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業會館

錢業會館

本詞條為消除歧義詞條,包括浙江省寧波市的錢業會館、浙江湖州市的錢業會館和上海市的錢業會館。浙江錢業會館寧波市海曙區戰船街10號,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系當時寧波金融業聚會的場所。除戲台已拆外,其餘保存完好。現闢為寧波市錢幣博物館。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湖州的錢業會館建於明末清初,是湖州銀行史的早期記錄上海錢業會館建於光緒十五年,是在浙江上虞人陳淦(笙郊)、屠成傑(雪峰)、餘姚人王堯階(蓂生)、謝綸輝、慈谿人羅秉衡、袁聯清等發起下,集資建造錢業會館作為北市錢業集會的場所。

基本信息

寧波文物

錢業會館錢業會館概貌

錢業會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民國
公布時間:2006年5月25日

寧波錢業會館位於市區東門口不遠處的戰船街10號。清同治三年(1864年)錢業同業組織形式稱錢業會商處,在江廈一帶濱江廟設有公所,曾毀於兵火,後於1862年由錢莊業籌資重建。

會館坐北朝南,前後三進樓房,包括戲台、亭閣等組成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建築。占地面積1521.5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150平方米。內尚存記述金融業發展概況及建館始末的石碑3通。至民國十二年(1923年)因原有公所“湫隘不足治事”乃購置建船廠跟(今戰船街)“平津會”房屋及基地一方,興建新會館,即現在的錢業會館,至1926年竣工。它是昔日寧波金融業聚會、交易的場所。錢業會館是寧波當年錢莊業輝煌的標誌,錢莊業始於清初,據《鄞縣通志》記載,甬上金融向以錢莊為樞紐,其盛時,資金在6萬元以上的大同行有36家,l萬元以上的小同行有30餘家,幾百元以上的兌換莊有4000多家,其勢力凌駕於滬(貸放達3000萬元)。民國20年(1931年)全縣錢莊業已發展到160家,資金總額計3866萬元,而且首創了不用現金支付的“過帳制”。金融業的興旺是經濟發達、繁榮的標誌,當時曾有“走遍天下不及寧被江廈”說法,足以說明當時寧波經濟的昌盛與寧波人的驕傲。

錢業會館是當年寧波錢莊同業聚會和交易的場所,該建築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是一座占地1500餘平方米,由前後二進,亭台樓閣、園林組成的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築,其建築風格別具特色:前進廊舍環繞;兩旁石刻、碑記;中有戲台;後進議事廳,是舊時寧波金融業最高決策地。廳前亭園花草,清靜幽雅,是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錢莊業的歷史文化建築。錢業會館系江南規模最大的園林式會館,其建築風格別具特色:前進廊舍環繞;兩旁石刻、碑記;中有戲台;後進議事廳,是舊時寧波金融業最高決策地。廳前亭園花草,清靜幽雅,是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錢莊業的歷史文化建築。由錢業界人士投資興建,是清末民初錢莊業人士辦公、集會、議事和祭拜財神的場所,屬民間金融機構。主要經營存貸款業務和匯兌業務,經營範圍集中在江浙滬一帶,對當時湖州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現狀

錢業會館錢業會館正廳
1992年國慶前夕,中國人民銀行寧波市分行利用古老的、會館開闢成寧波錢幣博物館,從貨幣的角度展示寧被經濟發展的歷史軌跡。在館內陳列著從貝、布、刀、環到大清銀洋的1999枚錢幣,上溯4000年前的商周,下涉民國、抗戰時期,是人們認識歷史、增長知識,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寧波的金融業,一向以錢莊為主體,據《鄞縣通志》記載,甬上金融向以錢莊為樞紐,其盛時,資金在六萬元以上的大同行有三十六家,一萬以上的小同行有三十餘家,最多時僅在市區多達160多家。寧波人向以勤奮聰明、經營有方著稱。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寧波錢莊首創“過帳制”,即各行各業的資金收支,從使用現金改為藉助錢莊進行匯轉,實行統一清算。這意味著現代金融業的票據交換辦法在中國的開始,與英國倫敦於1833年成立的票據交換所在時間上大致相同,而比紐約巴黎大阪柏林等城市的票據交換所則要早得多。會館內迄今還收藏著記述寧波金融業發展概況以及建館始末的石碑等。
錢業會館錢業會館一角

1994年9月在錢業會館原址,建成了“寧波錢幣博物館”,成為中國中等城市唯一的一家展品門類較為齊全的專業性的錢幣博物館,展出面積160平方米,在館內陳列著從貝、布、刀、環到大清銀洋的各類歷史錢幣1999枚,其中有鑞質抗幣及金質“隆興通寶”等珍品。展品內容包括貨幣的起源、銖兩錢通寶錢、港城通用的鄰國貨幣,浙東抗幣五大部分,基本按歷史年代順序排列,既有通史性質,又突出寧波港城的特色,上溯4000年前的商周、下涉民國抗戰時期,這對於宣傳寧波的歷史、弘揚祖國的貨幣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現在寧波錢幣博物館,由中國人民銀行寧波中心支行領導,有固定的工作班子和專職工作人員,管理正走向專業化、正規化。影響不斷擴大。已在國內金融界、文博界、錢幣界享有盛譽。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和省、市有關領導,都親臨參觀,給予了高度評價。到目前止,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10萬人次,使錢幣博物館真正成了宣傳中國貨幣文化和寧波開展對外交流的又一視窗。

湖州文物

錢業會館湖州錢業會館
湖州錢業會館,保持原有的建築風格和人文內涵,館內供奉著財神,還展出湖州錢業史和早期銀行史等。錢業會館占地近六千平方米,是典型的江南園林景觀。由三條軸線組合,館之正宇,前為轎廳,然後是武聖殿和玄壇宮,正宇東邊大院前為水池、假山、水榭、後為主建築拜石草堂和茶樓,接著又是假山和小亭,後面是主建築財神閣和經遠堂,最後是景行祠。

拜石草堂,俗稱四面廳,為招宴賓客之所,按傳統構架建造,歇山頂,鴛鴦構,四周圍廊,飛檐起翹,米癲留墨跡。拜石一詞,意出北宋四大家之一米芾拜石的文人典故。

經遠堂,為錢業先賢切磋錢業發展之場所。其樓上樓下陳設是做工十分考究的清代紅木家具,現樓上為接待室,陳列著早期錢業同仁的照片。經遠堂外牆的扇亭,十分精美,亭尖上飾有麒麟圖案,象徵吉祥如意,亭頂牆面上飾有象徵福來的蝙蝠圖案,雕刻極為精細。

錢業會館湖州錢業會館與概圖
財神閣,在民間祈福活動中,除趙公明外人們根據自已的意願,還將已信奉者奉為財神。財神閣是民間供奉諸財神的場所,現在展出湖州錢業史和銀行史等錢業知識。

後院的“景行祠”,是供奉有功於湖州錢業的諸神牌位的地方,景行祠的木雕非常精緻,樓上的欄桿雕有銅錢圖案,三個圖案中刻著三齣戲文,有福祿雙全的寓意,廊桿頂上人物群雕活靈活現,整座景行祠就是一件巨型雕刻藝術品

武聖殿,是供奉“忠義財神”關羽的殿,關羽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特殊的一位,在儒佛道並行的中國文化中,關羽名震三界,道教尊他為“關聖帝君”,佛教尊他為“護法伽藍”,儒教尊他為“神武關聖大帝”,因其義薄雲天,以極端受商人所重視。

錢業會館除了有精美的建築,傳世的文物書法,陳列湖城錢業史及銀行史,建有供人供奉的財神殿外,與上述樓閣殿建築相配的是水池、假山、水榭、亭台等設施,還有古樹林木花卉及古井,假山頂曲徑蜿延,山下幽洞相通,水榭三面臨波,池前綠樹成蔭,是一處小巧玲瓏的典型的江南園林景觀。

上海文物

錢業會館錢業會館

上海錢業會館,又稱百鳥朝陽台,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占地十六畝,有前後兩殿和兩座戲台,在照牆和儀門上遍雕三國演義、岳飛傳、白蛇傳等人物形象。地址在今上海河南北路塘沽路轉角(即新中中學及塘沽路第二國小校址)。原址在上海河南北路塘沽路,建築面積135平方米,1976年遷建至匯龍潭公園,將原支撐戲台的石柱改為拾級而上的石台,其餘木結構均按原樣恢復。其氣勢雄偉,裝飾瑰麗,以“藻井”為特色。1992年1月首次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錢業會館擇址文監師路(今塘沽路)、鐵馬路(今河南北路),占地16畝,造價12萬銀兩,工時耗費2年,於光緒十七年落成,內設先董牌位房、公共議事廳、養病院;館所周圍還建造了數間平房,藉以租賃給需要者,並以租養館。館所落成之日,會館舉行了熱鬧的祀神演戲活動,昭示眾人觀看。錢業會館將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作為祭神、祭先董日,這一天各莊集會於此,觀看演戲,交流信息,並公舉董事、司事,以及修訂業規等。會館中的養疴院是會館為旅人、疾病患者所設,成為會館的慈善事業,所謂“徒旅疾疢,猝無所歸,醫於斯,藥於斯,以惠眾也”。歷任北市錢業會館的董事有胡莊祖、莊爾薌、周蓉汀、朱二泉、經蓮珊、應少安、張寶楚、洪鳳洲、馮澤夫、屠雲峰、陳笙郊、羅秉衡、李墨君、王蓂生、袁聯清、胡稑薌、謝綸輝、洪念祖、朱五樓、丁價侯、袁康祺、嚴價人、張知笙陳一齊,由他們主持會館的重大事務。日常事務則有各莊每月輪流主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