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衛古城

金山衛古城

上海金山衛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安慶侯仇成召湖州、蘇州、松江、嘉興等府、衛軍民共建。

金山衛古城

上海金山衛城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安慶侯仇成召湖州、蘇州、松江、嘉興等府、衛軍民共建。初系土方城,高2.8丈,周長12里75丈,護城河寬9丈(永樂年拓寬至11丈)。永樂十五年(1417年),城牆改磚甃結構,有城門樓4座、水門1座、角樓4座、敵樓8座、雉堞3678個。成化三年(1467年),又改石砌結構。建衛伊始,即設衛治於城正中。洪武二十年,在東門外2里置演武場、演武廳,左、右、前、後4個千所治事廳亦設於演武廳周圍。永樂年間設兵馬司於衛城。正統年間又建帥府、察院。

清順治二年(1645年),建金山營。設參將署於衛城北門。雍正四年(1726年),金山建縣,縣署建於衛城正中。乾隆年間,又建海防同知署、中軍守備署、軍裝局、火藥局,並重建演武廳。嘉慶元年(1796年),縣署遷朱涇後,衛城日衰,城池逐漸殘破。民國26年(1937年),衛城遭日軍炮擊。今僅存城牆遺蹟數處。
金山營城 又名金山營。明景泰三年(1452年),衛指揮同知侯端建,高2.4丈,周長128丈,西有旱門,設吊橋,護城河寬2丈,周長127丈,明末廢
胡家港堡城 在衛城東30里漕涇鎮南。明正統十一年(1446年)建。由守備官統領。系磚甃城牆,高2.7丈,厚1.8丈,周長92丈,東、西有旱門、吊橋,護城河寬4丈,周長122丈。清乾隆年間已改稱胡家廠,系金山營軍馬廄,廢於清光緒年間。
東、西新墩 明洪武建衛時築於漕涇南塘外海塗上。弘治二年(1489年),衛指揮僉事魏文伯因舊址淪海,向北遷於捍海塘北。墩分東、西兩處:東墩高2.6丈,周長26.6丈;西墩高4.7丈,周長25.6丈。清屬金山營管轄。約廢於清末。
金山墩 明洪武年間建於捍海塘南。南對大金山,高4.1丈,周長22.1丈。清乾隆年間屬金山營管轄。約廢於清末。
戚家墩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建。系磚甃建築。高2.2丈,周長12.2丈,土基高1丈,周長35丈。清乾隆年間屬金山營管轄。約廢於光緒末年。
筱管瞭望台 明初稱小館墩。在衛南塘外。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初系土築。正統五年(1440年),易磚甃三層建築:上層高1.5丈,周長14丈,設烽火樓,圍以矮牆;中層高1丈,周長49丈;下層系土址,高1丈,周長49.2丈。正統七年(1442年),總督翁紹宗易名“筱館瞭望台”。清乾隆至光緒年間,屬金山海防分汛。清末廢。
橫瀝墩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系磚甃結構,高1.7丈,周長10.3丈,西有水,清屬金山營海防分汛。清光緒末年廢。
葛蓬墩 明洪武年間建。地處東捍海塘內。高4.9丈,周長33.5丈。因墩生艾草,故名。清乾隆至光緒年間,屬金山營海防分汛,清末廢。
另有蔡廟港堡城、袁浦、橫瀝墩,在今奉賢縣;江門營城、獨樹營城和新廟等墩在平湖縣境,從略。

圖片列表金山衛古城

門票價格交通提示

相臨景點

金山衛日軍登入處
  • 華嚴塔
  • 戚家墩古文化遺址
  • 金山衛古城
  • 金山
  • 金山三島自然保護區
  • 楓涇古鎮
  • 侵華日軍登入處碑亭 位於全塘鎮汽車站西南海塘北側,1987年8月籌建,11月完工。

    亭為仿古四角攢尖頂,鋼筋水泥結構,高3.5米。碑高1.7米、闊0.8米、厚0.2米。碑陽刻“侵會日軍登入處”,碑陰鐫刻“1937年11月5日(農曆十月初三)晨日軍在白沙灣、全公亭一帶登入,當地駐軍奮起抵抗,壯烈犧牲百餘人,日軍侵占後屠殺百姓五百餘人,燒毀民房二千餘間。

    值此抗日戰爭爆發五十周年之際,勒石銘記,以志不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