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野雀舌茶

銅陵野雀舌茶

銅陵野雀舌茶簡稱野雀舌,為歷史名茶,屬綠茶類,乾隆[愛新覺羅·弘曆]飲後譽為“江南佳茗”。茶葉外形微扁、形似矛、嫩香、滋味鮮爽、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明亮。具有清心、明目、降壓、消炎、解毒、幫助消化等功能。

基本信息

歷史

銅陵野雀舌茶銅陵野雀舌茶
銅陵野雀舌茶簡稱野雀舌,為歷史名茶,茶葉聞名省內,享淮全國。屬綠茶類。乾隆飲後譽為“江南佳茗”。

野雀舌在明未至清未年間就有生產,1922年(民國十一)記載:(安徽省六十縣產業調查表)野雀舌,產銅官山和東鄉、西鄉等山區。

制茶方法:以生葉用火烘焙。

茶葉質量:質濃而味清香,惟所產甚少,年產百擔,每擔百元,銷售蕪湖順安,但以後野雀舌工藝失傳。

發展

銅陵野雀舌茶銅陵野雀舌茶
1997年註冊為五松山牌,1999年2月茶名又進行註冊,1999年在市農經的組織下,又邀請了省內外著名茶葉專家、市技術監督局、市科委、農委有關專家對五松山牌野雀舌Q/WSC-01-1999、松蘭Q/WSC-02-1999進行了審定;並由市技術監督局備案(QB328-1999、QB329-1999)。

1987年-1992年平均年產量331千克左右;1993-1998年,平均年產量穩定在450-500千克;一直未達到5000千克的歷史年產最高水平。松蘭茶1991年-1993年平均年產量918千克左右;1994-1998年,平均年產量穩定在15-20噸;2000年以後一直穩定在70-80噸。

1987年高級農藝師解子桂女士創意策劃了名優茶開發項目,提出新的制茶工藝設計,對歷史名茶野雀舌進行恢復和研製。

1992年2月28日市農經委邀請了省內外茶葉專家對開發名優茶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

1992年4月22日及1993年4月20日野雀舌樣二次送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示中心鑒評,認定為名茶評語:外形微扁、形似矛、嫩香、滋味鮮爽、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明亮。生化及衛生指標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1993年松蘭茶也鑒評為名優綠茶。

1995年4月,野雀舌參加全省第四屆名優茶評審會,進行複評,選送參加10月份由家業部主辦的第二屆農業博鑒會,並榮獲金獎。

特徵

銅陵野雀舌茶產於銅陵五松山,成品茶葉形似雀舌,嫩香鮮醇,湯色清澈明亮,葉底肥嫩顯芽,嫩綠明亮。

功效

具有清心、明目、降壓、消炎、解毒、幫助消化等功能。常飲此茶,清香淡雅,沁人肺腑,回味悠長。傳說魏晉南北朝時期,詩人謝靈運品得好茶之後,因在家而忘家;唐代詩人盧仝喝過七碗茶後,頓覺腋下習習風生;著名散文家梁實秋先生曾得葉大而綠的六安瓜片少許,飲之有荒野的氣息撲鼻,其中西瓜茶一種,真有西瓜風味。只可惜,他們未曾品過銅陵“野雀舌”,否則他們也一定會對這綠茶中的極品之一,有好感之甚。銅陵學院外籍教師武文迪夫婦豎起大拇指盛讚道:“野雀舌是在中國喝的最好的茶,光聞香就已醉了。”

獎項

銅陵野雀舌茶銅陵野雀舌茶
野雀舌茶由五松茶林場組織生產。

野雀舌茶及松蘭茶1992年、1995年兩次獲得省級名茶並授予優質農產品稱號;

1992年獲銅陵科技一等獎;

1993年獲安徽省星火四等獎;

1994年榮獲首屆“中茶杯”一等獎;

1995年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1999、2001年連續兩年獲得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農產品。

松蘭茶1995年獲銅陵科技進步三等獎。

文化

銅陵野雀舌茶銅陵野雀舌茶
在銅陵,沒有人不知道“野雀舌”這個富有詩意、文化氣息濃厚的名字。“野雀舌”茶產自銅陵市儀鳳嶺。該嶺毗鄰螺螄山公園,四面環山,綠樹成蔭,冬暖夏涼,土層深厚肥沃,非常適宜茶樹生長。山脈、氣候、水系、土壤環境等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孕育了“野雀舌”優良的品質。茶園周邊泡桐林立,泡桐花開所散發的香氣被茶葉吸收,因而此茶獨具桐花清香,飲之香氣馥郁瀰漫。

著名詩人陳所巨曾有詠茶詩《祁紅屯綠》:“重重霧,如素絹鶴羽/如絲絲縷縷的情思/蘭花的氣氛蕩漾/紅了祁門,綠了屯溪//新安江煙霞流縷/山如翠螺蒸騰靈性/茶香淺藍淺藍/那茶香在枇杷黃的四月流啊//紅紅綠綠有綠竹青松之韻/以黃雀的舌尖舔春的面頰/醉人之茶先醉了江南古風/陸羽也醉在《茶經》上了//天穹如青龍杯蓋/那山水是景德鎮描金細瓷/將祁門屯溪泡了/有中國味,有古典味/品盡天南地北也都是家鄉滋味”,這首詩雖然寫的是祁門和屯溪的茶,但對於銅陵“野雀舌”來說,同樣也會使品飲過她的人們,嗅到那蕩漾著的桐花氣氛,品出“中國味,古典味,家鄉味”。

每年清明、穀雨剛過,“野雀舌”已吐新綠。五松茶場這段時間分外忙碌,採茶女置身於茶樹的綠枝里巧手摘翠,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銅陵野雀舌成為顧客和茶商競相追逐的上佳茗品,其芽嫩,葉綠,蕊黃,清香,深得人們的青睞。如果去過貴陽甲秀樓,當地人會讓人品飲湄江翠片和新創製的名優茶:雀舌報春。雀舌報春也是一種扁形茶,它經沖泡後在杯中如雨後春筍,一芽一葉,整齊簇立,如嘰嘰喳喳的雀舌報告著春天的訊息,據說這種從形狀、色澤、香氣上均不遜色於西湖龍井茶的雀舌,在生態條件極佳的梵淨山上建立了茶園基地。對坐品茗,一脈深情盡在一壺之間,它適其所飲:貴州的名茶,色澤綠潤明亮,風味醇厚清芬,恰如皎然所言:“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相比而言,銅陵“野雀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是各有其妙,各有其韻味,各有其色香。一方水土養一方茶,這話不假,因為處在不同的山上,不同的土壤上,茶葉作為一種植物,它善於吸收不同的香氣,花草的味兒,甚至受到光照強度與霧嵐、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品起“野雀舌”來,喜聞幽香,先啜苦澀,未及皺眉,便有芳香襲來,再啜一口,清香沁肺,直抵心田,又品一口,兩腮生津,苦盡甘來,飲之如是再三,茶香活潑,回味無窮,茶可雅志,茶可益壽,茶可和靜清寂。

三兩知已相逢,得半日之閒,喜沏一壺“野雀舌”共飲,恬然樂之,塵囂喧想亦悠然忘之,唯覺以茶會友,君子之交在於同甘共苦,可以慢條斯理,娓娓清談,撫今感昔,暢敘平生,領略到一個人在神清氣爽、心氣平靜、知己抵掌的境地中茶的滋味,充滿著親熱的氣氛。魯迅先生所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所謂雅人,之於“野雀舌”茶葉,已不可一日無君了。衷心企盼銅陵野雀舌品牌及其效益被充分挖掘出來,讓歷史品牌老樹生花,讓更多的人們享受到它的“清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