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台地質公園

金剛台地質公園

金剛台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東南20公里處,東西長約16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面積138平方公里。金剛台群峰林立,峻秀奇偉,千米以上的山峰近1o座,主峰海拔1584米,連“一覽眾山小”的泰山玉皇頂也自嘆弗如。金剛台山勢雄偉,群峰疊起,怪石幽洞比比皆是,瀑布深潭時映眼帘,珍禽怪獸出沒其間,奇草異木琳琅滿目。是信陽市唯一一家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簡介

景區金剛台地質公園

金剛台地質公園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東南,地處豫皖兩省交界處,僅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十餘座,主峰金剛台海拔1584米,因奇石縱橫、形似金剛而得名,為大別山豫內最高峰。金剛台地質公園由金剛台景區湯泉池景區組成,景區縱橫470平方公里,山地、丘陵、河谷、湖泊等各種地貌渾然一體,園區內名勝古蹟、紅色遺址、地質遺蹟、生物資源和人文遺產等集典型性、稀有性、觀賞性、科研價值、健身療養等於一身,尤其是奇特的火山地貌、典型的同源岩漿演化、大別山五針松、商城肥鯢等均為省內僅有,國內罕見,具有極高的觀賞和保護價值。由北向南,園區總體地貌依次表現為丘陵壟崗、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各種地貌相輔相成,組成了青山與綠水一色、奇松與怪石同在的神奇景觀。在地質現象上,更是火山地貌、花崗岩地貌相依相偎,新老構造運動遺蹟星羅棋布。

傳說故事

金剛台地質公園金剛台地質公園
金剛台還有一段古老的傳說。遠古時候,金剛台這地方是東海的一部分,王時期,更是連年暴雨,洪水泛濫,百姓苦不堪言。為了制服洪水,大禹率領百姓挖山開河,將洪水引入大海,使大地重見天日。但洪水入海後仍不服輸,捲起重重惡浪吞掉了不少田園莊舍。大禹見此情景,便帶著裁山劍和趕山鞭來到崑崙山,砍下一座名叫卓爾金的山峰,趕到東海建堤攔海,把海水迅退了數百里。大海見卓爾金山攔住了自己的去路,便以鋪天蓋地之勢向卓爾金山壓來。在大海的猛烈衝擊下,卓爾金山漸漸力不能支,劇烈地抖動搖晃起來,眼看就要倒塌。在這關鍵時刻,大禹毅然摘下自己的3根肋骨,變成了3根巨大的定山針,從山頂直插到地層深處。卓爾金有了堅強的主心骨,任憑大海怎樣衝擊都巋然不動,而且越長越高,象一尊頂天立地的金剛,大禹便把卓爾金山改名為貓耳石,至於那3根定山針,則變成了金剛台上的貓耳石、秤花石、插旗尖三座巨柱似的石峰。

歷史沿革

金剛台地質公園金剛台地質公園
金剛台山高勢險,易守難攻,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國時期的蘇秦,曾來金剛台實地考察,並向魏王陳述強調了金剛台的重要戰略位置;楚漢和宋元,這裡是拼搏廝殺的古戰場;元代和明代,統治者在這裡建衙設治;元朝末年,這裡是反抗元朝統治的起義軍的根據地;民國三年,白朗義軍在這裡沉重地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穩固後方,金剛台上的朝陽洞,曾是中共赤城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的駐紮地;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這裡是揭開解放戰爭戰略大反攻序幕的前沿陣地。金剛台的重巒疊嶂,猶如一頁頁巨大的史書,記載著社會的演變和興衰。

“金剛台高勢聳天,無限瀑布掛滿山。峰尖谷底尚是水,幽谷以下全是煙。”吟喔古人的這首詩,便不難想像到金剛台的水所具有的韻味。有山就有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長,山峰之巔,絕壁之上,常可看到一亂私山泉、一條條白澤。這山泉瀑布又匯成長長短短的溪流,隱行於山縫之問,穿梭於卵石之上,或濺起朵朵白花,或撥響叮咚琴弦。琉璃河、陶家河、鄭家河、四道河、掉靴河皆從金剛台的崇山峻岭中流出,奔向淮河母親的懷抱。

氣候條件

金剛台地質公園是亞熱帶和北溫帶的過渡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因而,金剛台地區植被覆蓋率高達85%,動植物種類繁多為全省之最,達2750多種,被譽為“生物寶庫”。金剛台1982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底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201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河南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過30多年堅持不懈的保護和管理,區內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資源、野生動物種群和數量持續恢復和不斷擴大,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98.6%,負氧離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達到2萬個以上,是淮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豫鄂皖三省有名的生態療養地。

動植物資源

金剛台地質公園金剛台地質公園
金剛台地質公園奇山奇水和獨特的氣候,使金剛台成為珍奇禽獸和植物的天然園林。動物有肥鯢、娃娃魚石化魚隆肛蛙、金錢豹、艾豹、擇子、野羊、白冠長尾堆、貓頭鷹、恨虎鷹等;植物有千頭柏、龍鬚柳、植香、大別山五針松等,茶葉、枯梗、天麻、茯苓、生漆、板栗、木耳、彌猴桃、桐油、烏柏更是這裡馳名中外的十大名產。

特色景點

金剛台地質公園金剛台地質公園
金剛台春季杜鵑遍山,鳥鳴婉囀,夏日瀑布高懸,雲霧縹緲,秋天楓葉似火,野果垂枝,冬季披盔帶甲,銀裝索裹。風光景點更是星羅棋布,數不勝數。金剛台景點區,有兩彎月牙比肩仰臥、如懸西天的大小月亮口,有海拔1351米的貓耳石,有位於皇殿山東側的擎天石柱,有1932年曾被闢為紅軍醫院的女人洞。水簾洞,懸於金剛台半山腰,寬7米,最深處5米多,高6米,水從岩頭處流下,形成一邊雨簾,霧光瀰漫,水聲喧喧。爬石岩、老鷹岩、豹子岩、仙人橋、秤佗石、石人觀海、駱駝石、孔雀開屏石、婆婆石、稻倉石等形象j區真,栩栩如生。

東河景點主要有仙跡石,此石位於蘇仙石河段東岸,相傳為蘇耽成仙飛升處,蘇耽留下的兩腳印跡仍清晰可見。石船石3米大小,酷似舟船,船頭尖尖翹起,船下清水潺潺,石船如同順流而下。有夕L丈岩、九丈潭,岩上有飛流直下的瀑布,潭下清流跌宕,噴銀吐玉,水花飛濺,煞是好看;西河景點有華佗廟,廟中原塑有華佗、關羽如來,觀音神像。傳說三國名醫華佗來此採藥濟民,百姓感其德,建廟祭祀。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月持月初八為佛爺會,九月初九為華祖會,九月十九為關公會,其中以華祖會最為壯觀,數千人拜佛、打醛、唱戲。頭寨門、二寨門、白龍潭、死潭、黃龍潭、娃娃魚石等景點也都各具特色。滔滔淮河水,孕育了一個個美麗的歷史故事,巍巍大別山,造就了一處處神奇的地質景觀。有著“奇松怪石神斧鑿,雲遮霧繞天上來”之稱的金剛台地質公園,就坐落在“青分楚豫天地小,氣壓嵩衡古今雄”的大別山脈中。

湯泉池

位於商城縣西南20公里的雷山腳下,水溫56℃~58℃,富含硫、鎂、氫、氟、鍶、鋇、鈦、硼等多種微量元素,對各種皮膚病、風濕性疾病等有顯著療效。湯泉池溫泉出露於商城花崗岩體與變質岩的接觸帶,商(城)—麻(城)大斷裂與北東向湯泉池斷裂的交匯處。兩大斷裂為溫泉水的補給、儲存、運移、導入和湧出提供良好的空間和通道,從而造成了這一溫泉的形成。因溫泉周圍重巒疊嶂,怪石嶙峋,湖光山色,景色宜人,自古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譽之為“神泉”。金剛台,遠處是山,山遙遙聳翠,近處是水,水悠悠流銀。兩岸田畦曲曲折折,梯田層層疊疊,插秧時碧綠連天,收割前金黃鋪地。

鮎魚山水庫

坐落在商城縣縣城往西4公里處,它是淮河水繫上大型水庫之一,是省級保護濕地。庫區內碧波蕩漾,四周千島競翠,客輪、遊船、漁舟行駛其中,從而構築成和諧美麗的山水畫卷。在大壩的左側有一自然形成的島嶼,人們稱之為鳥島。鳥島三面置入水中,島上有茂密的松林,樹梢上有上千隻鷺鳥飛落其間,或鳴或嬉或歌或舞,在那裡築巢生息,繁衍後代。每逢夕陽西下,眾多鷺鳥開始星星點點地落巢,其情其景,壯美無匹。

地形地貌

奇石奇石

金剛台地質公園由北向南,園區總體地貌依次表現為丘陵壟崗、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各種地貌相輔相成,組成了青山與綠水一色、奇松與怪石同在的神奇景觀。在地質現象上,更是火山地貌、花崗岩地貌相依相偎,新老構造運動遺蹟星羅棋布。站在主峰,遙望河南、安徽兩省,看不完那起伏多變的遠峰近巒、險峻雄偉的懸崖峭壁、深邃幽靜的山谷溪潭、神態各異的奇松怪石,聽不夠那松濤陣陣、泉音淙淙。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勇者樂險。金剛台的奇山霧峰、清溪碧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物世界的絢麗多姿和尋寶人太多撲朔迷離的奇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了山山有傳說、景景蘊故事的奇妙。

在金剛台地質公園,更能撼人心神的還是那犬牙交錯的火山岩、代表火山活動的流動構造、奇特怪異的沖刷地貌、形態各異的奇石秀峰、起伏不定的重巒疊嶂。它們清晰地再現了金剛台地區地質發展和地貌的演變歷史,令人仿佛能感覺到大地的呼吸,觸摸到大地的心跳。

地理地質

金剛台地質公園金剛台地質公園
金剛台地質公園位於大別山中部,是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的拼合部位,又是秦嶺—大別造山帶的東段,賦存著豐富、系統、完整的大陸動力學研究系統,是研究秦嶺—大別山造山帶拼合、增生、噴發、侵入等演化過程的理想場所。從中,科學家為我們揭開了一個個地質之謎——億萬年前的火山活動和岩漿侵入的場景,地球的演化過程和崇山峻岭的形成過程,都在這裡得以真實而生動地詮釋。

大別山為板塊多次碰撞而形成的豫東南的天然屏障。距今25億年前,這裡是浩淼無垠的海洋,海底火山噴發頻繁,歷經數億年之久,噴發沉積形成了大別古陸核。在距今 14億~8億年的中晚元古代,又一輪地殼沉降作用,形成了原始的大別山基底。在距今4.3億年左右的加里東晚期,華北、揚子兩大板塊發生拼貼,大別山隆起,大批逆沖斷裂形成並造成志留紀地層缺失,從而奠定了本區以北東向構造為主體的構造格局。到了距今1.54億年左右的侏羅紀晚期,隨著太平洋板塊向中國東部大陸的俯衝,造成了本區強烈的火山噴發,堆起雄偉高峻的座座山峰,構成獨特的火山地貌景觀。火山噴發之後,這一地區又發生了大規模的岩漿侵入,形成了國內典型的同源岩漿演化商城花崗岩體。進入距今0.65億年的喜馬拉雅運動,本區地殼運動以垂直升降為主,大別山迅速抬升,並處於強烈的剝蝕階段,受物理風化、洪水衝擊、河流侵蝕與重力崩塌等共同作用,奇特的沖刷地貌、絕壁懸崖、峰叢、峽谷、奇峰怪石等比比皆是,最終形成了今天獨特的金剛台地貌。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演化過程中,金剛台地區留下了豐富的地質遺蹟——懸崖峭壁、“仰視為峰、俯視為嶺、平視為牆”的峰牆地貌、沖谷地貌與低山丘陵區、以花崗岩為基底的山前沖刷地貌,以及姿態萬千的象形奇石。可以說,大自然的裂山斷海,巨力萬鈞的新構造運動和曠日持久、鍥而不捨的水動力作用,是豐富多樣金剛台地貌的最好雕塑師。

金剛台地質公園地區的火山活動以中心式噴發為特徵,其複式火山機構,由多個次級的錐狀火山組成,在火山噴發的不同部位分別保存有火山流動構造、火山角礫構造。在後期不同構造作用下分別形成了陡峭象形的山峰和奇石,給人以無窮的想像空間。在這裡有許多著名景點,如貓兒石、豹子岩。貓兒石因山頂形似狸貓而得名,數十里之外可見,惟妙惟肖,氣勢雄偉。豹子岩,山石高聳,其形酷似一隻豹子,威武地盤踞在山頂。此外,還有凌空飛架山端的仙人橋,長約20米,騰空2米多高,曲曲折折,沿山勢依依而下;峰牆地貌,由於構造抬升,風化剝蝕,水侵冰劈,使得早期的火山岩沖刷崩塌,形成一道牆壁般蜿蜒曲折的山峰,令人感嘆大自然和時間的力量。由於構造的作用,使花崗岩侵入岩體、風化剝蝕,形成了形態各異的地貌景觀。侵入接觸關係遺蹟、花崗斑狀結構、花崗巨斑遺蹟、球狀風化遺蹟,水流沖刷和風蝕遺蹟、捕虜體等地質遺蹟,無不體現著地球演化過程中水與火的交融。

花崗岩地貌不同的角度有著不同的風情。比如,石鼓寨,從不同角度看,有時如鼓,有時像海獅,有時似駱駝,有時似青蛙,十分有趣。在這裡,無論是峻拔挺秀的山峰,還是蜿蜒曲折的山谷,處處都存在著風吹雨打的痕跡,一個個形態圓潤彎曲的空洞,一處處形態各異的凹坑,無不記載著流水和風吹的聲音,“水滴石穿”、“風如刀割”從這億萬年的岩石上得到了最好的驗證。園區位於華北、揚子兩大板塊的接合部,在不同階段形成了一系列的區域性深大斷裂,如龜—梅斷裂、桐—商斷裂等,保存了韌性剪下和後期脆性疊加的構造活動遺蹟,特別是燕山期形成的近南北向商—麻斷裂以及其派生的北東向斷裂共同造成了湯泉池溫泉的形成,使其成為聞名的療養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