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雞嶺清真寺

錦雞嶺清真寺

地址:蘭州市城關區大沙坪淵源伊赫瓦尼學理(兄弟)阿拉伯語的音譯,中國伊斯蘭教學派。 積極主張“遵經革俗”與“憑經立教”,要求穆斯林“一切回到《古蘭經》中去”。 反對崇拜謝赫、吾力和拱北,故被稱為“新興教”、“革新派”,自稱“遵經派”。

基本信息

名稱:蘭州錦雞嶺清真寺
伊瑪目: 哈吉.邁爾素穆.冶鈞
所屬教派:伊赫瓦尼
地址:蘭州市城關區大沙坪

教派簡介

淵源

伊赫瓦尼學理(兄弟)阿拉伯語的音譯,中國伊斯蘭教學派。這一派別產生深受18世紀阿拉伯興起的瓦哈比運動影響,由甘肅河州東鄉族阿訇馬萬福(即馬果園)為首的“十大阿訇”引進倡導,形成派別。積極主張“遵經革俗”與“憑經立教”,要求穆斯林“一切回到《古蘭經》中去”。反對崇拜謝赫、吾力和拱北,故

被稱為“新興教”、“革新派”,自稱“遵經派”。禮儀

依赫瓦尼堅持嚴格的“安拉獨一”論,視《古蘭經》和聖訓為伊斯蘭教基礎和穆斯林持身律己的根本法則,認為念、禮、齋、課、朝五大“天命”是必須無條件遵行的基本功修。齋月見月入齋,晚封早開。重視《古蘭經》讀法。誦讀《古蘭經》只能一人念,眾人聆聽。反對誦經獲酬,不收“乜貼”(施捨),不備宴席招待。殯禮用錢“轉費達”(贖罪儀式),反對鋪張浪費、披麻戴孝、哭喪、游墳點香。要求婦女戴蓋頭,參加社會活動嚴格遵循教法規定。提倡用漢語文闡述伊斯蘭教義,開辦“中阿學校”,除學習經文外,增設漢語、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課程。編譯大量漢文書刊,培養阿、漢兼通的回族伊斯蘭教人才。該教派編譯的漢文通俗讀物,在其他教派中也有流傳,為一般穆斯林喜聞樂讀。

分布

依赫瓦尼實行互不隸屬的單一教坊制度,無統一的宗教組織和宗教首領。民國期間,依赫瓦尼曾得到甘肅寧夏青海等地方政治勢力的支持和扶植,在西北地區回、東鄉、撒拉等民族中大力發展,主要分布甘、寧、青、新疆、河南、山東、河北及全國大部分地區。此派曾推行“海乙寺”制度,如西寧東關大寺於抗戰前曾被定為總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