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錦香屬

金錦香屬

金錦香屬,草本、亞灌木或灌木。國內分布:廣西以東,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國外分布:越南、澳大利亞、日本。該屬植物具有降血糖活性 ,抗氧化增效活性和護肝活性。

基本信息

簡介

金錦香屬金錦香屬

屬中文名:金錦香屬

科中文名:野牡丹科
科拉丁名:Melastomataceae
屬拉丁名:Osbeckia
國內分布:廣西以東,長江流域以南各省
國外分布:越南、澳大利亞、日本
海拔:1100
拉丁學名:OsbeckiaL.

種類:約100種

形態特徵

莖四或六棱,常被毛。葉對生或3枚輪生,全緣,常被毛或具緣毛,基出脈3-7。聚傘狀頭狀花序或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萼筒壇狀或長壇狀,常被附屬物,萼片具緣毛;花瓣倒卵形或寬卵形;雄蕊為花被片2倍,等長或近等長,常偏向1側,花葯有長喙或略短,藥隔下延,向前方伸延成2小瘤體,向後方微膨大或成短距;子房半下位,4-5室。蒴果卵形或長卵形,先頂裂,後4-5縱裂;宿萼頂端平截。種子小,馬蹄狀彎曲,密被小突起。

產地分布:東半球熱帶及亞熱帶至熱帶非洲。我國12種,產於長江以南。產廣西以東、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從越南至澳大利亞、日本均有。

生態特徵

金錦香屬金錦香屬的花

直立草本或亞灌木,高20-60厘米;莖四棱形,具緊貼的糙伏毛。

葉片堅紙質,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極稀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鈍或幾圓形,長2-4(-5)厘米,寬3-8(-15)毫米,全緣,兩面被糙伏毛,3-5基出脈,於背面隆起,細脈不明顯;葉柄短或幾無,被糙伏毛。

金錦香屬的葉金錦香屬的葉

頭狀花序,頂生,有花2-8(-10)朵,基部具葉狀總苞2-6枚,苞片卵形,被毛或背面無毛,無花梗,萼管長約6毫米,通常帶紅色,無毛或具1-5枚刺毛突起,裂片4,三角狀披針形,與萼管等長,具緣毛,各裂片間外緣具1刺毛突起,果時隨萼片脫落;花瓣4,淡紫紅色或粉紅色,倒卵形,長約1厘米,具緣毛;雄蕊常偏向1側,花絲與花葯等長,花葯頂部具長喙,喙長為花葯的1/2,藥隔基部微膨大呈盤狀;子房近球形,頂端有剛毛16條。

蒴果紫紅色,卵狀球形,4縱裂,宿存萼壇狀,長約6毫米,直徑約4毫米,外面無毛或具少數刺毛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100米以下的荒山草坡、路旁、田地邊或疏林下陽處常見的植物。

代表植物

金錦香金錦香

種中文名:金錦香

種拉丁名:OsbeckiachinensisLinn.exWalp.

科中文名:野牡丹科

科拉丁名:Melastomataceae

屬中文名:金錦香屬

屬拉丁名:Osbeckia

國內分布:廣西以東,長江流域以南各省

國外分布:越南、澳大利亞、日本

海拔:1100

中國植物志:53(1):140

形態特徵:直立草本或亞灌木

最高海拔:1000

生境:山坡草叢、丘陵田野、路旁

模式采自:廣州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宣恩,恩施,宜昌,當陽,遠安,天門,石首,能山,通城,

種中文名:金錦香(原變種)

種拉丁名:OsbeckiachinensisLinn.exWalp.var.chinensis

科中文名:野牡丹科

科拉丁名:Melastomataceae

屬中文名:金錦香屬

屬拉丁名:Osbeckia

國內分布:廣西以東,長江流域以南各省

國外分布:越南、澳大利亞日本

中國植物志:53(1):140

種中文名:寬葉金錦香

種拉丁名:OsbeckiachinensisLinn.exWalp.var.angustifolia(D.Don)C.Y.WuetC.Chen

科中文名:野牡丹科

科拉丁名:Melastomataceae

屬中文名:金錦香屬

屬拉丁名:Osbeckia國內分布:雲南、四川國外分布:尼泊爾、印度、越南 海拔:550-2700中國植物志:53(1):141
種中文名:螞蟻花(原變種)
種拉丁名:OsbeckianepalensisHook.f.var.nepalensis
科中文名:野牡丹科
科拉丁名:Melastomataceae
屬中文名:金錦香屬
屬拉丁名:Osbeckia
國內分布:西藏、雲南、廣西 國外分布:喜馬拉雅山地區東部、泰國中國植物志:53(1):150
種中文名:三葉金錦香
種拉丁名:Osbeckiamairei(Lévl.)Craib
科中文名:野牡丹科
科拉丁名:Melastomataceae
屬中文名:金錦香屬
屬拉丁名:Osbeckia
國內分布:西藏、四川、雲南海拔:600-900中國植物志:53(1):146
種中文名:濕生金錦香
種拉丁名:OsbeckiapaludosaCraib
科中文名:野牡丹科
科拉丁名:Melastomataceae
屬中文名:金錦香屬
屬拉丁名:Osbeckia
國內分布:西藏、雲南國外分布:泰國 海拔:500-2200中國植物志:53(1):146
種中文名:頭序金錦香
種拉丁名:OsbeckiacapitataBenth.
科中文名:野牡丹科
科拉丁名:Melastomataceae
屬中文名:金錦香屬
屬拉丁名:Osbeckia
國內分布:雲南國外分布:不丹、印度海拔:2500中國植物志:53(1):142
種中文名:禿金錦香
種拉丁名:OsbeckiarostrataD.Don
科中文名:野牡丹科
科拉丁名:Melastomataceae
屬中文名:金錦香屬
屬拉丁名:Osbeckia
國內分布:西藏、雲南南部國外分布:尼泊爾、錫金、印度 海拔:900-1600中國植物志:53(1):147
種中文名:響鈴金錦香
種拉丁名:OsbeckiapulchraGeddes
科中文名:野牡丹科
科拉丁名:Melastomataceae
屬中文名:金錦香屬
屬拉丁名:Osbeckia
國內分布:雲南西南部國外分布:泰國 海拔:1000-1800中國植物志:53(1):148
種中文名:星毛金錦香
種拉丁名:OsbeckiasikkimensisCraib科中文名:野牡丹科 科拉丁名:Melastomataceae
屬中文名:金錦香屬
屬拉丁名:Osbeckia
國內分布:四川、雲南 海拔:1700-2000命名來源:[NotesfromtheRoyalBotanicGarden,Edinburgh10(46):56-571917]
中國植物志:53(1):148

科屬藥理作用

金金香金金香

金錦香屬植物約 10 0種 ,我國有 12種 ,2個變種。從金錦香中分得 (1)金錦香酸 ;(2 )山柰酚 ;(3)槲皮素 ;(4 )槲皮素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 6 )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5 )槲皮素 -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6 )山柰酚 -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7)casuarinin ,熊果酸等。從假朝天罐中分得 β 谷甾醇 ,槲皮素 3 鼠李糖苷 ,槲皮素 3 葡萄糖苷。該屬植物具有降血糖活性 ,抗氧化增效活性和護肝活性。其全草或根 ,民間常作藥用 ,可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 ,胃腸道疾病 ,婦科疾病 ,闌尾炎 ,峰窩瘡等。關於金錦香屬植物的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