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葉榆

金葉榆

中華金葉榆,榆科、榆屬,系白榆變種。葉片金黃色,有自然光澤,色澤艷麗;葉脈清晰,質感好;葉卵圓形,平均長3-5cm,寬2-3cm,比普通白榆葉片稍短;葉緣具鋸齒,葉尖漸尖,互生於枝條上。金葉榆的枝條萌生力很強,一般當枝條上長出大約十幾個葉片時,腋芽便萌髮長出新枝,因此金葉榆的枝條比普通白榆更密集,樹冠更豐滿,造型更豐富。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中華金葉榆,榆科榆屬,系白榆變種。葉片金黃色,有自然光澤,色澤艷麗;葉脈清晰,質感好;葉卵圓形,平均長3-5cm,寬2-3cm,比普通白榆葉片稍短;葉緣具鋸齒,葉尖漸尖,互生於枝條上。金葉榆的枝條萌生力很強,一般當枝條上長出大約十幾個葉片時,腋芽便萌髮長出新枝,因此金葉榆的枝條比普通白榆更密集,樹冠更豐滿,造型更豐富。

生長環境

金葉榆金葉榆
中華金葉榆對寒冷、乾旱氣候具有極強的適應性,適宜生長區域為北緯47°10′至22°11′(黑龍江伊春至廣東中山),東經133°56′至79°55′(黑龍江雞西市至新疆和田),橫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五種氣候帶。

中華金葉榆對寒冷、乾旱氣候具有極強的適應性,抗逆性強,可耐-36℃的低溫,同時有很強的抗鹽鹼性。工程養護管理比較粗放,定植後灌一兩次透水就可以保證成活。

金葉榆的抗逆性

抗高溫指標:中華金葉榆葉片在氣溫持續超過38℃~40℃,會發生葉片輕度受害;其二年生灌從苗的抗炎熱能力高於一年苗;金葉榆的抗炎熱能力高於金葉女貞;白榆的抗炎熱能力好於中華金葉榆。

抗寒指標:中華金葉榆在大田自然條件下,氣溫達-36℃時安全越冬,二年苗木的抗寒性好於一年苗木。

金葉榆種子在種植的第一年葉片會發生輕微的變化,生長一年後會形成金黃色

當年下苗葉片會由綠色漸漸地轉為金黃色。

抗鹽鹼指標:在大田條件下,中華金葉榆在0.4%以下的鹽鹼區域可以生長,嫁接苗的生長量要略高於扦插苗。

在模擬條件下試驗表明,中華金葉榆可耐1%鹽含量土壤環境,在2%鹽含量的土壤環境下,會影響正常,並失去觀賞性。

抗旱性指標:在同等較低的含水量條件下,沙壤土中的苗木長勢要好於粘重土壤;中華金葉榆可在沙壤性土壤含水量低至7%左右的條件下正常生長;同等乾旱條件下白榆的高生長量要大於中華金葉榆;同等正常水肥管理條件下,沙壤土的苗木長勢要好於粘重土壤。

分布範圍

在中國廣大的東北、西北地區生長良好,同時有很強的抗鹽鹼性,在沿海地區可廣泛套用。其生長區域北至黑龍江、內蒙古,東至長江以北的江淮平原,西至甘肅、青海、新疆,南至江蘇、湖北等省,是中國目前彩葉樹種中套用範圍最廣的一個。

栽培技術

金葉榆金葉榆
枝接

高接:以培育喬木狀金葉榆為目的。嫁接時間在3月上中旬,以砧木苗尚未發芽前樹液將開始流動時最為適宜。選取胸徑3厘米以上的主幹通直白榆苗做砧木,入冬後或剛開春後選用中華金葉榆當年生健壯枝條做接穗,剪取枝條中段長6~8厘米,放進90~95℃的溶蠟中速蘸,使表皮蘸上一層薄蠟,並裝進薄膜袋中冷藏或沙藏。嫁接方法如下。

劈接。在砧木2米左右處鋸斷,削平茬口,在斷面中心用嫁接刀由上至下垂直劈一刀,深度2.5厘米左右,在接穗下端一個芽的兩側各削一刀長2.5厘米左右的楔形斜面,使有芽的一邊稍厚,另一邊稍薄,削麵要平。用嫁接刀把砧木劈口撬開,將接穗厚邊向外慢慢插入劈口內,使砧木劈口外側形成層與接穗外側形成層準確對接,並讓砧木緊緊夾住接穗,一般可同時插兩根接穗,較粗的砧木可劈“+”形插4根接穗,然後用15~20厘米長的薄膜條從下至上綁緊。

插皮接。在砧木2米左右處鋸斷,削平茬口,選樹皮平滑的一側,先用嫁接刀在斷面斜削一刀,成一小斜面,再在斜面中央的部位切一深達木質部的豎口,切口長度稍短於接穗的大削麵,在接穗下部削一長約2~3厘米的斜面,削麵要求薄而平,在其背面的兩側,淺削去表皮,然後將接穗大斜面向木質部,順砧木切口插入,深度以大斜面在砧木切口上微露時為適。綁縛方法同劈接。

底部接:以培育灌木形金葉榆為目的,適用於以1~2年生白榆苗做砧木的嫁接,方法同上,一般一株砧木只插一根接穗,嫁接後綁好。

芽接

按嫁接時間分為夏季芽接和秋季芽接,按嫁接部位分為高接和底部接。夏季芽接以培育成品苗和接穗圃為目的,秋季芽接以培育半成品苗為目的。

夏季芽接:用白榆2年生苗木或1年生成熟苗木為砧木。6月初時,從中華金葉榆的充實枝條上選取飽滿的小側枝部位,從側枝的上方1厘米處用嫁接刀(要求嫁接刀十分鋒利,每用1~2小時磨刀1次)削下2~2.5厘米的皮部,不帶木質,然後在砧木距地面5厘米左右處,選一光滑部位,自上而下削去與芽片大小相同的組織,將芽片與砧木對接重合,用塑膠布條自上而下將芽片綁縛嚴實。操作關鍵是選擇接穗的側枝大小,側枝太粗,削皮時側枝削不動,而且側枝容易從皮部脫出,使取芽失敗;側枝太細時,接穗也太細,不易操作,即使削下,芽皮也太窄,很難成活。削下的芽片如果薄厚均勻,即使起皺,拉平後照樣能用,不會降低成活率。夏季芽接一般一直可進行到7月初。此段時間,榆皮組織黏液豐富,接穗和砧木易黏合,最高成活率可達85%以上。

秋季芽接:時間為8月中下旬,採用夏季芽接的嫁接方法。此時接穗已不離皮,芽接時間不能過早或過晚,過早易萌芽,不能過冬;過晚則接穗不易癒合,降低成活率。

扦插繁殖

硬枝扦插:扦插時間在3月中旬。插穗可在上年入冬前剪取,選取0.5厘米以上的壯條,截成15~20厘米,綁縛成捆,進行沙藏。扦插前取出插穗,用清水洗淨沙土,用ABT6號100毫克/升浸泡下部2小時。一般可直接進行大田扦插,行距50厘米,株距15厘米,,隨開溝隨扦插,插穗微露出地面,將土踩實,覆蓋地膜,澆透水。4月上旬開始出芽,此時應及時從芽眼處摳破地膜,利於長出地面。直至4月底新根才能長出。

嫩枝扦插:扦插時間在7月上旬。以全光霧插較易管理:剪取當年生的近木質化的枝條,截成15~20厘米,剪去中下部葉片,保留上部4~5片葉,綁縛成捆,用ABT6號100毫克/升浸泡下部2小時後扦插至沙土中,密度以葉子完全覆蓋沙面即可。扦插後立即噴霧,每天3~4次,氣溫過高時,中午加噴1次。沙盤上部和南、西半圈要用遮陰網封閉。20天左右可長出新根。

苗圃管理

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排水良好、背風向陽、有圍攔設施的地方。地下水位最高不超過1.5米、土層厚不少於50厘米。平原除鹽鹼化的土壤、山區除栗鈣土外均適宜建苗圃,即微酸性至微鹼性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均可,若不符合該條件要逐步平整並進行土壤改良。水源應方便,苗圃附近最好有自備井,如果引水灌溉,輸水距離應小於1公里,水的pH值在6.0至8.0之間。

工程養護

中華金葉榆抗逆性強,工程養護管理比較粗放,定植後灌一兩次透水就可以保證成活。為保證植株景觀效果,每年需進行一兩次修剪(一般為球形,特殊造型除外)。另外,應注意防治病蟲危害,以免影響景觀效果。

主要價值

1、觀賞性極佳。初春時期,中華金葉榆便綻放出嬌黃的葉芽,似無數朵蠟梅花綻放枝頭,嬌嫩可愛,早早給人們帶來春天的信息;至夏初,葉片變得金黃艷麗,格外醒目,將街道、公園等景點打扮得富麗堂皇;盛夏後至落葉前,樹冠中下部的葉片漸變為淺綠色,枝條中上部的葉片仍為金黃色,黃綠相襯,在炎熱中給人帶來清新的感覺。

2、全身是寶,開發價值很高。中華金葉榆的枝葉植物蛋白質含量很高,適口度好,適用於動物青飼料和飼料加工;榆皮中植物膠含量高、品質好,可用於加工提取植物膠,枝皮纖維可代麻制繩、麻袋或作人造棉和造紙原料;中華金葉榆的嫩芽、榆錢口感好,營養豐富,可加工優質綠色食品;中華金葉榆材質堅硬,可作木地板、家具;果實、樹皮和葉入藥能安神,治神經衰弱、失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