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生古城

銀生古城

銀生古城,現景東的舊稱,是坐落在滇西南中部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純樸民俗風情的文化名邦。東以哀牢山分水嶺為界,與南華、楚雄、雙柏等縣毗鄰,南與鎮沅縣接壤,西與雲縣隔瀾滄江相望,北與南澗、彌渡兩縣相連。景東是普洱的北大門,是昆明、大理通往版納及聯繫滇南和滇西各州市的陸路交通樞鈕。素有“滇西南歷史文化名邦”的美稱。

悠久的歷史

景東古稱“銀生”,是人類活動最早的地區之一,其城市文明興盛於公元794年,當時是唐宋時期南方少數民族政權南沼大理國鎮守南疆、交往東南亞各國的軍事重鎮和經濟文化中心。

銀生古城 銀生古城

聞名世界的茶馬古道就起源於銀生時期的銀生古城。景東是個歷史民族文化的匯粹之地。

十五種原住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大理白族文化、古傣族文明在這裡交匯撞擊,交相輝映,造就了千資百態異彩紛呈且獨具特色的歷史民俗文化,景東又是一個有25個民族混居的大縣,各種民俗風情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如:龍燈、獅燈、馬燈、跳菜、打歌、殺戲、洞經音樂等等。這些多彩的民俗風情共同造就了景東燦爛的民族文化。

翻開的歷史的畫卷可以看出,景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名邦,無論是歷史文物、名勝古蹟還是民俗風情、建築文化、都深深的蘊含了悠久的歷史民族文化。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主要經歷了銀生古成文明和陶府古傣文明兩個重要的歷史階段。

歷史沿革

文廟 文廟

銀生古城興盛於公元794年,在唐(宋)南詔國年間經歷近500年的歷史,後來被新興傣族土司勢力陶府取代。在500年的歷史長河中,銀生處於重要的地理位置,是當時南詔大理國交往東南來各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重鎮。對南詔國經濟、政治、文化的繁榮昌盛起著重要的作用。

陶府古傣族文明起始於元世祖忽必列在景東設立景東軍民府。因為景東傣族土司在歷次保家衛國、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中功勳卓著,明朝皇帝御賜景東傣族土司“陶”姓,民間稱“陶府”。隨即開始了陶府對景東長達500餘年的統治。

公元1856年在景東境內爆發了長達11年的回民起義戰爭,景東三次破城,城市文明遭到了空前的破壞,陶府最後一任知府戰死,死傷軍民無數。

陶府文明消失在戰火之中。陶府古傣文明在古代傣族文明發展、繁榮興衰的歷史進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給後人留下了諸多未解之迷。

景東土司陶府舊宅遺址,即景東衛城遺址,信於景東縣城西北側的御筆山上,城牆依山而建,周長5000米,在發掘的陶府墓葬中,清理出了一批珍貴金銀禮祭的陪葬品,其中有罕見的金面具和精巧的金銀裝飾物,不但數量多而且件件都是珍貴精品。

從衛城遺址和出土文物中反映出了土司貴族及當地民族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宗教意識和當地經濟和手工藝的發展狀況。對古傣族文化研究有著深厚的影響,也能給人以無數的暇想和走近銀生、走近陶府的衝動。

旅遊指南

景東不但有悠久的歷史民族文化,而且也有著豐富多彩的現代文明。是一個歷史文明與現

野生杜鵑 野生杜鵑

代文明相輔相成、交輝相映的充滿魅力的文化古城和休閒之都。

景東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它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鑲嵌在哀牢和無量兩大山系中的一顆綠海明珠。這裡立體的氣候、豐沛的雨量的濕潤的空氣使無數的動植物在這塊土地上和人類和諧相處共同繁衍生息。是名符其實的“動物王國”和“植物王國”

景東被譽為“世界黑冠長臂猿之鄉”,在其擁有的兩大自然

保護區中,生存著98群500餘只左右的世界珍稀瀕危動物黑冠長臂猿。其種群和數量被專家稱為“中國僅有,世界之冠”。

無量山和哀牢山複雜、獨特而多樣的地形和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其中無量山在不到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而積上保留了全國近三分之一的物種,是一座天然的“物種基因庫”,有國家Ⅰ類保護植物4種,Ⅱ類保護植物7種等。

無量山自然保護區還擁有數量繁多的具有高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天然菌類和藥材。哀牢山自然保護區於1992年被世界自然 基金會確認為具有全球保護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是多種生物生長薈萃之地,保存著我國亞熱帶地區止前面積最大,且以雲南特有物種為優勢的常綠闊葉林。

無量山風景區 無量山風景區

景東是雲南六個純彝族自治縣之一,展示和了解純樸古老的彝族文化的舞台。這裡的彝族人口占一半以上,為景東世居民族之一。彝族先民們在景東這塊古老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創造了多姿多彩的彝族文化。

其中彝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跳菜”、“火把節”、“大幫腔”、“三跺腳”、“打歌”、“羊皮舞“等,是一種人們表達豐收喜悅、祝福寄語、表達生產生活中喜、努、哀、樂及傳遞愛情的一種民俗風情。還

有禮儀眾多的彝族婚俗、精美的彝族服飾、美味的彝族小吃,無一不展示著這個

彝家跳菜 彝家跳菜

民族的悠久文化和神奇的魅力。“雙河溫泉”公園是景東縣依託彝族文化和地理資源優勢打造旅遊業的一個重要的景點之一。它是彝族風情民俗的縮影。距省道5公里,離縣城48公里。風景區沿河谷而建,園內有多座仿古的彝族寺廟和民居建築,內設溫泉驛館,飲食住宿、茶藝茶道和茶文化展演,在那裡還可以參觀考察現代普洱茶的加工工藝,欣賞彝族文化的無窮魅力。古書中曾有記載“茶出銀生“,一句話道出了茶在景東有著久

遠的歷史。無量山分布的成片野生大茶樹和栽培型大茶樹、古茶園也充分證明,景東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之一,也是茶馬古道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上千萬年的歷史長河中,景東各族人民在茶葉的起源、馴化、培訓、利用、傳播、交易上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而今作為雲南打造的”普洱名茶“的重要原料生產基地,又給景東茶文化注入了

新的生機。歷史茶文化與現代茶文化相結合形成了茶禮、茶歌、茶道、茶市等。大量的茶文化資源豐富了景東的茶文化,使景東茶文化閃耀著耀眼的光華。

景東作為有著近2000年的城市文明的古城,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縣委政府投入巨資開發建設新城。著力整治河道,保護城市周邊環境,開展城市市美化、亮化、綠化改造工程。並在現代建設中注入歷史民族文化的元素,使景東成為一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具有深厚歷史民族文化底蘊的文化名邦。從2001年起至2005年共建成文化廣場7個,每個廣場的建設都注入歷史民族文化元素,充分展示了景東魅力所在。

銀生古城夜景 銀生古城夜景

河濱休閒文化長廊,沿川河岸邊繞城而建,縱貫景東新城,全長近4公里,河濱長廊上綠草如茵,花團錦簇,是城市居民休閒健身,品味城市文化的好地方。

御筆山森林公園一期、二期工程共投資1000多萬元,俗稱老君殿,自古就是佛教、儒教、道教一體的教化之地。公園一期工程依託御筆山勢修建觀景台(御筆台)、觀音廟、老君殿、財神廟;二期除繼續開發旅遊景觀外,還要修建開南書院、考棚等一系列歷史人文重要景點。

完工後的御筆山森林公園與景東衛城、文廟自然融為一體,將成為全市屈指可數的集歷史民族文化,原生態文化,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為一身的休閒勝地,大大提高城市文化內涵,提升景東的城市品味和城市形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