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癸酉秋出都述懷有賦

《金縷曲·癸酉秋出都述懷有賦》是清代詞人龔自珍所作的一首詞。上半闋感慨自己仕路飄泊無著,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縱使文章成名,也不過停留在紙上,無助於濟蒼生的實際作為。下半闋為憤激之詞,誓欲改弦易轍,不屑仕進,絕交貴族,引美人名士遊俠為知已,平等交往,慷慨任俠,以衝決人間的等級藩籬。這首詞雖然依然未脫書生論世的輕豪之氣,然而目光已更多地轉向現實,風格也於俊逸豪放之中增添了幾分沉鬱。

作品原文

金縷曲·癸酉秋出都述懷有賦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鸞飄鳳泊 ,情懷何似?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似春水、乾卿何事 ?暮雨忽來鴻雁杳,莽關山、一派秋聲里。催客去,去如水。

華年心緒從頭理,也何聊、看潮走馬,廣陵吳市 。願得黃金三百萬,交盡美人名士。更結盡、燕邯俠子 。來歲長安春事早,勸杏花、斷莫相思死 。木葉怨 ,罷論起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金縷曲:詞牌名,又名“賀新郎”﹑“乳燕飛”,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韻。癸酉(yǒu):嘉慶十八年(1813年)。

②鸞飄鳳泊:比喻英俊之士落魄沉淪,亦兼寓夫妻離別意。

③“似春水”一句:五代南唐宰相馮延巳有《謁金門》詞,名句云:“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中主李璟戲語之曰:“吹皺一池春水,乾卿底事?”此用其意。卿:你,作者自謂。

④“也何聊”二句:謂何嘗願意如五代吳越王錢鏐那樣奢侈優裕,顯赫於家鄉。 聊:願意。 廣陵:今江蘇揚州。 吳市:指蘇州,與揚州皆當時吳越之地的大都會。

⑤燕邯俠子:燕指古燕國,國都為薊(北京),邯指河北邯鄲,為趙國都城。古稱燕趙之地多俠士,故以為代稱。

⑥斷莫:千萬不要。

⑦木葉怨:指《木葉詞》,詞後有小註:“店壁上有‘一騎南飛’四字,為《滿江紅》起句,成如乾首,名之曰《木葉詞》,一時和者甚眾,故及之。”按:定庵詞集中無此組詞。 木葉:樹葉。木葉怨似指飄落之悲。

⑧罷論:罷休之論,指作罷了經國緯世之志,誓願隱逸草野江湖。

白話譯文

我又向南方出發了!可笑今年如此飄泊不定,心中情懷到底如何?縱然文章能在世間引起轟動,也不過是在紙面上妄談民生罷了,對現實社會起不了影響。像那吹皺一池春水的春風一樣,能起什麼作用?傍晚時分,忽然下起雨來,天空中雁影不見。蕭瑟秋聲中,只見關山一片蒼茫。

細細分析我青春的心態,也曾經願意像家鄉的名人吳越王錢鏐一樣,在廣陵吳市騎駿馬,賞錢塘潮,過著奢侈的生活。我希望得到大量的金錢,來盡情地和天下美人名士相交,更要去認識燕趙地區的豪俠之士。明年北京的春天,還是會早早到來吧,勸那北京的杏花,務必不要因為苦苦地思念我而憔悴。我寫下的木葉詞,惹起了眾多的和作,都是要罷官休隱江湖的議論啊。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這年四月,作者由徽州父親府署赴北京應順天鄉試,未第,卻趕上了林清等領導的天理教起義軍攻打皇宮的重大事變,思想受到極大震動。七月,其新結縭的妻子段美貞病歿,年僅二十二歲。數月間接連遇見人生兩大挫折,當八月出都南還,龔自珍心中自不能免蒼涼之感,悲慨之情,作此詞述懷。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闋“我又南行矣!”一聲驚嘆感喟語劈首揭出,便現突兀倔傲之勢,然而,這並非故作姿態,實在是積鬱不平的迸發,所以才含蘊豐厚、情意摯深,足可振起通體,為下面開出無限天地,直注終句。“笑今年、鸞飄鳳泊,情懷何似”,是寫一己的生活遭際。龔自珍去年春天方於蘇州結縭,新婦系外祖父段玉裁之女孫段美貞,現在她留居龔父麗正徽州官舍,南北離居; “笑”,笑我為了微末功名奔波風塵,不惜割捨新婚後的旖旎柔情沒有什麼價值。如今落第返歸,情懷自能想知。“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又是換一種說法。杜甫《賓至》:“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乾”,詞中反其意用之,謂即使文章佳絕,為天下知聞,也不過空談而已,於蒼生國計沒有切實補益。 “文章”,因為功名不就,故無法推行,方有上面流露出來的嘆息。以下再進而申足此意:“似春水,乾卿何事?”朝廷自有定策成計,所行止豈於彼一介書生相干,又豈肯聽汝嘵嘵,這實在是冷峻之極的反語。

以上敘事抒懷,盡吐一腔壘塊。後自‘‘暮雨忽來”到“去如水”四句則轉筆寫景,緊扣眼前見聞。驟然間暮雨急傾,鴻雁已驚飛,杏杳無蹤,環顧天地呼嘯、關山莽莽蒼蒼,一派秋聲入耳動心,似乎也在催人歸去,“去如水”,莫再遲回疑慮。句中的“客”當系自指,就南返行徑所言,暗暗透出此次京都之行的失望。

下闋推想未來人生情景,表露胸中夙願與壯志。“華年心事從頭理”,經過屢次落第不遇的現實教訓,懂得社會人生的艱難坎坷,就不再是那么單純幼稚、僅憑一腔熱情行事處世了,需要從新認識,估價早先的“心緒”。 “也何聊,看潮走馬,廣陵吳市”,漢·枚乘《七發》有廣陵觀潮的描寫,認為功用是“澡概胸中,灑練五臟,澹澉手足,頮濯發齒;榆棄恬怠,輸瀉滇濁,分決狐疑,發皇耳目”。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寶劍直千金,被服麗且鮮;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又《史記》載伍子胥吹簫乞食於吳市,以上藉舊典表明將不再繼續皓首窮經、尋章雕句的腐儒歲月,而是冶遊狂俠,浪跡江湖,這正屬“心緒從頭理”後的結果,因之接著敘說:“願得黃金三百萬,交盡美人名士,更結盡、燕邯俠子”。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還擬延攬結交天下人才,共謀經國大業,而不只幻想依賴一二當權者了。

以上壯懷豪情足可以驚動人心,便覺秋去春來,榮枯遞代,天下事無逾此理者,不必拘拘於一時成敗。結拍“木葉怨,罷論起”,借現事以歸束全篇。

這首詞因落第出京觸引,敘事詠懷,縱橫傾瀉,直覺—派沉鬱悲慨之氣勃然紙上,而柔情俠骨交注筆端,咳唾珠玉隨處生髮,正屬定庵的一貫格調。

名家點評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彭國忠:這首詞將一腔壯志借出都南返之機,抒發出來,慷慨雄奇。開首一句“我又南行矣”,情感豐富而複雜,漂泊之頻繁,羈旅之酸苦,少年之自負,全在此四字中。因是南行,廣陵吳市自然要去,看潮走馬,也不妨一試,但詞人真正的心愿乃是廣交天下名士,尤其想結盡燕趙豪俠,這可以見出詞人豪爽的性格和迥異於文弱書生的交往方式。由“名士”而及美人,自是名士作派,也是豪放的一項節目,當作事實看可,當作陪襯看也行,不必深究。

淮陰師範學院文學院教師侯榮榮:起筆即一聲長嘆,先聲奪人,詩人落第的憤懣,自此激越紙上。繼寫自己具高才而不得一第,“情懷何似”,是設問,詩人此時的複雜心態,自己也一時難以理清。“縱使”二句,為全篇警策,議論極高。‘‘暮雨”數句寫景,蒼涼蕭瑟中,有幽怨之意。下片轉入對自己命運的咀嚼反思,然而依舊氣勢昂揚,不可一世。“來歲”數句,是借思念京城春事來暗寄自己對都城中發生的政治變幻的不能不關心。結尾“罷論起”一句,前文飛揚的氣勢至此又轉為沉鬱頓挫,正和起筆的長聲嘆息前後呼應。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號定庵,又號羽璐山民,晚清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詩人,他也是近代改良主義、啟蒙主義的先驅者。出身於官宦、學者家庭;中迸士後,曾任內閣中書、禮部主事等職。他支持林則徐禁菸,力主加強戰備,反對君主獨裁。為文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詩尤瑰麗、奇肆,別開生面,代表作為《己亥雜詩》,有《龔自珍全集》傳世,著有《定庵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