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戈

銅戈

銅戈,是古代兵器中的一種勾兵,用於鉤殺。由銅製的戈頭、木或竹柲,柲上端的柲冒和下端的銅鐏四部分構成。銅器銘文中的Z(戈),就是它整體的象形。戈頭每一部分都有專名:主要刃部稱援;援末轉折而下的部分稱胡;嵌入木柲的部分稱內;援末和胡上穿繩纏柲的小孔稱穿。在左側,有一處巴蜀圖語。

基本信息

簡介

戰國時代虎紋銅戈,這一銅戈相當小巧,沒有太大的體量感。雖為虎紋,卻幾乎看不出從前在青銅器上出現的那過於猙獰的面孔,鑄造的線條精細優美,這也代表了戰國青銅藝術的普遍風格

古代的用法

銅戈銅戈
商代戈有三種形式:直內戈曲內戈、有銎可以插柲的戈,一般沒有胡。商末出現有胡的戈。西周的戈多短胡,有一穿至二穿。春秋戰國的戈多有三至四穿,更便於固定在柲上,同時援變得狹長而揚起。有的著作把無胡有銎的戈稱作“瞿”,把援體呈三角形的戈稱作“戣”。
戰國時期,戈為中國士兵的標準裝備,在實用之外,也是“戰爭”、“武器’等形象的代名詞。由於其象徵作用,造型與裝飾便超越了純粹的實用目的,成為滿足人精神需求的藝術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