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葉巴豆

銀葉巴豆

灌木,高1-2米;幼枝、葉、葉柄、花序和果均密被緊貼鱗腺,鱗腺圓形,半透明,膜質;枝條具粗皺紋。產於台灣、福建(廈門)、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生於海拔500米以下河谷或海邊灌木叢中或疏林中。分布於日本(琉球群島)、非律賓和東南亞各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門英文名

Angiospermae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綱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錦葵目

目英文名

Malvales

科中文名

大戟科

科拉丁名

Euphorbiaceae

屬中文名

巴豆屬

屬拉丁名

Croton

種中文名

銀葉巴豆

種拉丁名

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ch.

種下等級

種下等級:b.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ch. f. pilosus Y. T. Chang

生境

生境: 林中, 山坡石縫, 石坡, 疏林中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布

馬來半島; 菲律賓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性味 味澀,性涼。入水塔。功效 清火解毒,殺蟲止癢,消腫止痛,斂水止瀉。主治 主治“說鳳令蘭”(口舌生瘡),“攏習哈習毫”(癬),“攏梅蘭申”(風寒濕痹證,肢體關節酸痛,屈伸不利),“阻傷”(跌打損傷),“接短魯短,列哈”(腹痛腹瀉,嘔吐)。
用法用量 內服:根適量磨服。外用:葉適量,米泔水浸洗;或搗敷;或取汁擦。

注意事項

附方 1.治“說鳳令蘭”,“攏習哈習毫”銀葉巴豆葉適量。浸泡乾淘米水中4h後洗患部。或用嫩尖葉汁擦治口舌生瘡。(西雙版納州傣醫院傣醫康郎臘驗方) 2.治,“攏梅蘭申”,“阻傷”銀葉巴豆葉、蘇木葉、車前草、除風草、白花丹紅花丹鮮品各適量,搗爛包敷患處。(西雙版納州傣醫院傣醫康郎香驗方) 3.治“接短魯短,列哈”銀葉巴豆根、黑甘蔗芽各適量磨於米湯中內服。(西雙版納州傣醫院傣醫康郎臘驗方)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米;幼枝、葉、葉柄、花序和果均密被緊貼鱗腺,鱗腺圓形,半透明,膜質;枝條具粗皺紋。葉互生,常密生於枝頂部,披針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至倒卵狀 橢圓形,長8-14 (-23)厘米,寬2-5 (-10)厘米,頂端短尖、漸尖或近圓形或微凹,向基部漸狹,基部鈍或微心形,全緣,上面的鱗腺早脫落,下面被蒼灰色或淺褐色鱗腺;羽狀脈,側脈8-12對,遠離葉緣彎拱連結;葉片基部有2枚盤狀腺體;葉柄長1.5-3厘米;托葉鑽狀,早落。花序頂生,長1-4厘米,苞片早落;雄花:花萼裂片卵形,有白色緣毛;花瓣倒卵形,長約2毫米,具白色緣毛;雄蕊15-20枚,花絲下部被白色長柔毛;雌花:花萼裂片具白色緣毛;子房和花柱密被鱗腺,花柱4-8裂,裂片絲狀。蒴果近球形,直徑約7毫米;種子橢圓狀,長約4毫米。花期幾全年。

產地生境

產於台灣、福建(廈門)、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生於海拔500米以下河谷或海邊灌木叢中或疏林中。分布於日本(琉球群島)、非律賓和東南亞各國。

大戟科·

巴豆亞科(Subfam. Crotonoideae Peg),大戟科的一個亞科,本亞科約72屬,約1 500種。我國產5族,另栽培的2族;共有18屬、61種、5變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