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魁

猴魁

猴魁,產於安徽太平縣(現改為黃山市黃山區)太平湖畔猴坑一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太平縣產茶歷史可追溯至明朝。清末,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芽葉,精工細製成王老二魁尖,現稱“魁尖”。猴魁外形兩葉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獨特“猴韻”。湯色清綠明淨。正所謂“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因猴坑所出魁尖品質超群,特冠以猴坑地名,稱“猴魁”。曾於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金質獎。

基本信息

簡介

猴魁猴魁
清末,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芽葉,精工細製成王老二魁尖,現稱“魁尖”。因猴坑所出魁尖品質超群,特冠以猴坑地名,稱“猴魁”。曾於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一等金質獎。

特徵

太平猴魁外形兩葉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捲邊”之稱。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獨特“猴韻”。湯色清綠明淨。正所謂“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

特點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獨具一格,有“刀槍雲集,龍飛鳳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翹,不曲,俗稱“兩刀一槍”,素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捲邊”之稱。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在明澈嫩綠的汁之中,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對你搔首弄姿呢。品其味,則幽香撲鼻,醇厚爽口,回味無窮,可體會出“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的意境,有獨特的“猴韻”。

採摘講究

猴魁猴魁
太平猴魁鮮葉採摘講究。穀雨前後,20%芽梢長至一芽三葉初展時,即開園。其後3-4天采一批,立夏停采。採摘標準為一芽三葉初展。採回的鮮葉需進行“揀尖”,即折下一芽帶二葉的“尖頭”,作為猴魁的原料。尖頭要求芽尖與葉尖等長,以保證成茶形成“二葉抱一芽”之外形。揀尖時剔除的芽葉、單片,均製成“魁片”。一般上午采,中午揀,當天制完。

太平猴魁產地僅限猴坑一帶,產量少。其它地區所產統稱魁尖,製法與猴魁基本相同,外形亦相似,幾可亂真。品質風格則涇渭分明,不堪一比。次於猴魁者,為涇縣所出之提魁,再次則稱特尖。色澤蒼綠,葉主脈呈豬肝色,宛如橄欖;入杯沖泡,芽葉徐徐展開,舒放成朵,兩葉抱一芽,或懸或沉;茶湯清綠,香氣高爽,蘊有誘人的蘭香,味醇爽口。其品質按傳統分法:猴魁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為貢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彎尖等傳統尖茶。太平猴魁的採摘在穀雨至立夏,茶葉長出一芽三葉或四葉時開園。

製作工藝

一般在穀雨前開園,立夏前停采。採摘時間較短,每年只有l5~20天時間。分批採摘開面為一芽三、四葉,並嚴格做到“四揀”:一揀坐北朝南陰山雲霧籠罩的茶山上茶葉;二揀生長旺盛的茶棵採摘;三揀粗壯、挺直的嫩枝採摘;四揀肥大多毫的茶葉。將所采的一芽三、四葉,從第二葉莖部折斷,一芽二葉(第二葉開面)俗稱“尖頭”,為制猴魁的上好原料。採摘天氣一般選擇在晴天或陰天午前(霧退之前),午後揀尖。經殺青、揉捻、烘烤等工序,當天製成。

太平猴魁的優異茶質:其成品茶挺直,兩端略尖,扁平勻整,肥厚壯實,全身白毫,茂盛而不顯,含而不露,色澤蒼綠,葉主脈呈豬肝色,宛如橄欖;入杯沖泡,芽葉徐徐展開,舒放成朵,兩葉抱一芽,或懸或沉;茶湯清綠,香氣高爽,蘊有誘人的蘭香,味醇爽口。其品質按傳統分法:猴魁為上品,魁尖次之,再次為貢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彎尖等傳統尖茶。現分為三個品級:上品為猴魁,次為魁尖,再次為尖茶。

治療效果

太平猴魁花香高爽,滋味滑潤甘甜,具有獨特的“猴韻”,品飲此茶真正體會到“深谷幽蘭”之感或喻為“大山深處的高貴公主”。據廣大愛好者反映,對慢性咽炎,經常吸菸者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名稱由來

清末,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莊,紛紛在太平產區設茶號收購茶葉加工尖茶,運銷南京等地。江南春茶莊從尖茶中揀出幼嫩芽葉作為優質尖茶供應市場,獲得成功。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的芽葉,精工細製成王老二魁尖。由於猴坑所產魁尖風格獨特,質量超群,使其他產地魁尖望塵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相關傳說  

猴魁猴魁
安徽省太平縣猴坑地方生產一種猴魁茶,說起猴魁茶,還有一段故事呢。傳說古時候,在黃山居住著一對白毛猴,生下一隻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獨自外出玩耍,來到太平縣,遇上大霧,迷失了方向,沒有再回到黃山。老毛猴立即出門尋找,幾天后,由於尋子心切,勞累過度,老猴病死在太平縣的一個山坑裡。山坑裡住著一個老漢,以采野茶與藥材為生,他心地善良,當發現這隻病死的老猴時,就將他埋在山崗上,並移來幾顆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離開時,忽聽有說話聲:"老伯,你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謝您。"但不見人影,這事老漢也沒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漢又來到山崗采野茶,發現整個山崗都長滿了綠油油的茶樹。老漢正在納悶時,忽聽有人對他說:"這些茶樹是我送給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後就不愁吃穿了。"這時老漢才醒悟過來,這些茶樹是神猴所賜。從此,老漢有了一塊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嶺去采野茶了。為了紀念神猴,老漢就把這片山崗叫作猴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從猴崗採制的茶葉叫做猴茶。由於猴茶品質超群,堪稱魁首,後來就將此茶取名為太平猴魁了。

茶史追溯

太平猴魁是中國歷史名茶,創製於1900年。關於太平猴魁的來歷,還有個小故事:清未,南京葉長春茶莊在太平縣新明茶區設茶號,收購茶葉。老闆為了賺取利潤,將成茶中的幼嫩芽葉單獨揀出,高價銷往南京等地。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借鑑茶商的做法,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的一芽二葉,精工細製成王老二魁尖。由於它在尖茶之中的魁首品質,故以產地猴坑所在地定名為"猴魁"。

1915年,太平猴魁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新中國建立後,1955年,太平猴魁又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相關故事

乾隆皇帝弘曆微服下江南,途徑雲遮霧障的雲霧山,正欣賞春色美景時,突然腹部疼痛難忍,隨行御醫使盡手段也無效果,眾侍者只得將其移駕至附近一孤廟中。

接待這群不速之客的是位年過七十的老僧。御醫謊稱自己一行是茶葉商人,現東家病情危重,欲借寺廟苟且落腳,以便再作打算。老僧見乾隆疼得呼天喊地,頓生慈悲,稱自己略通醫道,“望聞問切”後泡茶一碗請乾隆飲用。沒想到這碗茶水下肚,乾隆竟然疼痛頓消!

御醫驚喜不已,問老僧:“僅僅一碗清茶,為何有如此奇效?”

老僧笑答:“此茶是罕見的珍品,具有舒氣通竅之功效。你家主人轉危為安算是碰巧了。”

乾隆腹中如沐春風、如浴清泉,口中余香裊裊、“似曾相識”,因此接話道:“你這茶可叫‘猴魁’?”

老僧一愣:“先生如何知道此茶名稱?”

乾隆喝下的清茶正是稀有珍品“猴魁”,當地官府歷年都進貢朝廷的。

這“猴魁”出自猴子之手。孤廟四周峰巒綿延,野猴時常出入孤廟,年長月久,與老僧混熟了,彼此可用手勢進行簡單的交流溝通。每年隆冬大雪以後,野猴吃光了儲藏的食物,在漫山大雪中找不到可吃的東西,飢腸轆轆時就會到孤廟中尋找吃食。老僧慈悲為懷,每每送吃食給猴子。猴子是知恩圖報的,當冰化雪融,“草色遙看近卻無”、茶樹發芽吐翠時節,只要老僧做出上山崖採集茶葉的手勢,眾猴便心領神會,攀上險峰絕壁,星星點點地採摘每年最初的野茶嫩芽,送給老僧。

方圓幾百里的雲霧山深處,多沉浮於雲霧中的險峰絕壁,世人難以攀及,是鳥送春來、雁載秋去似人間不似人間的地方,霧漫月沉、雲涌日浮非仙境莫非仙境的去處。在這與塵世隔絕的“仙境淨土”之上,野生茶樹經雲浸霧潤,所採摘的嫩葉遠非人工栽培的茶葉可比,品味極高。這樣的人間珍品,起初是老僧自己享用,後來又送給過往商客、敬香施主品嘗,如此“猴魁”美名漸漸遠播,最終被當地官府衙門收集起來,進貢朝廷……

乾隆恐暴露身份,謊稱自己是品茶高手,多次奉詔進皇宮品茶,因此對“猴魁”並不陌生:“不過,我在皇宮中品嘗的‘猴魁’,味道遠不及剛入口的‘猴魁’滋味兒,這是何故?”

老僧信口答道:“這是我自己留下的少許真品,貢品則是摻了假的,味道當然相去甚遠。”

貢品怎么還能摻假?“猴魁”作為貢品,朝廷對當地官府衙門官員賞賜豐厚。但真正的“猴魁”數量極少,往多處說一年也就是一斤上下。官府衙門官員為多得朝廷賞賜,便責令當地山民採摘嫩茶,將兩者攪合在一起,冒以“猴魁”之名進貢。山民採摘的茶葉,雖然也都是當年的頭茬嫩芽,雖然外觀相似,但茶樹畢竟多是人工栽培的,不可能得到“仙境淨土”野茶樹那般的日精月華、雲蒸霞蔚、風沐露浴,品質自然遜色許多,正如人工栽培與野生的人參,功效、滋味兒不可同日而語一般。兩者攪合在一起,儘管已是茶中珍品,但遠遠不能與純粹的“猴魁”相比,品味起來自然有所差異。

老僧對乾隆的身份毫無覺察,信口介紹了上述原委,而後對乾隆的品茶功夫又大加讚賞一番。乾隆施禮謝過老僧,出孤廟上路。

仍然是萬樹桃花笑春風,山徑出沒碧草中,但乾隆無意花柳,一臉怒色對御醫道:“猴子偶得老僧恩惠,尚知恩圖報;而官府衙門官員終身享用朝廷俸祿,卻欺君瞞上――這些人連猴子都不如!”

返回京城後,乾隆即令刑部查處雲霧山“猴魁”案,詔曰:弄虛作假屬欺君犯上,凡涉嫌者,滿門抄斬

有大臣進言,認為量刑偏重。乾隆卻說:“那些官府衙門官員,對朝廷都敢糊弄,對老百姓又會怎樣?不殺天下必無寧日!”

當老僧知道當地官府衙門官員遭滿門抄斬之禍,且災禍源於自己時,自覺愧對“普度眾生”之佛祖宏願,愧疚難當,投河自盡了。

名茶鑑賞

"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獨具一格,有"刀槍雲集,龍飛鳳舞"的特色。每朵茶都是兩葉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翹,不曲,俗稱"兩刀一槍",素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捲邊"之稱。葉色蒼綠勻潤。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沖泡,芽葉成朵,或懸或沉,在明澈嫩綠的茶汁之中品其味,則幽香撲鼻,醇厚爽口,回味無窮,可體會出"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的意境,有獨特的"猴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