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卡879

%,鏽病1~3級,平均1.6級,青枯病7%,絲黑穗病0.0%。 :2008年春秋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80.2公斤(區試代號:桂0789),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3.1%,增產點次84.6%。 %。

品種來源

:C9P16F-18×P145C4MH17-1。母本C9P16F-18是以正大619的F1經一代混合授粉後的種子為基礎材料,再經3代集團選擇和3代系譜選擇育成的自交系,父本P145C4MH17-1是以從墨西哥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引進的抗紋枯病自交系P145C4MH17-1-B-1-1-B-1-1-BBBB-B經篩選、3代自交純化而育成的自交系。

特徵特性

:生育期春季平均115天,秋季平均97天,幼苗長勢中上,後期田間評定中,株型平展,株高262cm,穗高116cm,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果穗外觀優,軸色白色,穗長18.1cm,穗粗4.6cm,禿頂長1.2cm,穗行幅度12~16行,平均穗行數13.6,日產量4.60公斤,百粒重30.3克,出籽率83%,空稈率0.4%,倒伏率10.5%,倒折率3.5%,田間調查大斑病1~3級,平均為1.5級,小斑病1~3級,平均為1.4級,紋枯病13.9%,粒腐病1.5%,莖腐病0%,鏽病1~3級,平均1.6級,青枯病7%,絲黑穗病0.0%。抗病蟲接種鑑定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感紋枯病,中抗鏽病,抗莖腐病,感玉米螟。容重840g/L,粗蛋白9.14%,粗脂肪5.31%,粗澱粉71.33%,賴氨酸0.24%。

產量表現

:2008年春秋兩季區試平均畝產480.2公斤(區試代號:桂0789),比對照種正大619增產3.1%,增產點次84.6%。2009年春秋兩季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9.2公斤,比對照正大619增產5.2%,增產點次81.8%。

栽培要點

:①選地。該品種綜合抗逆性、耐旱耐瘠力強,但不耐澇不耐肥,應選擇能排澇的旱地、坡地種植。②播種。當土表溫度穩定在12℃以上即可播種,我區春播在大寒至立春播種,秋播在立秋前後10天左右均可以播種。③合理密植。對於肥力中上的地塊畝種植3400株,肥力較低的地塊畝種植3600-3700株為宜。④加強田間管理。及時定苗、合理排灌確保全苗齊苗;科學施肥,基肥以農家肥、複合肥為主,注意不要過量施肥;防治蟲害,苗期主要防治鐵甲蟲和地老虎,可以採用人工捕殺或撒毒餌能保全苗,後期用敵百蟲或氧化樂果防治玉米螟和蚜蟲效果好。⑤適時採收,一般在苞葉變黃後收穫,過早或過遲會影響產量和品質。⑥建議採用地膜栽培,可以提高產量與品質,早播種早收穫。

2011年優質種子13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