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碧綠

金剛碧綠茶問世以來,已成為省內茶葉市場的熱門商品,俏銷鄭州、武漢等地。 工藝流程:鮮葉攤放,殺青,炒條,理條,整形,烘焙,揀剔篩分。 炒條炒條:鍋溫80℃,用掃把帶茶條沿鍋壁兩側做往復運動,炒至粘性消失轉入3口鍋進行理條整形。

簡介

金剛碧綠於1984年開始研製,1989年形成獨特的加工工藝流程並批量生產投放市場。1990年在河南省名優茶鑑定會上被認定為河南省新名茶。1992年3月經農業部茶葉質量檢驗監督測試中心評定:外形,肥壯緊直、微扁顯芽;湯色,嫩綠明亮,香氣,清香;滋味,嫩爽;葉底,嫩綠肥壯顯芽;符合名茶品質要求。
金剛碧綠茶問世以來,已成為省內茶葉市場的熱門商品,俏銷鄭州、武漢等地。

採摘標準

金剛碧綠茶主產河南商城境內大別山主峰海拔1584米的金剛台周圍,尤以伏山、龍泉、獅岩、 白龍潭、九丈潭、黃龍潭茶葉品質最佳。金剛台,高摯聳天,無限瀑布灑滿山,峽谷流水潺潺, 若逢雨後初晴,站峰巔,雲在峽谷,千峰萬壑雲遮霧障,構成一幅峰恃雲變、峰雲相依的自然景觀,茶樹浸沒在雲蒸霞蔚之中,茶葉香氣馥郁芬芳、滋味醇厚鮮爽,經久耐飲,口頰留芳、暢入心脾,確有高山雲霧茶的特色。
金剛碧綠要求鮮葉原料採摘精細,芽葉細嫩勻淨,採摘標準:特級為一芽一葉,一級為一芽二葉,芽葉完整,不採病蟲葉、紫葉,不帶老葉、魚葉和其他雜物。

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鮮葉攤放,殺青,炒條,理條,整形,烘焙,揀剔篩分。

鮮葉攤放

鮮葉攤放:攤放室要清潔衛生涼爽、室溫控制在25℃度以下,鮮葉採回後攤放在竹匾里薄攤3~4小時,攤放至鮮葉含水量降到70%左右為宜。

殺青

殺青:在口徑70厘米的斜鍋中進行,3口鍋關聯為1組,鍋傾斜70度,鍋溫140~160℃,投葉量 225~250克,鮮葉下鍋後用竹掃把將鮮葉迅速挑起做往復運動,當葉質變軟時要調換起揉作用的滾條,用掃把將殺青葉在鍋中做往復的圓周運動,每炒動20圈將葉挑起抖散,這樣抖悶結合散發水分,當葉成條時動作加快加重,轉小圈炒至5~6成乾,轉入第2口鍋進行炒條。

炒條

炒條:鍋溫80℃,用掃把帶茶條沿鍋壁兩側做往復運動,炒至粘性消失轉入3口鍋進行理條整形。

整條理形

整條理形:將茶葉掃入第3鍋用手抓並用帶、搭、壓、磨等手法結合起來,開始抓條,用力輕,隨著鮮葉的嫩度在鍋中成熟程度,不斷變換手法,直使茶條扁直顯芽,一氣呵成,如茶農所說“碧綠茶形好,絕在鍋中成”。當炒至8成干將茶葉掃出,薄攤在竹匾上。

烘焙

烘焙:攤晾後進行烘焙,分初烘和復烘,用烘籠在地灶上用炭火烘焙,初烘火溫80℃,每籠烘750克左右,每4~5分鐘翻葉一次,烘20~25分鐘後將初烘葉薄攤在竹匾上攤放1~2小時,進行復烘,烘溫50~60℃,每籠投葉1500克,每隔10分鐘翻動一次,當手捏茶成粉末含水量在6%左右下烘。

揀剔篩分

揀剔篩分:上烘後用手工揀去黃片、茶梗、回青條,並用竹篩篩去茶末後用白鐵筒密封保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