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茶[野山茶]

野山茶[野山茶]
野山茶[野山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野山茶中文學名西南紅山茶,有一變種窄葉西南紅山茶, 生於海拔1000~2800m的山溝、水旁或疏林中。西南紅山茶為灌木至小喬木,葉革質,披針形或長圓形,花頂生,紅色,無柄;蒴果扁球形,果皮厚;種子半圓形,花期2-5月。窄葉西南紅山茶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嫩枝常有微毛。花、葉、根可入藥。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野山茶 野山茶

西南紅山茶:灌木至 小喬木,高達7米,嫩枝無毛。葉革質,披針形或長圓形,長8-12厘米,寬2.5-4厘米,有時較長,先端漸尖或長尾狀,基部楔形,上面乾後亮綠色,下面黃綠色,無毛,側脈6-7對,在上下兩面均能見。邊緣有尖銳粗鋸齒,齒刻相隔2-3.5毫米,齒尖長0.5-1.5毫米,葉柄長1-1.5厘米,無毛。

花頂生,紅色,無柄;苞片及萼片10片,組成2.5-3厘米的苞被,最下半1-2片半月形,內側的近圓形,長約2厘米,背面有毛,脫落;花瓣5-6片,花直徑5-8厘米,基部與雄蕊合生約1.3厘米;雄蕊長2-3厘米,無毛,外輪花絲連生,花絲管長1-1.5厘米,基部與花瓣貼生,子房有長毛,花柱長2.5厘米,基部有毛,先端3淺裂。

蒴果扁球形,高3.5厘米,寬3.5-5.5厘米, 3室,3爿裂開,果皮厚;種子半圓形,長1.5-2厘米,褐色。花期2-5月 。

窄葉西南紅山茶(變種)

形態:本變種的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嫩枝常有微毛。

分布:產雲南、四川、貴州。

產地分布

產四川、湖南、廣西、貴州。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平壩 。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000~2800m的山溝、水旁或疏林中 。

繁殖培育

用播種繁殖 。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西南紅山茶和窄葉西南紅山茶的花、葉、根。

【採收和儲藏】冬季採集,曬乾。

【藥性】微辛;苦;澀;平。歸肝;脾經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收斂止瀉;解毒斂瘡。主月經不調;月經過多;腸風下血;鼻衄;吐血;急性胃腸炎;痢疾;脫肛;白帶;遺精;風濕痹痛;燒傷;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研末,3-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乾摻。

【注意】《雲南中草藥》:忌酸冷。

【摘錄】《中華本草》

園林用途

西南山茶樹枝優美,葉色深綠,早春開花,紅艷美觀。宜在園林中栽培觀賞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