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繡

錫繡出現於明代中期,一直以折枝花卉和圖案裝飾為主。

簡介

錫繡早在200多年前即很有名,史志最早記載出現於明代中期。當時盛行的為"十字挑花"和"堆疊紗刺繡"。長時期中,錫繡一直以折枝花卉和圖案裝飾為主。清嘉慶,道光年間(18世紀未至19世紀中期)江南著名刺繡工藝家丁佩曾經寄寓無錫,著有中國刺繡藝術第一部專著《繡譜》,對無錫的刺繡起著推動作用。此時錫繡以"閨閣繡"占主導地位,這種刺繡細膩典雅,屬格調高雅的觀賞繡。

歷史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李佩、李竟和妯娌在其丈夫華文川,華文匯兄弟的支持下,創立了我國最早的民間刺繡組織-錫山繡工傳達室飛會,會員達102人,日本刺繡家金原村子亦參加學習。在當時書畫家王雲軒陳舊村等人的協助下,錫繡的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創立了畫、書、繡相結合,富有變格特點的新繡法。技法上也充分運用擻和針法、長針余纏等手法,並輔以劈絨,使粗獷與細膩兼備,形成了具有文化畫氣質,藝術欣賞價值極高的風格。在刺繡理論上李佩?等也有新的發展。
在錫山繡工傳習會的帶動影響下,無錫城鄉女子學校,如補工女學、志成女學、學藝女學、振秀女學、競志女學等相繼開設了刺繡科。無錫刺繡事業一時大興,錫繡步入了鼎盛時期。
從1908年起至1921年止的13年中,錫山繡工傳習會及各女學和民間藝人的傷口獲得了國內外多種大獎。 綜觀13年的獲獎數,無錫大大超過了當時名城繡壇的蘇州,在全國榮居首位,故而當時的錫繡"不惟國人知之,薄海內外,靡不知之焉!"當時曾有人指出:錫繡"實比汀繡,蘇繡為優"。
這時期卓有成就的刺繡家有李佩、薛文華、李韻和、陳少雲、陳華珍秦素瑾、張應秀、天毓芬等。其中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首推陳出新華?。
錫繡到1937年無錫淪陷後,即日益衰微,直到解放後由於人民政府的重視才有了逐步恢復。1954年又成立了工藝美術研究所,整理了錫繡傳統針法104種,還進行了新技法的探索。"文革"中工藝美術研究所撤銷,1979年恢復。1981年,該所創製了精微繡新品種,在面積僅火柴盒大的《萬壽圖》上,用彩色雙面繡技法繡上壽星,在壽星身上又用8種不同的彩色繡107個"壽"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