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毛尖茶

北港毛尖茶

北港毛尖茶是條形黃茶的一種,產於湖南省岳陽市北港和岳陽縣康王鄉一帶。在唐代就有記載,清代乾隆年間已有名氣。其品質特徵:外形芽壯葉肥,毫尖顯露,呈金黃色,內質香氣清高,湯色橙黃,滋味醇厚,葉底肥嫩黃似朵。北港毛尖,以註冊商標“北港”命名,唐代稱“邕湖茶”,屬黃茶類,產於湖南省岳陽市北港。茶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湖面蒸氣冉冉上升,低空繚繞,微風吹拂,如輕紗薄霧散於邕湖北岸上空,形成了北港茶園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圖)北港毛尖茶北港毛尖茶

北港毛尖茶是條形黃茶的一種,產於湖南省岳陽市北港和岳陽縣康王鄉一帶。在唐代就有記載,清代乾隆年間已有名氣。其品質特徵:外形芽壯葉肥,毫尖顯露,呈金黃色,內質香氣清高,湯色橙黃,滋味醇厚,葉底肥嫩黃似朵。北港毛尖,以註冊商標“北港”命名,唐代稱“邕湖茶”,屬黃茶類,產於湖南省岳陽市北港。茶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湖面蒸氣冉冉上升,低空繚繞,微風吹拂,如輕紗薄霧散於邕湖北岸上空,形成了北港茶園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介紹

(圖)北港毛尖茶北港毛尖茶

北港毛尖,以註冊商標“北港”命名,唐代稱“邕湖茶”,屬黃茶類,產於湖南省岳陽市北港。茶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湖面蒸氣冉冉上升,低空繚繞,微風吹拂,如輕紗薄霧散於邕湖北岸上空,形成了北港茶園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外形芽壯葉肥,毫尖顯露。沖泡後,香氣清高,滋味醇厚,湯色金黃,葉底黃明,肥嫩似朵。北港毛尖鮮葉一般在清明後五六天開園採摘,要求一號毛尖原料為一芽一葉,二、三號毛尖為一芽二、三葉。搶晴天采,不採蟲傷、紫色芽葉、魚葉及蒂把。鮮葉隨采隨制,其加工方法分鍋炒、鍋揉、拍汗及烘乾四道工序。由岳陽市茶葉公司生產的北港毛尖,於1964年被評為湖南省優質名茶。

岳陽自古以來為遊覽勝地,其所產北港茶在唐就很有名氣。唐代斐濟《茶述》中列出了十種貢茶,邕湖就是其中之一。唐代李肇《唐國史補》有“岳州有邕湖之含膏”的記載。相傳,文成公主當年出嫁西藏時,曾帶去邕湖茶。

北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載;“邕湖諸山舊出茶,謂之邕湖茶,李肇所謂岳州邕湖之含膏也,唐人極重之。見於篇什,今人不甚種植,惟白鶴僧國有千餘本,土地頗類此苑。所出茶,一歲不過一、二十兩,土人渭之白鶴茶,味極甘香,非他處草茶可比並,茶園地色亦相類,但土人不甚植爾。”

明代黃一正輯注的《事物紺珠》列出了今茶名99個,古製造茶名101個,其中嶽州出的黃翎毛,岳陽出的含膏冷屬古製造茶名。明代張謙德《茶經》也有“岳州之黃翎毛、含膏冷”茶的記載。清代《致富奇書廣集》(疑十七、十八世紀問世)又有岳州邕湖產含膏茶的記載。清代黃本驥《湖南方物志》有“岳州之黃翎毛,岳陽之含膏冷,唐宋時產茶名”的記載。還引用唐釋齊己邕湖茶詩一首云:“邕湖為上貢,何以惠尋常,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

北港發源於梅溪,全長2公里余,因位於南港之北而得名。南港、北港匯合於喬湖,湖邊五座邕廟,廟前有一湖,現名楊家湖,也就是邕湖。岳陽市康王鄉北港邕湖一帶,是現今的北港毛尖產地。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每初早春清晨,邕大湖水面蒸氣冉冉上升,低空繚繞,經微風吹拂,如輕紗薄霧盡散於北岸的茶園上空。茶園地勢平坦,水陸交錯,土質肥沃,酸度適宜。

北港毛尖一般在清明後5─6天開採,鮮葉標準為一芽二、三葉,選晴天採摘。不採蟲傷葉、紫色葉、魚葉,不帶蒂把。嚴格做到隨采隨制。

歷史記載

(圖)北港毛尖茶北港毛尖茶

岳陽自古以來為遊覽勝地,其所產北港茶在唐就很有名氣。唐代斐濟《茶述》中列出了十種貢茶,邕湖就是其中之一。唐代李肇《唐國史補》有“岳州有邕湖之含膏”的記載。相傳,文成公主當年出嫁西藏時,曾帶去邕湖茶。北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載;“邕湖諸山舊出茶,謂之邕湖茶,李肇所謂岳州邕湖之含膏也,唐人極重之。見於篇什,今人不甚種植,惟白鶴僧國有千餘本,土地頗類此苑。所出茶,一歲不過一、二十兩,土人渭之白鶴茶,味極甘香,非他處草茶可比並,茶園地色亦相類,但土人不甚植爾。”明代黃一正輯注的《事物紺珠》列出了今茶名99個,古製造茶名101個,其中嶽州出的黃翎毛,岳陽出的含膏冷屬古製造茶名。明代張謙德《茶經》也有“岳州之黃翎毛、含膏冷”茶的記載。清代《致富奇書廣集》(疑十七、十八世紀問世)又有岳州邕湖產含膏茶的記載。清代黃本驥《湖南方物志》有“岳州之黃翎毛,岳陽之含膏冷,唐宋時產茶名”的記載。還引用唐釋齊己邕湖茶詩一首云:“邕湖為上貢,何以惠尋常,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北港發源於梅溪,全長2公里余,因位於南港之北而得名。南港、北港匯合於喬湖,湖邊五座邕廟,廟前有一湖,現名楊家湖,也就是邕湖。岳陽市康王鄉北港邕湖一帶,是現今的北港毛尖產地。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每初早春清晨,邕大湖水面蒸氣冉冉上升,低空繚繞,經微風吹拂,如輕紗薄霧盡散於北岸的茶園上空。茶園地勢平坦,水陸交錯,土質肥沃,酸度適宜。

工藝品質

(圖)北港毛尖茶北港毛尖茶

北港毛尖鮮葉一般在清明後五六天開園採摘,要求一號毛尖原料為一芽一葉,二、三號毛尖為一芽二、三葉。搶晴天采,不採蟲傷、紫色芽葉、魚葉及蒂把。鮮葉隨采隨制,其加工方法分鍋炒、鍋揉、拍汗及烘乾四道工序。成品外形呈金黃色,毫尖顯露,茶條肥碩,湯色澄黃,香氣清高,滋味醇厚,甘甜爽口。本品在清代乾隆年間已有名氣,由岳陽市茶葉公司生產的北港毛尖,於1964年被評為湖南省優質名茶。北港毛尖一般在清明後5─6天開採,鮮葉標準為一芽二、三葉,選晴天採摘。不採蟲傷葉、紫色葉、魚葉,不帶蒂把。嚴格做到隨采隨制。北港毛尖製造分鍋炒、鍋揉、拍汗、復炒和烘乾五道工序。鍋炒和鍋揉:鍋炒主要起殺青作用。殺青前將鍋磨光洗淨。開始鍋溫要高,升溫至180℃,每鍋投葉1--1.5公斤。鮮葉下鍋後,先抖炒2分鐘,把鍋溫降到100℃以下,再炒12--13分鐘。當葉子發出清香,茶坯達到三、四成乾,再降溫到40℃左右,在鍋內進行揉炒解塊,使茶葉捲成條索,待六成乾時,即可出鍋拍汗。拍汗:將茶坯放置簸箕內拍緊,上蓋棉套,時間30─40分鐘。使茶條回潤,色澤變黃,再投入鍋內復炒復揉復炒:鍋溫保持在60--070℃,炒至條索緊卷,白毫顯露,達八成乾時,出鍋攤涼。烘乾:用木炭烘焙,火溫80--90℃,到足乾下焙,裝入箱內嚴封,使茶葉色澤進一步轉黃;北港毛尖的品質特點是,外形芽壯葉肥,毫尖顯露,呈金黃色,湯色橙黃,香氣清高,滋味醇厚。產品按老嫩度分特號、1--4號五個檔次。

製造工序

(圖)北港毛尖茶北港毛尖茶

北港毛尖製造分鍋炒、鍋揉、拍汗、復炒和烘乾五道工序。

鍋炒和鍋揉:鍋炒主要起殺青作用。殺青前將鍋磨光洗凈。開始鍋溫要高,升溫至180℃,每鍋投葉1--1.5公斤。鮮葉下鍋後,先抖炒2分鐘,把鍋溫降到100℃以下,再炒12--13分鐘。當葉子發出清香,茶坯達到三、四成乾,再降溫到40℃左右,在鍋內進行揉炒解塊,使茶葉捲成條索,待六成乾時,即可出鍋拍汗。

拍汗:將茶坯放置簸箕內拍緊,上蓋棉套,時間30─40分鐘。使茶條回潤,色澤變黃,再投入鍋內復炒復揉

復炒:鍋溫保持在60--070℃,炒至條索緊卷,白毫顯露,達八成乾時,出鍋攤涼。

烘乾:用木炭烘焙,火溫80--90℃,到足乾下焙,裝入箱內嚴封,使茶葉色澤進一步轉黃;

北港毛尖的品質特點是,外形芽壯葉肥,毫尖顯露,呈金黃色,湯色橙黃,香氣清高,滋味醇厚。產品按老嫩度分特號、1--4號五個檔次。

茶藝說明

(圖)茶具茶具

一、器具組合

鐵制火爐一具,銅質燒壺一把,長方形紫檀木茶盤一個,長方形木製托盤一個,青瓷茶碗若干個(可用三才蓋碗杯),陶質茶罐一個,檀木茶道具一套,茶色茶巾一條,清花茶荷一個,彩瓷花瓶一個、梔子花一枝,香爐一個,香三支,北港毛尖茶若干克,《平湖秋月》曲碟或錄製的《水鄉天籟之音》磁帶一盒,醉茶圖一副。

二、基本程式

第 一 道:煮水——邕湖荷露煮含膏。茶者在沏茶前,首先擇具備器、掛畫插花、奏樂、焚香靜氣,神入茶徑,然後開始生火煮水。“水為茶之母,茶為水之魂”。烹茶鑒水,乃中國茶道之特色。古人把宜茶之水分為天水、地水,天水即雨、雪、霜、露、雹;地水乃泉、江、河、湖、井。更有趣者,如掃梅花雪、聚臘月霜,集荷葉露,解嚴冬冰,借清純之水,發茶人清幽之思。今天我們所烹之水乃北港邕湖荷花晨露,有詩為證:輕紗薄霧鎖池塘,滴滴水晶吻異香。集得青荷冰露潔,含膏共煮洗俗腸。

第 二 道:滌器——青瓷茶碗岳州窯。岳州乃岳陽之古稱:唐代不僅有邕湖含膏之名茶,岳州茶具也享有盛名。岳州窯乃全國六大名窯之一,陸羽茶經:四之器》中載:“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壽州、洪州次,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則益茶。”還載有品茶用具二十四件,並提出:“城邑之中,王公之門,二十四器缺一,則茶廢矣。”今天我們使用的泡茶之器,乃岳州窯所產的青瓷茶碗,正是名茶用名器,相得益彰。

第 三 道:賞茶——茶伴公主入青藏。唐代邕湖茶,不僅深受宮庭廷青睞,並為漢藏文化交流之媒介。當年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所帶物品中的茶葉,就有岳陽名茶——邕湖含膏。並把飲茶習俗傳到西藏,茶與佛教融合,布道弘法,形成了西藏喇嘛寺中空前規模的茶之盛會。北港毛尖,芽壯葉肥,毫尖顯露,色呈金黃,我們將茶葉給客人一一觀賞,恰似茶伴公主入青藏。

第 四 道:投茶——燕飛尋常百姓家。北港毛尖,昔為皇宮貢品,今為百姓共享。投茶入杯時,茶芽紛紛飄落,恰似紫燕紛飛,正是:舊時王謝堂前,飛入尋常百姓家。

第 五 道:洗茶——橫空一鶴排雲上。洗茶時:眼觀流水,心注於茶,人茶合一,茶心共洗。茶塵滌盡,心煩同失。茶芽舒捲,心襟同闊。杯上白鶴,心與共翔。頃刻大有唐代詩人劉禹錫《秋詞》一詩共感: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勝春朝。橫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第 六 道:泡茶——水潤北港瑞草黃。茶以名山秀水為宅,鐘山川之靈秀,以清風明月為伴,得天地之精和,以人類為友,得人之靈性,天、地、人三才共同化育出茶之精華,可謂仙草瓊漿。北港毛尖,宜用90℃沸水沖泡。泡茶時,水入茶碗,芽葉舒捲,黃湯四溢,正是水潤北港瑞草黃。

第 七 道:敬茶——邕湖含膏惟上貢。茶湯泡好後,將茶一一敬奉給客人,各位將一覽名茶風雅,一飽皇家口福。有唐代詩僧齊已《謝人惠邕湖茶》一詩為證:邕湖惟上貢,何以惠尋常。還是詩心苦,堪消蠟面香。碾聲通一室,烹色帶殘陽。若有新春者,西來信勿忘。

第 八 道:聞香——亦有靈源一派香。北港毛尖產地,茶園地勢平坦,水陸交錯,土質肥沃,酸度適宜,正是宜茶之地。其茶香氣清高,有宋代大儒朱熹《詠茶》 一詩為感:小小茶樹數千章,走寄萌芽初得嘗。雖無山頂煙崗潤,亦有靈源一派香。

第 九 道:品茶——滌煩解渴心神悅。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想念家鄉,常要大唐使者帶去茶葉,並和松贊乾布舉杯共飲。

《唐國史補》中載:“常魯公使西蕃,烹茶帳中,贊普問曰:‘此為何物?’魯公曰‘滌煩解渴,所謂茶也’。贊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邕湖者。”北港毛尖,滋味醇厚,品後神清氣爽,愁煩頓失。有朱熹《茶宴、論茗》一詩為感:茗飲淪甘寒,抖擻神氣增。頓生塵慮空,豁然悅心目。

第 十 道:醉茶——夜歸踏碎滿街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品茶之韻不在茶,在乎清雅之境。有道是:“有韻則雅,韻致清遠。”茶致數巡,身舒神悅,樂哉!悠哉!似醉非醉。至此,大有宋代詩人黃庭堅《一斛珠》一詞共感:香芽嫩茶清心骨,醉中襟量與天闊。夜闌似覺歸仙闕。走馬章台,踏碎滿街月。

三、解說詞
巴陵自古產香茶,馥郁嬋宮斗桂花。
北港毛尖朝聖帝,西山銀片普侯家。
君妃飲後憂思解,王母嘗新樂意夸。
不信但看雲外客,車船滿載運天涯。
這是當代詩人洞庭詩社社長李曙初對北港毛尖茶的讚譽詩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