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酒肆留別》

《金陵酒肆留別》

《金陵酒肆留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即將離開金陵東遊揚州時留贈友人的一首話別詩,篇幅雖短,卻情意深長。此詩由寫仲夏勝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鋪就其樂融融的贈別場景;隨即寫吳姬以酒酬客,表現吳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後在觥籌交錯中,主客相辭的動人場景躍然紙上,別意長於流水般的感嘆水到渠成。全詩熱情洋溢,反映了李白與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誼及其豪放性格;流暢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韻悠長,尤其結尾兩句,兼用擬人、比喻、對比、反問等手法,構思新穎奇特,有強烈的感染力。

詩詞原文

《金陵酒肆留別》《金陵酒肆留別》
《金陵酒肆留別》
作者: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詩詞解釋

⑴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別:臨別留詩給送行者。
⑵風吹:一作“白門”。
⑶吳姬:吳地的青年女子,這裡指酒店中的侍女。壓酒:壓糟取酒。古時新酒釀熟,臨飲時方壓糟取用。喚:一作“勸”,一作“使”。
⑷子弟:指李白朋友
⑸欲行:將要走的人,指詩人自己。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盡觴(shāng):喝盡杯中的。觴,酒杯。
⑹試問:一作“問取”。

創作背景

文學賞析
楊花飄絮的時節,江南水村山郭的一家小酒店裡,即將離開金陵的詩人,滿懷別緒,獨坐小酌。駘蕩的春風,捲起了垂垂欲下的楊花,輕飛亂舞,撲滿店中;當壚的姑娘,捧出新壓榨出來的美酒,勸客品嘗。這裡,柳絮濛濛,酒香鬱郁,撲鼻而來,也不知是酒香,還是柳花香。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的畫面,該用許多筆墨來表現。此詩只“風吹柳花滿店香”七字,就將風光的駘蕩,柳絮的精神,以及酒客沉醉東風的情調,生動自然地浮現在紙面之上;而且又極灑脫超逸,不費半分氣力,脫口而出,純任直觀,於此,充分顯示了李白的才華。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和風吹著柳絮,酒店裡溢滿芳香;吳姬捧出新壓的美酒,勸客品嘗。“金陵”,點明地屬江南,“柳花”,說明時當暮春。這是柳煙迷濛、春風沉醉的江南三月,詩人一走進店裡,沁人心脾的香氣就撲面而來。這一“香”字,把店內店外連成一片。金陵古屬吳地,遂稱當地女子為“吳姬”,這裡指酒家女。她滿面春風,一邊壓酒(即壓酒糟取酒汁),一邊笑語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間,真是如沐春風,令人陶醉,讓人迷戀。
這兩句寫出了濃濃的江南味道,雖然未明寫店外,而店外“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楊柳含煙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見。此時,無論是詩人還是讀者,視覺、嗅覺、聽覺全都調動起來了。
“柳花”,即柳絮,本來無所謂香,但一些詩人卻聞到了,如傳奇“莫唱踏陽春,令人離腸結。郎行久不歸,柳自飄香雪。”“香”字的使用,一則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則這個“香”字代表了春之氣息,這不但活畫出一種詩歌意境,而且為下文的酒香埋下伏筆。其實,對“滿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於“其柳花之香”,那當是春風吹來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飄香,大概還有“心香”,所謂心清聞妙香。這裡的“店”,初看不知何店,憑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實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會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書肆,在情景的協調上,恐怕也還當不起“風吹柳花滿店香”這七個字。所以這個“香”字初看似覺突兀,細味卻又感到是那么妥貼。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金陵的一群年輕人來到這裡,為詩人送行。餞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將要走的和不走的,個個乾杯暢飲。也有人認為,這是說相送者殷勤勸酒,不忍遽別;告別者要走又不想走,無限留戀,故“欲行不行”。
李白此行是去揚州。他後來在《上安州裴長史書》說:“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白之輕財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遊,當時既年輕富有,又仗義疏財,朋友自是不少。在金陵時也當如此。一幫朋友喝酒,話別,少年剛腸,興致盎然,沒有傷別之意,這也很符合年輕人的特點。“盡觴”,意思是喝乾杯中酒。“觴”,酒器。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金陵一行,詩人是快樂的。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節,一個讓人留戀的地方,詩人卻要走了。面對美麗的江南風物和朋友們的盛情挽留,詩人依依不捨,他在想:怎樣才能表達自己的無限惜別之情呢?也許餞別的酒店正面對大江,詩人順手一指,以水為喻:“請你們問問那東流的江水,離情別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
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濃,也看不見摸不著;而江水是形象的,給人的印象是綿綿不絕。但詩人不是簡單的相喻,而是設問比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以想像的空間。採用這種表現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啟發,如謝朓就寫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寫得更加生動自然。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詩構思巧妙。首句”風吹柳花滿店香“,是闃無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吳姬壓酒勸客嘗“,當壚紅粉遇到了酒客,場面上就出現人了,等到“金陵子弟”這批少年一涌而至時,酒店中就更熱鬧了。別離之際,本來未必有心飲酒,而吳姬一勸,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來,更覺情長,誰也不願舍此而去。可是偏偏要去,“來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熱鬧場面上潑了一盆冷水,點出了從來熱鬧繁華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離開金陵了。但是,如此熱辣辣的訣舍,總不能跨開大步就走吧。於是又轉為“欲行不行各盡觴”,欲行的詩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盡觴,情意如此之長,於是落出了“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的結句,以含蓄的筆法,悠然無盡地結束了這一首抒情的短歌。
很多人寫離別,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謂“離愁別緒”。然而,李白這首詩中連一點愁的影子都不見,只有別意。詩人正值青春華茂,他留別的不是一兩個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這種惜別之情在他寫來,飽滿酣暢,悠揚跌宕,唱嘆而不哀傷,富於青春豪邁、風流瀟灑的情懷。

詩詞賞析

題解

李白在出蜀當年的秋天,往游金陵,也就是今江蘇南京,大約逗留了大半年時間。726年(開元十四年)春,詩人赴揚州,臨行之際,朋友在酒店為他餞行,李白留詩告別。

句解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和風吹著柳絮,酒店裡溢滿芳香;吳姬捧出新壓的美酒,勸客品嘗。“柳花”,說明時當暮春。“金陵”,點明地屬江南。這是柳煙迷濛、春風沉醉的江南三月,詩人一走進店裡,沁人心脾的香氣就撲面而來。這一“香”字,把店內店外連成一片。金陵古屬吳地,遂稱當地女子為“吳姬”,這裡指酒家女。她滿面春風,一邊壓酒(即壓酒糟取酒汁),一邊笑語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間,真是如沐春風,令人陶醉,讓人迷戀。
這兩句寫出了濃濃的江南味道,雖然未明寫店外,而店外“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楊柳含煙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見。此時,無論是詩人還是讀者,視覺、嗅覺、聽覺全都調動起來了。如鍾惺所說:“不須多亦不須深,寫得情出。”詩中的“喚”字,在一些版本中又作“勸”。
“柳花”,即柳絮,本來是沒有香的,但一些詩人卻聞到了,如傳奇“莫唱踏陽春,令人離腸結。郎行久不歸,柳自飄香雪。”故明人楊升庵說:“其實柳花亦有微香,詩人之言非誣也;柳花之香,非太白不能道;竹之香,非子美不能道。”其實,對“滿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於此,那當是春風吹來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飄香,大概還有“心香”,所謂心清聞妙香。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金陵的一群年輕人來到這裡,為詩人送行。餞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將要走的和不走的,個個乾杯暢飲。也有人認為,這是說相送者殷勤勸酒,不忍遽別;告別者要走又不想走,無限留戀,故“欲行不行”。
李白此行是去揚州。他後來在《上安州裴長史書》說:“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白之輕財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遊,當時既年輕富有,又仗義疏財,朋友自是不少。在金陵時也當如此。一幫朋友喝酒,話別,少年剛腸,興致盎然,沒有傷別之意,這也很符合年輕人的特點。“盡觴”,意思是喝乾杯中酒。“觴”,酒器。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金陵一行,詩人是快樂的。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節,一個讓人留戀的地方,詩人卻要走了。面對美麗的江南風物和朋友們的盛情挽留,詩人依依不捨,怎樣才能表達自己的無限惜別之情呢?也許餞別的酒店正面對大江,詩人順手一指,以水為喻:請你們問問那東流的江水,離情別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
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濃,也看不見摸不著;而江水是形象的,給人的印象是綿綿不絕。但詩人不是簡單的相喻,而是設問比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盡而意無窮,給人以想像的空間。採用這種表現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啟發,如謝朓就寫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寫得更加生動自然。

藝術特色

詩人所寫的是色彩斑斕的離愁別緒:春色迷人,暢飲佳釀,在離別中亦充滿歡聚的快樂。全詩語言清新,節奏明快,很具藝術特色。
這首小詩描繪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鄉的一家酒肆,詩人滿懷別緒酌飲,“當壚 姑娘勸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畫圖。風吹柳花,離情似水。走的痛飲,留的盡杯。情綿綿,意切切,句短情長,吟來多味。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說此詩“語不必深,寫情已足”。全詩可見詩人的情懷多么丰采華茂,風流瀟灑。

作者介紹

《金陵酒肆留別》《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之評,是屈原之後我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調張籍》 )。有《李太白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