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錯刀行

金錯刀行

《金錯刀行》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的詩作。全詩詠物言志,借讚美金錯刀寓抗金報國之志。詩在用韻上是四句一轉,與詩人情感表達的流瀉起伏變化相適應,讀起來抑揚頓挫。

基本信息

詩詞原文

金錯刀行
宋·陸游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
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天子
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
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寫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陸游四川宣撫使王炎的聘請,從夔州(今四川奉節)赴南鄭(今陝西漢中),擔任宣撫使司幹辦公事兼檢法官。南鄭位於宋、金對峙的前線,陸游的身份又是前敵指揮部中的負責人員,他到任後,曾多次奔走於前線視察軍情,投身於收復失地的準備工作。他還提出了自己的軍事主張:“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漢中)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宋史·陸游傳》)視漢中為收復中原的重要根據地。
這段“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的從軍生活,給陸游以深刻難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還留下了“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的回憶。過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陸游48歲,奉調攝知嘉州(今四川樂山)。10月,他根據這段在漢中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這首《金錯刀行》。

層次結構

這是一首托物寄興之作,在結構上具有由物及人、層層拓展的特點。全詩分三層意思:第一層從開頭到“提刀獨立顧八荒”,從賦詠金錯刀入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殺敵立功的形象。
第二層從“京華結交盡奇士”到“一片丹心天子”,從提刀人推擴到“奇士”群體形象,抒發其共同的報國丹心。
第三層從“爾來從軍天漢濱”到結束,聯繫眼前從軍經歷,揭明全詩題旨,表達了“中國”必勝的豪情壯志。

內容述評

陸游生活在民族危機深重的時代。南宋國勢衰微,恢復大業屢屢受挫,抗金志士切齒扼腕。陸游年輕時就立下了報國志向,但無由請纓。他在年將五十時獲得供職抗金前線的機會,親自投身到火熱的軍旅生活中去,大大激發了心中蓄積已久的報國熱忱。於是他借金錯刀來述懷言志,抒發了誓死抗金、“中國”必勝的壯烈情懷。這種光鑒日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中華民族浩然正氣的體現,永遠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奮起的巨大力量。
詩人感嘆“丈夫五十功未立”,這裡的“丈夫”,是一個愛國壯士的形象。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這段話有助於我們理解“丈夫”的涵義。詩句中所說的“功”,不能僅僅理解為陸游個人的功名,而是指恢復祖國河山的抗金大業。“一片丹心報天子”一句,似乎有忠君色彩,但在那時的歷史條件下,“天子”與國家社稷難以分開,“報天子”即是報效國家,其積極意義仍應肯定。
詩人還指出:“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共生死。”意即懷抱報國丹心的並非只有自己,當時朝廷中已經形成一個愛國志士群體。隆興初年,朝中抗戰派勢力抬頭,老將張浚重被起用,準備北伐,陸游也受到張浚的推許。這些愛國志士義結生死,同仇敵愾,是抗金復國的中流砥柱。因此,詩人在詩的最後發出了“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的時代最強音。

藝術特色

一、議論英發,情韻富饒

這首詩題為<金錯刀行),但並不是一首詠物詩,它不以鋪陳描繪寶刀為宗旨,而只不過是借寶刀來述懷抱、言志向。因此,詩中多議論和直抒胸臆的句子,以氣勢、骨力來感染讀者、激勵讀者。詩中無論是“丈夫五十功未立”的喟嘆,還是“意氣相期共生死;的表白,無論是“>一片丹心天子”的誓詞,還是“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的宣告,無不是以詩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正義必勝的自信心為底蘊,因此決非粗豪叫囂之作可比,讀來大聲鞺鞳,氣勢奪人。長於議論,同時又富於充沛的感情,是此詩藝術上成功的首要原因。

二、描繪簡省,形象鮮明

好詩畢竟離不開鮮明的形象。這首詩在描繪具體形象時著墨不多,卻起到了重要的點染作用。
先看對寶刀的描繪。“黃金錯刀白玉裝”一句,描繪寶刀外觀之美。黃金裝飾的刀身,白玉鑲嵌的刀柄,金玉相映,華美無比。“夜穿窗扉出光芒”一句,描繪寶刀內質之佳。它在黑夜中光芒四射,竟可穿透窗戶,確實不凡。這兩句,從詩歌意脈上說,是托物起興,通過對寶刀的描繪和讚美,自然引出下面的提刀人形象。而從內在意蘊上說,又對提刀人的身份和志趣起著一種映襯作用,實質暗示了寶刀無用武之地,英雄無報國之門。
次看對提刀人的描繪:“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這裡有三層意思:“提刀獨立”寫提刀人的動作,顯出其急欲上陣殺敵;“顧八荒”寫提刀人的神態,既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落寞惆悵,更顧盼自雄的豪邁氣概;“丈夫五十功未立”則慷慨直陳,向天浩嘆,更顯出了提刀人的胸懷大志。
再看對漢中終南山的描繪:“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寫終南山頂山石嶙峋、白雪耀眼,雖只是略施點染,但雪光與刀光相輝映,卻為愛國志士之“一片丹心”大大增色,最終還是突出了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凜然不可屈服的形象。

三、語言特點

這是一首七言歌行。歌行體詩往往轉韻,此詩在用韻上是四句一轉,與詩人情感表達的流瀉起伏變化相適應,讀起來抑揚頓挫。全詩共十二句,前面十句皆為七言,最後兩句卻變化了句式,先用嘆詞“嗚呼”提唱,末句則用一氣趕下的九字反詰句,讀起來顯得鏗鏘有力,仿佛擲地有金石之聲。(方智范)

作者簡介

陸游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資料記載

人謂詩主性情,不主議論,似也,而亦不盡然。試思二《雅》中何處無議論?杜老古詩中,《奉先詠懷》、《北征》、《八哀》諸作,近體中《蜀相》、《詠懷》、《諸葛》諸作,純乎議論。但議論須帶情韻以行,勿近傖父面目耳。(清·沈德潛《說詩啐語》卷下)中國,天地之正氣也,天命之所鍾也,人心之所會也。……國家之恥不得雪,臣子之憤不得伸,天地之正氣不得而發泄也。……南師不出,於今幾年矣,河洛腥膻,而天地之正氣抑鬱而不得泄。豈以堂堂中國,而五十年之間無一豪傑之能自奮哉!(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
這裡陸游四川供職嘉州時反作,全詩詠物言志,借讚美金錯刀寓抗金報國之志。詩然引用戰國時“楚雖三戾,亡秦必楚”的楚車民謠作比,用反詰句表明:漢族人民定有英雄人物能趕走女真統治者收復中原。三戶,指屈、景、昭三家。楚民謠雖僅八字,但深刻說明民心不會死、民力可回天這一道理。陸游雖生活於國力衰微偏安江左的南宋,但基於對民心、民力的正確認識,在述志時他堅信中國有人,定能完成北伐事業,其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