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蝦河

金蝦河,發源於荊門古城西北郊的雨山南側,在這裡,有一口堰塘,處在高高的山崗上,從城內望去,有如懸在天上,故稱天心堰。

簡介

金蝦河發源於荊門古城西北郊的雨山南側,在這裡,有一口堰塘,處在高高的山崗上,從城內望去,有如懸在天上,故稱天心堰。天心堰集納雨山數股山泉和終年的雨水,卻沒有外排溢水的渠道,每當堰塘滿溢時,水漫進古城,以致城內的北辰門西成門一帶,里里外外是沼澤雜草蚊蠅孳生,環境衛生很差,城內因此得病的特別多。英宗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荊門有個州官叫丁濟,率領軍民穿越城牆鑿開一條河渠,引天心堰水進城,繞過鳳凰台,經過城隍廟、高家橋,然後順著北辰門左側的剅眼頭,排入護城河。這么一來,古城內有了一條自西向北的河渠,既可排天心堰漫進城的害水,又可排城內生活廢水,極大地改變了古城的環境衛生條件。蚊蠅也少了,病疫不再折磨市民,州城官民無不拍手稱道。
後來,帶河年久失修, 剅眼阻塞,河水四處漫溢,導致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淫雨綿綿,河水猛然上漲,浸坍幾十處城牆民房傾坍無數,成了一場災難。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荊門知州舒成龍再度發動州城軍民徹底整治帶河,挖深、拓寬各五尺,並在河岸用磚石砌築護坡。從此,帶河恢復水清流暢,波光粼粼的原貌。
現在,雖然已不見帶河金蝦的蹤影,但一般常見的小魚小蝦,還是成群結隊地在金蝦河中游來游去。在金蝦河的不少河段上都修築有便道,便道中間一般都築有便橋,這些便橋有的是用樹木紮成的;有的是用預製板搭就的。橋墩旁邊,一簇簇蒿草和野芹菜長得很旺盛。河邊生長著一排排筆直的柳杉或垂柳,樹上的喜鵲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