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題並序

金陵五題並序

劉禹錫的作品。

詩詞名

金陵五題並序(選三首)

作者

劉禹錫

內容及注釋

余少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嘗有遺恨。後為歷陽守,跂而望之。適有客以金陵五題相示,逌爾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且曰《石頭》詩云"潮濕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詞矣。餘四詠雖不及此,亦不孤樂天之言耳。
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2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3來。
全部注釋
1.石頭城:故址在南京市清涼山一帶,戰國時楚國為金陵城,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吳孫權重築並改名為石頭城。城依山臨江,南接秦淮河口,地勢險要,有"鍾阜龍盤,石頭虎踞"之稱。故國:因金陵乃六朝故都,所以唐人常以"故國"稱之。
2.淮水:指秦淮河,六朝時代是京都繁華之處。
3.女牆:城牆上面的城垛。
此詩用意在言外之法。《唐詩品匯》云:山水月色皆無異於東晉,而"東晉之宗廟、宮室、英雄豪傑,俱不可見矣。意在言外,寄有於無"。《增訂唐詩摘鈔》云:"寓炎涼之情在景中"。《唐詩別裁》云:"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華,俱歸烏有,令人於言外思之。"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2,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
全部注釋
1.烏衣巷:金陵城中的一條街道,位於秦淮河南岸,與朱雀橋相近。三國時吳國曾在此設軍營,軍士皆著黑衣,故名烏衣巷。東晉時代王、謝等豪門世族多居於此。
2.朱雀橋:六朝時金陵正南朱雀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鄰近烏衣巷。故址在今南京聚寶門的鎮淮橋。
此詩用見微知著法。《唐詩解》云:"不言王、謝堂為百姓家,而借言於燕,正詩人托興玄妙處。"《歷代詩發》云:"總見世異時殊,人更物換,而造語妙。"《唐詩選脈匯通評林》引周敬曰:"緣物寓意,弔古高手。"唐汝詢曰:"筆意自是高華"。
台城
台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2。萬戶千門成野草3,只緣一曲《後庭花》4。
全部注釋
1.台城:六朝皇宮,故址在今南京市雞鳴山北。
2.結綺、臨春:閣名。南朝陳後主至德二年(584)曾修建結綺、臨春、望仙三閣,門窗全用極珍貴的檀木和沉香木做成,又用金玉裝飾,極其奢華。
3.萬戶千門:指皇宮。
4.《後庭花》:據《隋書·樂志》載:"陳後主於清樂中造《黃驪留》及《玉樹後庭花》、《金釵兩鬢垂》等曲,與幸臣等制其歌詞,綺艷相高,極於輕盪。男女唱和,其音甚哀。"又《南史》載:"後主張貴妃名麗華,與……等並有寵,又以宮人袁大捨等為女學士。每引賓客游宴,則使諸貴人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調,被以新聲,選宮女千數歌之。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陳後主作《玉樹後庭花》曲並詞,其詞云:"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又《禮記·樂記》有"亡國之音哀以思"的說法,唐人遂以《玉樹後庭花》為亡國之音的代稱。
此詩用擷取特例之法。言六代興亡交替,"只緣一曲《後庭花》"。歷史固然並非如此簡單,但見一葉而知秋。《才調集》云:"陳亡,則江南王氣盡矣。首句自六代說起,不止傷陳叔寶也。六朝盡於陳亡,末句可嘆可恨"。
以上是《金陵五題》中的三首。《唐人絕句精華》云:"此所錄三首,皆有懲前毖後之意。詩人見盛衰無常,而當其盛時,恣情逸樂之帝王及豪門貴族,曾不知警戒,大可憫傷,故借往事再三唱嘆,冀今人知所畏憚而稍加斂抑也。"
劉禹錫的詠史懷古詩比較有名。此類作品在劉詩中數量雖不算多,卻是思想最深刻、藝術最精湛的部分。它們大多採用五七言律絕的形式,緊緊抓住與前朝史事有關的風景遺蹟,突出地抒發家國興亡之感,往往於其中潛含著精闢的議論,引人深思和玩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