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瘡小草

金瘡小草

匍伏筋骨草(學名:)為唇形科筋骨草屬下的一個種。別名苦草,其功效是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消腫解毒。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金瘡小草 金瘡小草

一、二年生草本,平臥或上升,具匍匐莖,長10—20厘米,被白色長柔毛,幼嫩部分尤多,老莖有時紫綠色。基生葉很多,較莖生葉長且大。葉片紙質,匙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3—6厘米,寬1.5—2.5厘米,有時長達14厘米,寬達5厘米,頂端鈍至圓形,基部漸狹,下延,邊緣具不整齊的波狀圓齒或淺波狀齒或幾全緣,兩面被疏糙伏毛或疏柔毛,以脈上為密;柄長1—2.5厘米或更長,具狹翅,呈紫綠色或淺綠色。花輪具多花,排列成間斷的穗狀輪傘花序頂生,頂端的花輪密聚;苞片下部者葉狀,向上漸小,披針形。萼漏斗狀,具10脈,長5厘米,僅萼齒外面及邊緣被疏柔毛,具5齒,齒狹三角形或短三角形,長約為萼的1/2;花冠管狀,淡藍色或淡紅紫色,長8—10毫米,外面被疏柔毛,裡面僅花冠管被疏微柔毛,近基部具毛環;檐部二唇形,上唇短,圓形,頂端微凹,下唇寬大,中裂片狹扇形或倒心形,側裂片長圓形或近橢圓形;雄蕊花絲被疏柔毛或幾無毛;子房無毛;花盤裂片不明顯,前方具1較子房裂片小的蜜腺。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背部具網狀皺紋,合生面占腹面2/3左右。花期3—7月,果期5—11月。

分布範圍

金瘡小草 金瘡小草

分布及生境:僅產蒙自、西疇等地,海拔1400米的溪邊、路邊、田邊及濕潤的草坡,但在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分布甚廣;此外,朝鮮,日本亦有。

主要價值

全草用於治癰疽疔瘡、火眼、乳癰、鼻衄、咽喉炎、腸胃炎、急性結膜炎、燙傷、狗咬傷、毒蛇咬傷;以及外傷出血等。 常與紫背金盤(A. nipponensis Makino )混用。

中藥用途

金瘡小草 金瘡小草

【藥材名】白花夏枯草

【拼音名】Bái Huā Xià Kū Cǎo

【別名】白甜蜜蜜(《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拉 丁 名】Dracoc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

【名稱考證】白甜蜜蜜,異葉青蘭,白花枝子花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唇形科植物

【藥用部位】異葉青蘭的全草。

【性味歸經】①《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苦辛,寒。”②《青藏高原藥物圖鑑》:“辛,寒。”入肺,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散劑。

【附方】①治肺熱咯血: 筋骨草五錢,白茅根一兩,冰糖一兩。水煎服。②治扁桃體炎,咽炎,喉炎: 筋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用筋骨草鮮草四至五株,加豆腐共煮, 吃豆腐並飲湯。③治跌打傷,扭傷: 鮮筋骨草加少量生薑、大蔥,搗爛外敷。

【採收與儲藏】5-8月花開時採收,洗淨,曬乾或鮮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