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台

金鳳台

金鳳台即鄴城遺址,位於今河北邯鄲市區。與銅雀台、冰井台齊名的三台聖境歷史上曾一度名聲大噪,吸引著眾多的文人雅士登台作賦。位於三台之中最南面的它最終躲過了泛濫的漳河水的浸淫,讓後人的懷古憂思不單單暫存在前人有限的詩行辭賦當中,以一個殘破的實體之軀給人以客觀和久遠的有些渺茫的真實存在。

簡介

曹操時叫金虎台,是建安十八年(213年)於鄴城西北部,以牆為基建起來的。在銅雀台的南面,“高八丈,台上有屋一百三十五間”。《鄴中記》云:“自魏至後趙前燕及東魏北齊,三台每加整修,甚於魏武初造之時。又安金鳳於台顛,故號曰:金鳳台。然則改虎為鳳者,後趙避石虎諱也。後趙時在台的周圍加砌了一層磚”。十六國後期,戰爭頻繁,三台殘破。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徵發工匠三十萬大修三台宮殿,“因其舊基而高博之。”修了三年才完成。完成後改“金獸”曰“聖應”。“金獸”的名稱是:“南台(金虎台)初避石虎諱而改為金鳳,至北齊時,已恢復舊名。《北齊書》作“金獸”,因成於書唐時,避李虎諱而改。(《考古》1963年第一期“鄴城調查記”注10)

金鳳檯曆經隋、唐、宋,無多大變動,到元時,台周圍一百三十餘步,高三丈,上建“洞霄道宮”(《河朔訪古記》)。到明代中期以後,冰井台全部、銅雀台大部被漳水沖沒。只存有一個金鳳台巍然獨存,上建玉皇廟大殿。當地居民和來訪者遂將金鳳台誤認為銅雀台,相沿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