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庭花

後庭花

古代的歌賦往往按照固定的詞牌名來填詞,後庭花就是著名詞牌名的一種,由於後庭花與亡國之君有許多典故,現代往往認為唱後庭花的是不詳之音。另:元朝著名戲劇作家鄭廷玉也有一篇戲曲叫做《後庭花》。南朝陳後主的貴妃張麗華本是歌妓出身,她髮長七尺,光可鑑人,陳後主對她一見鍾情,據說朝堂之上,還常將其放在膝上共商國事。當時楊堅正積蓄兵力,有奪取天下之心,而陳後主並不在意,還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陳後主在光照殿前,又建“臨春”、“結綺”、“望仙”三閣,張麗華畫像張麗華畫像自居臨春閣,張麗華住結綺閣,龔孔二貴妃同住望仙閣,整日只作飲酒賦詩之事。

基本信息

詞牌名

後庭花

《後庭花》

元·鄭廷玉作。寫包拯明察秋毫,破獲兩樁命案的故事。全劇共四折。劇情是:廉訪趙忠得皇上所賜一女王翠鸞,趙妻擔心日後自己失寵,命手下王慶殺死王翠鸞及其母親。王慶與酒徒李順之妻張氏有姦情,二人設計謀害李順,讓李順殺人。李順放走翠鸞母女二人,王慶乘機以此要挾他休掉張氏,李順知道中計,憤然揚言要去告狀,王慶索性殺了李順,藏屍井裡。翠鸞母女途中走散,翠鸞投宿獅子店時,店小二欲迫她為妻,以斧恐嚇,見翠鸞被嚇死,在她發間插一桃符,也藏屍一井底。翠鸞鬼魂夜間來到書生劉天義房中,與他作《後庭花》詞相和,恰好翠鸞之母也投宿此店,聞女兒聲又不見人,懷疑天義私藏其女,便拉他見官。趙忠此時也疑心翠鸞母女遇害,便請開封府尹包待制調查。包待制將王慶、劉天義及翠鸞之母一干人帶到開封府,審問不得結果,便命劉天義回店裡,向翠鸞索一信物。翠鸞將發間桃符送給劉天義,包待制見後,令手下人找出另一配對之桃符,終於查到店小二是殺害翠鸞的兇手。在這當中,因查找線索又在李順家中井底發現其屍體,王慶也得到懲處。兩件案子均被查獲。《後庭花》全名《包待制智勘後庭花》或《包龍圖智勘後庭花》,現存版本有:明脈望館校《古名家雜劇》本、《元曲選》己集本、《元曲大觀》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玉樹後庭花》

南朝陳後主的貴妃張麗華本是歌妓出身,她髮長七尺,光可鑑人,陳後主對她一見鍾情,據說朝堂之上,還常將其放在膝上共商國事。當時楊堅正積蓄兵力,有奪取天下之心,而陳後主並不在意,還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陳後主在光照殿前,又建“臨春”、“結綺”、“望仙”三閣,

張麗華畫像張麗華畫像

自居臨春閣,張麗華住結綺閣,龔孔二貴妃同住望仙閣,整日只作飲酒賦詩之事。

陳後主曾做一首《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這首詩被認為是亡國之音、不祥之兆。

喻世典故

這個典故出自《陳書.列傳.後主沈皇后》。南北朝時期,陳國國君後主陳叔寶於公元584年在光照殿前,建造起臨春、結綺和望仙三樓閣。陳叔寶住在臨春閣,張貴妃住在結綺閣,龔貴嬪和孔貴嬪住在記仙閣。這三座樓閣,都用架空的平道相通,可以直接往來,陳後主每次召賓客與貴妃在一起遊樂、飲酒,就叫來各個貴人以及有才學的宮女和狎客在一起作詩,互相贈答。從中選出特別艷麗的詩作,當做歌曲的詞,再配上新的曲調,挑選一千多名長得漂亮的宮女,命令她們學唱。

學會後,再分隊輪流演唱。他用這樣的形式來享樂。陳後主編的新曲子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其歌詞大概的意思,都是稱頌張貴妃和孔貴嬪姿色美麗的。由於陳後主昏淫無道,使張貴妃與孔貴嬪的權勢很大,氣焰威逼朝廷。朝廷中文官武將,也不得不順從她們的意向。而那些個宦官以及靠阿諛奉承度日之人,更是內外勾結,公開行賄受賄,獎賞與處罰也沒有什麼標準。結果國家的政紀、法紀全亂套了。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歷代帝王敗國亡家的預兆(先兆),故此曲被喻為“亡國之音”。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唐人杜牧《泊秦淮》里的絕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註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蘇省溧水縣,貫穿南京市。

2、商女:賣唱的歌女。

3、後庭花:歌曲名,南朝後主所作《玉樹後庭花》,後人亡國之音。

原文原文

【韻譯】:

煙霧瀰漫秋水,月光籠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邊酒家。

歌女為人作樂,那知亡國之恨?

她們在岸那邊,還唱著後庭花。

【評析】:

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灑脫;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貴沉溺於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後庭花”的曲調,借陳後主之屍,鞭笞權貴的荒淫,深刻犀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