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茶

君山茶

君山茶產於湖南嶽陽市的君山島,歷史悠久,茶藝,知名度廣,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簡介

君山茶君山茶

君山產茶有悠久的歷史,據君山島上的崇明寺牆上明朝嘉靖年間中憲大夫孫繼魯所立石碑文記載,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是舜帝南巡時,由其妃子娥皇和女英親自播種。從有文字記載的歌賦和史料記載的資料來看,唐代君山即已開始產茶,如嘉靖年間萬年淳《君山茶歌》中說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與山北。……李唐始有四品貢,從此逐為守令職。……同治《湖南省志》載:“巴陵君山產茶。……歲以充貢。君山茶盛稱於唐,始貢於五代。”當時稱“黃翎毛”,宋時稱“白鶴茶”,清朝時稱“旗槍”。
君山茶在古代有僧侶種植,相傳君山有48廟,每座廟邊都有一塊小茶園,茶葉產量很小,《巴陵縣誌》云:君山制茶自國朝(清)乾隆46年(公元1781年)始,歲貢18斤,有貢兜(葉片)、貢尖(芽頭)兩個品種。
君山茶,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名茶之一。始乾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瀰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布茶園。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

君山名茶以“君山銀針、君山毛尖”為主,因產於聞名天下的洞庭湖君山島而得名。“君山銀針”更以其優越的品質,傳統的製作工藝,精美的造型而雄居我國十大名茶之列。由於島上土地面積限制,君山茶現有種植面積僅307畝,年產“君山銀針”400多公斤,“君山毛尖”2000多公斤,遠遠供不應求。據市場調查,君山茶的年市場需求量在8萬公斤以上,該項目擬擴種君山茶4600畝,其中雲霧山2000畝,珠目山1500畝,天井山1100畝,項目建成後可年產君山茶3.5萬公斤,其中君山銀針5000公斤,君山毛尖3萬公斤,項目用地約100畝(不含種植面積)。

美麗傳說

君山茶君山茶

從前,在嶽麓山腰的白鶴泉附近,住著一個叫楊青的窮書生。經過十年寒窗苦讀,這年秋季,楊青赴京趕考。路過岳陽,只見洞庭湖中的君山島風光秀麗,綠樹成蔭,楊青便乘船到了島上。島上有一古庵掩映在綠樹叢中,楊青走進庵中,跪在菩薩面前,祈禱觀音菩薩保佑自己金榜題名。祈禱完剛要離開,卻看見站在一旁的小尼姑端莊秀麗,流露出淡淡的憂傷。楊青一問才知這小尼姑法名慧淨,原是附近一個窮秀才的女兒,母親早喪,與父親相依為命。誰知上月父親又拋下她一人撒手歸西,為了埋葬父親,她懇求庵主慈悲,幫她葬了父親,她願削髮為尼。庵主見她可憐,便答應了她的要求,埋葬了父親後,她便成了庵里的小尼姑。
楊青聽後,非常同情慧淨的遭遇,他見慧淨知書達理,善解人意,頓生愛慕之心。為了贏得小尼姑的芳心,楊青一連五日來到庵中向慧淨表達愛意。慧淨對楊青說:“我已是出家人,身不由己,如果你一定要娶我,必須徵得庵主同意,只有她答應了,我才能嫁你。”楊青興奮地說:“只要你同意,我看庵主不會為難我們。”誰知,楊青找到庵主,庵主卻斷然拒絕說:“慧淨已是出家人,除非是當今皇上降旨,否則你休提此事。”楊青見庵主把話說絕,便說:“你就等著吧,我一定要娶慧淨!”
楊青到了京城,用平生所學答完考卷,果真金榜題名,考中了狀元。金殿見駕時,皇帝見楊青一表人才,談吐不俗,心中大悅,便問道:“愛卿有什麼願望,可告訴朕,朕一定滿足你的要求。”楊青脆在金殿上,稟奏道:“謝皇上恩典,臣不求高官,只想求皇上賜臣與君山慧淨尼姑成婚。”皇上見楊青質樸坦誠,把愛看得勝過高官厚祿,覺得甚為難得,便說:“難為你一片痴情,朕就賜你與慧淨成婚。”說完,立即下旨,賞銀三萬,恩準楊青馬上去君山與慧淨完婚,然後來京授官上任。楊青喜出望外,叩頭謝恩後,帶著聖旨趕赴君山。
楊青曉行夜宿,馬不停蹄趕到君山。庵主見皇上賜婚,不敢抗旨,只得允許慧淨還俗。楊青深情地看著慧淨說:“我終於盼到了這一天!”可慧淨卻說:“相公,我還要送皇上一份禮物,表示感謝之情。”第二天天不亮,慧淨趁晨霧未散,來到庵後四棵老茶樹邊,將茶樹上的嫩芽一顆顆用嘴噙下,製成一小袋茶。婚後三日,楊青要赴京授職,慧淨捧出一袋茶葉說:“相公,這包茶是我的一片心意,請你一定要在金殿親手烹水泡茶,敬奉皇上,以表你我的感激之情。”楊青稱讚說:“夫人真是有心之人,我家不遠的山腰有股白鶴清泉,泉水甘冽、清涼,我們就用這泉水泡茶,晉獻給皇上,表達你我夫妻對皇上天高地厚之恩的感謝。”慧淨連連稱妙。楊青帶著君山茶和白鶴泉水進京金殿面聖,楊青叩頭謝恩道:“皇上,這是我夫人為皇上特製的君山茶,臣想煮水泡茶禮奉皇上,以表我夫妻對皇上的感激之情。”皇上心想:朕喝遍了天下名茶,君山茶怎能及其萬一,不過狀元公金殿為朕烹水獻茶,卻是件新奇稀罕的事,因此,立即準奏。
楊青搬來爐、炭,生火將泉水煮沸,將茶泡好,然後跪捧給皇上。皇上接過茶杯,揭開杯蓋,只見杯內水霧升騰,聚成一雙白鶴,由杯內緩緩飛出,繞殿一周后,騰空而去。文武百官見了齊聲說:“此乃吉兆,預示著皇上洪福齊天,國泰民安。”皇上龍顏大悅,聞著香氣四溢的茶香,輕輕啜了一口,只覺茶水馨香,沁人心脾,茶味甘醇無比,便問道:“愛卿,此茶產於何地?此水來自何方?”楊青這才將茶葉的來歷及取水的地方奏明皇上。皇上非常感動,立即欽授楊青為翰林院大學士,並賜慧淨蜀錦千匹,楊青立即叩頭謝恩。接著皇上又下旨,令岳陽府貢君山茶,從此,君山茶成了貢茶

歷史淵源

君山茶君山茶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李白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劉禹錫詩)。這是唐代兩位大詩人對洞庭君山的抒情詩章。“玉鏡嵌君山,銀盤托青螺”確是壯景奇觀。君山和君山名茶,歷來結下不解之緣,清代萬年諄有詩云,“試把雀泉烹雀舌,烹來長似君山色。”

君山,又名洞庭山,本身就是神山仙境的意思,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神奇的傳說。相傳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不幸死於九嶷山下,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女英奔喪,船到洞庭被風浪打翻,湖上飄來七十二隻青螺,把她們托起聚成君山。愛妃南望茫茫湖水,扶竹痛哭,血淚染竹成斑,後人稱為湘妃竹。“斑竹一枝幹滴淚”,成了後世愛情忠貞的象徵。因為她們是君妃,故把這裡定名為君山。膾炙人口的柳毅傳書的故事,也發生在君山。這裡有柳毅井,井水烹茶釀酒、清香芬芳。還有龍涎井、飛來鍾和用秦始皇的御璽蓋的“封山”印。君山有大小七十二峰,每個山峰都有一個名字,每個山峰都有異景奇觀,每個景觀又都有一段優美動聽的故事。

君山所在的岳陽市,古稱岳州。北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中有關於邕沏茶的記述。清代江昱《瀟湘聽雨錄》記載:“湘中產茶,不一其地。……而洞庭君山之毛尖,當推第一,雖與銀城雀舌諸品校,未見高下,但所產不多,不足供四方爾。”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記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采掇很少。”清代黃本驥《湖南方物志》全面記述了湖南產茶的概況,作者在記述岳州茶時,除引用《岳陽風土記》、《瀟湘聽雨錄》、《隨園食單》外,又引用《湖南省志》“巴陵君山產茶,嫩綠似蓮心,歲以充貢”。莊晚芳《中國名茶》一書中說:《紅樓夢》中的“老君眉茶”就是君山銀針。

《巴陵縣誌》云:“君山貢茶自清始,每歲貢十八斤,穀雨前,知縣邀山僧采一旗一槍,白毛茸然,俗呼白毛茶。”曾燠詩云,“一旗一槍此時采,煎入瓷甌湘水毛。”這裡說的白毛茶和《瀟湘聽雨錄》中說的毛尖,就是君山毛尖。同治十一年《巴陵縣誌》引清代吳敏樹《沏山客談》記述:“貢尖下有貢兜,隨辦者炒成,色黑而無白毫,價率千六百,粗五十止,其實佳茶也。”可見君山茶有“貢尖”、“貢兜”之分,把茶葉來回來進行揀尖,分開芽頭稱尖茶,白毛茸然,用作納貢,又稱貢尖。余稱貢兜,質量也不差。君山銀針可能就是“貢尖”或由”貢尖”演變而來。50年代初期制君山銀針就是採用揀尖精選芽頭。因此,君山銀針始於清代之說,較為可信。

徐珂《夢湘囈語》中,記述了文人墨客品茗論茶,說茶滋味以“輕清為佳”,太淡太濃都不好,“故君山為貴”。又說“東坡雲,茶欲其白,琦嘗飲君山茶矣,則茶之至白者也。君山廟有茶樹十餘棵,當發芽時,岳州守派員監守之,防有人盜之也,歲以進貢,郊天時用之,以其葉上沖也……”文中東坡即北宋東坡居士——蘇拭,由此可見君山產茶始於唐宋年間。

氣候特點

君山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質肥沃,一般為紅、黃壤土,適應中性偏陰的植物生長,特別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環境。

君山為湖南省洞庭湖中一個小島,位於岳陽城西15公里處。島上土壤肥沃,多砂質壤土,年平均溫度16--17℃,年平均降水量1340毫米。3--9月間相對濕度約80%,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瀰漫,島上竹木叢生,生態環境適宜種茶。

君山銀針採摘開始於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從茶樹上揀采芽頭。為防止擦傷芽頭和茸毛,盛茶籃內襯有白布。芽頭要求長25—30毫米,寬3—4毫米,芽蒂長約2毫米,肥碩重實,一芽頭包含三、四個已分化卻未展開的葉片。雨天不採、露水芽不採、紫色芽不採、空心芽不採、開口芽不採、凍傷芽不採、蟲傷芽不採、瘦弱芽不採、過長過短芽不果,即所謂君山銀針的“九不採”。

製作工序

君山茶君山茶

君山茶製造特別精細而又別具一格,分殺青、攤涼、初烘、初包、復烘、攤涼、復包、足火八道工序。歷時三晝夜,長達70多小時之久。

殺青:在20°的斜鍋中進行,鍋子在鮮葉殺青前磨光打蠟,火溫掌握“先高(100--120℃)後低(80℃)”,每鍋投葉量300克左右。茶葉下鍋後,兩手輕輕撈起,由懷內向前推去,再上拋抖散,讓茶芽沿鍋下滑。動作要靈活、輕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頭彎曲、脫毫、茶色深暗。約經4—5分鐘,芽蒂萎軟,青氣消失,發出茶香,減重率達30%左右,即可出鍋。

攤涼:殺青葉出鍋後,盛於小篾盤中,輕輕揚簸數次,散發熱氣,清除細末雜片。攤涼4—5分鐘,即可初烘。

初烘: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溫度掌握在50--60℃,烘20—30分鐘,至五成乾左右。初烘程度要掌握適當,過乾,初包悶黃時轉色困難,葉色仍青綠,達不到香高色黃的要求;過濕,香氣低悶,色澤發暗。

初包:初烘葉稍經攤涼,即用牛皮紙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於箱內,放置40--48小時,謂之初包悶黃,以促使君山茶特有色香味的形成,為君山茶製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葉不可過多或過少,太多化學變化劇烈,芽易發暗,太少色變緩慢,難以達到初包的要求。由於包悶時氧化放熱,包內溫度逐升,24小時後,可能達30℃左右,應及時翻包,以使轉色均勻。初包時間長短,與氣溫密切相關。當氣溫20℃左右,約40小時,氣溫低應當延長。當芽現黃色即可松包復烘。通過初包,銀針品質風格基本形成。

復烘與攤涼:復烘的目的在於進一步蒸發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質,減緩在復包過程中某些物質的轉化。溫度50℃左右,時間約一小時,烘至八成乾即可。若初包變色不足,即烘至七成乾為宜。下烘後進行攤涼,攤涼的目的與初烘後相同。

復包:方法與初包相同。歷時20小時左右。待茶芽色澤金黃,香氣濃郁即為適度。

足火:足火溫度50--55℃,烘量每次約0.5公斤,焙至足乾止

加工完畢,按芽頭肥瘦、曲直、色澤亮暗進行分級,以壯實、挺直、亮黃者為上,瘦弱、彎曲、暗黃者次之。

物種代表

君山銀針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淡黃色茸毫。沖泡後,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君山銀針茶於清明前三四天開採,以春茶首輪嫩芽製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揀選後,以大小勻齊的壯芽製作銀針。製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乾等8道工序。

君山銀針的貯藏十分講究。將石膏燒熟搗碎,鋪於箱底,上墊兩層皮紙,將茶葉用皮紙分裝成小包,產在皮紙上面,封好箱蓋。只要注意適時更換石膏,銀針品質經久不變。君山銀針屬芽茶,因茶樹品種優良,樹壯枝稀,芽頭肥壯重實,每斤銀針茶約2.5萬個芽頭。君山銀針風格獨特,歲產不多,質量超群,為中國名優茶之佼佼者。其芽頭肥壯,緊實挺直,芽身金黃,滿披銀毫,湯色橙黃明淨,香氣清純,滋味甜爽,葉底嫩黃勻亮。根據芽頭肥壯程度,君山銀針產品分特號、一號、二號三個檔次。

用潔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君山銀針時,可以看到初始芽尖朝上、帶頭下垂而懸浮於水面,隨後緩緩降落,豎立於杯底,忽升忽降,蔚成趣觀,最多可達三次,故君山銀針有“三起三落”之稱。最後豎沉於杯底,如刀槍林立,似群筍破土,芽光水色,渾然一體,堆綠疊翠,妙趣橫生,歷來傳為美談。且不說品嘗其香味以飽口福,只消親眼觀賞一番、也足以引人入勝,神清氣爽。根據“輕者浮,重者沉”的科學道理,“三起三落”是由於茶芽吸水膨脹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頭比重瞬間變化而引起的。可以構想,最外一層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降,隨後芽頭體積膨大,比重變小則上升,繼續吸水又下降……。如果親身考察一下君山銀針沖泡的情景,能起落的芽頭為數並不太多,且一個芽頭落而復起三次更屬罕見。這種現象在其它芽頭肥壯的芽茶中也偶爾可見,但都不及君山銀針頻繁。可見君山銀針的芽頭肥壯程度是出類拔萃的,這也是它品質上的一大特點。

君山銀針於1956年國際萊比錫博覽會上,因其質量優良,被譽為“金鑲玉”,並贏得金質獎章。其售價也創中國當今名優茶之最。

所獲榮譽

君山銀針君山銀針

1988年,君山牌君山銀針參加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獲金獎。使“君山”商標和君山茶的知名度不斷提升。
湖南省茶業有限公司整合君山品牌後,通過控股的湖南省君山銀針茶業有限公司打造君山品牌,宣傳岳陽文化,實現了君山商標和原產地的有機統一,為岳陽的茶產業發展和品牌資源整合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湖南省君山銀針茶業有限公司重質量,講信譽,建立了以觀賞性、實用性、品位性俱佳的質量體系;建立了以高檔消費、集團消費、大眾消費並行的價格體系;建立了以國內市場為主、不斷開拓國際市場,商業市場為主、網路化市場結合的行銷體系。公司的“君山”品牌在2005年國際茶業大會暨茶•咖啡展覽會上榮獲金獎品牌;
2005年,“君山”商標被湖南省商務廳評定為出口名牌。
2005年11月,“君山”商標被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湖南省著名商標;
2006年3月,“君山牌”商標被評定為湖南省消費者信得過品牌;
2006年,公司的“君山”牌君山銀針經國家外交部和商務部確定,成為贈送給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國禮茶;
2006年10月,君山牌君山銀針被評定為中國名牌農產品

文化傳承

君山茶君山茶

中華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深邃的內涵也使其成為郵票的重要題材。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郵政部門都先後發行了茶文化郵票,如中國郵政的《茶》、香港郵政的《香港茗藝》和澳門郵政的《中國茶藝》等等。這些郵票在設計上各有特色,很好地渲染了中華茶文化,民族文化氣息非常濃厚。

君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它的時間性、空間性上,還體現在它那豐富的內涵上。君山銀針乃茶中珍品,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喜愛,歷史上,人們賦予了它許多動聽的名字。有人稱之為“龍鱗”、“鳳羽”,視之為“尊貴”的象徵;也有人稱之為“黃翎毛”、“白鶴茶”、“雀舌”,視之為“高雅”的象徵;還有人稱之為“香千里”、“洞庭春”、“君山綠”,視之為“自然”的象徵。1956年,君山銀針參加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它“芽身黃似金,芽尖白如玉”,使與會的各國朋友為之傾倒,給予其“茶蓋中華,價壓天下”的極高評價,並授以金質獎章,還給了它一個美麗動聽的封號“金鑲玉”;於是,君山銀針又成了“富麗”的象徵。
君山銀針的外在美體現在它的形上。君山銀針屬黃茶類,全由芽頭製成,外形芽頭茁壯,堅實挺直,銀毫披露,芽身金黃,她的內質香氣清郁,湯色微黃明淨,滋味甘醇甜和,葉底黃亮勻肥,茸毛清晰。君山銀針的內在美則體現在它的神上。用玻璃杯沖泡君山銀針,開水沖人杯後,只見根根茶芽沖向水面懸掛樹立,狀似“群筍出土”;茶吸水後下沉,嫩芽幼葉微張,猶如“菊花盛開”,加之氣泡留於芽尖,恰似“雀舌含珠,’;最後茶芽豎於杯底,又如“刀槍林立”:這三大景觀表現了君山銀針高潔、尊貴、清秀、剛強的個性。這些性格正是勤勞、勇敢、質樸的君山人高潔品行的真實反映;而君山銀針的“三起三落”也是君山人創業艱難、世道坎坷的真實寫照。
君山民俗茶儀是君山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君山民俗茶儀的特色集中體現在“俗”、“純”二字上:從竹製茶亭、竹製茶具、竹雕壁畫藝術以及地地道道的君山魚味的各式茶點均散布瀰漫著“俗”;但“俗中見雅”,內容豐富,齊整勻致,深深地表達了“純”,情真意切。
為講究,品茶時不僅需要祥和靜謐的心境,而且需要幽靜清雅的環境;上等的水質,精美的茶具、祥和的氛圍均包含了豐富的“以茶會友”、“以茶循禮”、“以茶雅志”的美學思想和中華民族的禮儀傳統。君山民俗茶儀本著中國茶德的基本思想,從環境布置、茶具選擇、沖泡用水等方面均集中體現了悠悠純樸而又富有神話色彩的君山風貌。
自古以來,品茶也講究好的情致。在君山島上,茶莊或掩映在綠蔭叢里,泉水叮咚,四周是蒼茫的煙濤;或座落在懸崖峭壁之上,洶湧的湖水就在腳下,激盪出滿載希望的行板。
君山島多竹,所以島上的茶亭清一色為竹亭,它集園林藝術、竹刻藝術、建築藝術為一體,極具君山風味;裝飾則是大型竹拼君山風景圖,茶園銜天,茶歌互答,溫馨宜人,撩人茶欲,頗具洞庭民俗氣息。
古人品茶都追求意境,在君山島上飲茶,那種境界簡直妙不可言:當你靜下心來,心無雜念地端起一碗茶,濃郁的茶水流進嘴裡,清香甘醇,於是你的心靈出現了一片空明。此時,如果你一邊品茶,一邊聽濤,那種境界來得更為雅致。
君山茶韻,是君山人自己的茶文化,也是中華茶文化的一部分。君山因茶而聞名,而茶文化又向世界推銷了君山。一杯君山茶傾注了君山人的深情,君山人的質樸與勤勞又不斷地豐富著君山文化。

大事記

君山茶君山茶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某生產連進駐君山。

1950年由生產連將君山移交給中國茶葉公司岳陽分公司,全稱為“湖南省茶葉公司岳陽分公司君山示範茶園”,
1952年由茶葉公司移交給湖南省農業廳,全稱為“湖南省人民政府農業廳君山茶場”,
1958年10月下放到岳陽縣,全稱為“湖南省岳陽縣君山茶場”。

1964年更名為“湖南省岳陽縣君山茶葉示範場”,
1976年改為“岳陽市君山茶葉示範場”。

1979年更名為“岳陽市君山公園”。
1956年,在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君山茶場選送的君山白毫榮獲金獎,君山白毫因“芽身黃似金”、“芽尖白如玉”,被大會讚譽為“金鑲玉”。
1957年,君山白毫更名為君山銀針,在首屆中國十大名茶評比中,代表黃茶類榮獲“中國十大名茶”光榮稱號。隨後,在湖南省名茶評比中,君山毛尖、北港毛尖(邕湖含膏)與古丈毛尖、溈山毛尖、安化松針等一起被評為湖南省名茶。
1975年,君山茶場向岳陽縣棉麻茶購銷站送交銀針一號13斤、銀針二號26斤。除湖南農學院和安徽農學院分別函購銀針一號2斤外,其餘35斤銀針茶以銀針一號每斤45元、銀針二號每斤40元銷售。君山茶場生產的綠毛茶,收購標準一直沿用五級十九等,君山茶場送交的機制毛尖和綠毛茶因是收購代理,全部用船水運轉交給長沙茶廠。君山茶場的茶葉一直由中茶公司岳陽採購供應站、岳陽縣棉麻茶購銷站、岳陽縣棉麻茶繭公司、岳陽市農副產品公司、岳陽市茶葉公司負責收購。
1976年,岳陽市茶葉公司註冊了“君山牌”商標。直到1980年,茶葉市場放開,君山茶直接進入市場。
進入市場經濟運作後,君山茶場的茶葉產品除銀針自銷外,毛尖和綠毛茶在80年代初仍然交給長沙茶廠,80年代後期,開始直接面向市場,通過幾年的市場運作,君山茶場縮小了綠毛茶的生產規模,逐步以生產名優茶為主,銀針與毛尖的產量相對提高,其產品一度銷售到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1980年成立的岳陽(縣)市茶葉公司,仍以收購經營北港毛尖(邕湖含膏)茶為主,將北港毛尖茶與君山茶融為一體,通過業務行銷人員的艱辛努力,“君山牌”商標的君山毛尖進入岳陽市、長沙市和湖南省、湖北省部分城市的各個商店(場),最高年銷量達到40000公斤,有效地帶動了岳陽市的茶農增收。“君山“商標的系列茶葉產品君山銀針、君山毛尖、君山綠茶、君山茉莉花茶逐步向全國市場滲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