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雷

錨雷有雷體和雷錨兩部分組成。雷體通常呈球形,塗有黑漆,不易發現。雷體下部是炸藥室,裝有100-300梯恩梯炸藥和電雷管。上部是空的,使雷體具有自動定深機件,控制水雷布設深度。

主要用途

一觸即發的錨雷
1904年日俄戰爭中的水雷戰,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布雷與掃雷的戰鬥,當時所使用的水雷,使自動定深電液觸發錨雷。

水雷爆炸的關鍵

雷體上的五個觸角,是引起水雷爆炸的關鍵。每個觸角由鋅杯、碳棒和裝有電解液的玻璃管組成。觸角是按電池原理製作的,每一個觸角就像一節乾電池,鋅杯等於是電池外層的鋅皮;碳棒類似電池頂部帶銅頭碳芯;玻璃管中的電解液就是電池中的粘稠體。當艦船把觸角碰彎時,玻璃管破碎,電解液流到鋅杯和碳棒之間,發生化學反應,就形成了電流。觸角產生的電流通到電雷管,電雷管起爆,引起水雷爆炸。這就是錨雷一觸即發的道理。
錨雷爆炸能量很大,它以強大的壓力波衝擊艦殼,這個壓力波超過艦殼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力時,艦殼就破裂,破壞半徑一般為5-6米。對驅逐艦和比它小的艦艇來說,一至二個水雷爆炸,就能使它沉沒,或造成嚴重損傷,失去戰鬥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