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絕句精華》

《唐人絕句精華》

《唐人絕句精華》是一本收錄唐代詩人作品的書籍。

內容提要

甲、緣起 我自一九五九年夏患風濕性關節炎後,不良於行,承大學黨委關注,暫不開課。但我自考慮,雖一時行動艱難,然坐著作研究工作是無妨的,因念王士禎的《唐人萬首絕句選》一書流行雖久,今日讀之,尚有當改選之處,久思新選一書而無暇,何不趁此時為之。考王氏素以神韻之說為詩家倡。其說出於司空圖、嚴羽兩家,曾編《唐賢三昧集》以張其說〔1〕。雖人多宗仰,目為大家,而過求空靈,過矜修飾,以吞吐為風致,其流弊所至,遂有“膚廓”與“縹緲無著”之譏〔2〕。一時詩家如趙執信即援引其前馮班之說以斥其非,並專著《談龍》一書,抨擊甚力〔3〕。他如施閏章、沈德潛、蔣士銓、宋犖、袁枚、紀昀諸人,均有不滿的批評。趙氏《談龍錄》既反對王氏稱作詩當如“雲中之龍,時露一鱗一爪”,復反對其詩中無人,“人人可用,處處可移”;又引《金史·文藝傳》周昂的話反對“文章工於外而拙於內”,皆中王氏要害〔4〕。至施閏章與王氏交誼很好,然施嘗語王門人洪升曰:“爾師如華嚴樓閣,彈指即見。吾詩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築起。”則亦不滿其縹緲不著實之論也。蔣士銓《忠雅堂集》卷二十六有《論詩雜詠》三十首。其論王詩曰:“蘭麝繞珠翠,美人在金屋。若使侍姬姜,未免修眉蹙。

《唐人絕句精華》唐人絕句精華

編輯推薦

甲、緣起 我自一九五九年夏患風濕性關節炎後,不良於行,承大學黨委關注,暫不開課。但我自考慮,雖一時行動艱難,然坐著作研究工作是無妨的,因念王士禎的《唐人萬首絕句選》一書流行雖久,今日讀之,尚有當改選之處,久思新選一書而無暇,何不趁此時為之。考王氏素以神韻之說為詩家倡。其說出於司空圖、嚴羽兩家,曾編《唐賢三昧集》以張其說〔1〕。雖人多宗仰,目為大家,而過求空靈,過矜修飾,以吞吐為風致,其流弊所至,遂有“膚廓”與“縹緲無著”之譏〔2〕。一時詩家如趙執信即援引其前馮班之說以斥其非,並專著《談龍》一書,抨擊甚力〔3〕。他如施閏章、沈德潛、蔣士銓、宋犖、袁枚、紀昀諸人,均有不滿的批評。趙氏《談龍錄》既反對王氏稱作詩當如“雲中之龍,時露一鱗一爪”,復反對其詩中無人,“人人可用,處處可移”;又引《金史·文藝傳》周昂的話反對“文章工於外而拙於內”,皆中王氏要害〔4〕。至施閏章與王氏交誼很好,然施嘗語王門人洪升曰:“爾師如華嚴樓閣,彈指即見。吾詩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築起。”則亦不滿其縹緲不著實之論也。蔣士銓《忠雅堂集》卷二十六有《論詩雜詠》三十首。其論王詩曰:“蘭麝繞珠翠,美人在金屋。若使侍姬姜,未免修眉蹙。

目錄

出版說明
緣起及取捨標準
虞世南
王績 題酒店壁(五首錄一)
盧照鄰 曲池荷
韋承慶 南行別弟(二首錄一)
張九齡 自君之出矣
王勃 別人(四首錄一)
普安建陰題壁
杜審言 贈蘇結書記
郭震 子夜四時歌(八首錄二)

米囊花
蘇(延-頁) 汾上驚秋
張敬忠 邊詞
駱賓王 易水送人
張說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沈佺期 北邙山
東方虬 王昭君(三首)
張汯 怨詩
賀知章 曉發
回鄉偶書(二首)
採蓮
沈如筠 閨怨
張旭 山中留客
桃花磯
崔國輔 怨詞(二首錄一)
古意
長信草
採蓮曲小長乾曲
王昭君
王維
裴迪
崔顥
祖詠
李頎
儲光羲
王昌齡
常建
薛維翰
劉長卿
王翰
孟浩然
李白
韋應物
齋獨宿
……

附錄書摘

[注] 易水送別:《史記·荊軻傳》:“(荊軻)遂發,太子(丹)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微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
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伉慨,土皆嗔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釋] 此睹易水而思古事之作,首二句直寫送別時事, “壯發”五宇寫伉慨赴義之狀如見。三四抒居今思古之情。“今日”五字加重首二句之意,見荊軻雖早沒而其英風義概猶可想見。讀此詩可見作者概括力之強。

[釋] 唐代詩人作邊塞詞者極多,大抵多寫邊塞荒寒,戍卒辛苦,傷離念遠之情。王昌齡岑參等尤長於作此類詩歌。 茲錄王詩五首,以見一斑。第一首言邊烽不息,黃昏登樓,滿耳秋風,已十足悲涼,此時更聞羌笛吹出 《關山月 》 曲,安得不生金閨萬里之愁。第二首琵琶之新聲,亦撩人之怨曲,滿腹離緒之人,何堪聽此,故有第三句。此詩末句驟讀之似與上三句不相連貫,力詩人用暗接之法。蓋離人每以月為異地兩情相聯繫之物,故謝莊 《月賦》 有“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之句,又如杜甫月夜思家有“今夜鄣州月,閨中只獨看”之作,李白牛渚憶人有“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之詩,一寫人獨看,一寫己空憶;而張九齡望月
有“清遇城邊月,流光萬里同。所思如夢裡,相望在庭中”之篇,則萬里相望也。凡此皆因月生感之作,王詩末句忽接寫月,正以見邊愁不盡者,對此“高高秋月”但“照長城”,愈覺難堪也。句似不接,而意實相連,此之謂暗接。第三首又換一意,寫思歸之情而曰“不破樓蘭終不還”,用一“終”字而使人讀之悽然。蓋“終不還”者,終不得還也,連上句金甲著穿觀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為思破敵立功而歸,則非詩人之本意矣。第四首但寫邊軍戰勝之事。
《舊唐書·西戎吐谷渾傳》,太宗微伏允(吐谷渾酋長)入朝,稱疾不至。貞觀九年,詔特進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任城王道宗為鄯善道行軍總管,仍為靖副,並突厥、契宓之眾以擊之。諸將頻與賊遇,連戰破之,伏允西走。將軍薛萬均率輕銳追奔,入磧數百里,兩軍會於大非川,伏允自縊而死。國人乃立頗為可汗,稱臣內附。詩所寫或即此戰事。第五首“人未還”言師勞無功也。三四句責將非其人。倘得李廣為將,則邊境自安矣。“秦時明月”句,沈歸愚 《說詩啐語》 謂“防邊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此句不過見邊事乃歷代所有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