪個地宮要等開啟工作全部完成後,對文物進行進一步研究考證才能作出最後的結論。

鎏金塔下可能還有個銀函

南京地方志研究專家馬伯倫先生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上面的塔里就是大家最揪心的佛舍利,佛頂真骨,佛發和佛指甲,而塔下為什麼還有一個四方形的物體呢?他認為,這個物體也許是這座微型寶塔的地宮,裡面盛裝了北宋復建長乾寺時,所挖掘地宮裡的聖物。同上面的七寶塔一起埋入鐵函中。

而陝西專家韓偉認為,“從露出包裹絲織物的部分看,這是一座樓閣式的塔,這種塔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的發展。塔下也可能還是個函,可能是金函,但銀函的可能性比較大。裡面的寶物可能早到東晉時期,由於“微型塔”本身裝不了太多的聖物,塔下的函才能放更多的寶物。他認為,“可能歷代供奉的寶物都在這個函里。因為金陵長乾寺是傳承有序的,歷史上每次復建和重建都有記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