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世紀初的夢

首獎《艾瑪的禮物》 《最遙遠的距離》 《愛與宿命的習題》


《世紀初的夢,重慶》講述了重慶一家人的辛酸故事,繼父與兒子間的種種不合,兒子在外結交了一群年輕的混混,但是當他找到真愛時卻發現自己一無是處,最終他並沒有走上一條不歸路,而是將那樣的情景付諸了想像,這可能也是導演不得已而這樣處理的。

導演

依然是一部低成本的講述青春的獨立電影,鏡頭上他沒有運用大量長鏡頭,該片導演仇劭男1986年出生,非常的年輕。他在說這部電影時是帶著一些不屑的,他說這和他的初衷有很大不一樣,他原本是希望保持在30個長鏡頭內,他個人是對侯孝賢式的長鏡頭很熱衷的,但因為種種原因還是沒能實現他的長鏡頭夢。
敘事上他認為楊德昌的節奏才是真的在講故事,但是對於現今的年輕導演來說那些都好像是很難實現的,雖然也有很多的年輕導演開始了獨立電影,但資金以及這些地下電影的出路這些問題擺在面前時,卻又是苦澀的。
2006年的《檳榔》運用了大量長鏡頭,但是沒有人會接受這樣的電影,即便在台灣,蔡明亮的長鏡頭也是鮮有人願意理會的,雖然那些鏡頭能將敘事變得流暢,是純粹的在講一個故事,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

參展

《世紀初的重慶》作為2007年台北電影節的學生單元的重頭戲,我們不能否定導演的初衷希望是大量長鏡頭是不是會與台北電影節的發起人侯孝賢有關,但這確實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最終也是種種原因,該片沒有能參加台北電影節,算是一大遺憾。
從《檳榔》《賴小子》《十三棵泡桐樹》等等近年來年輕導演的作品來看,我們並非缺乏出色的導演,或許我們缺的只是那樣的環境以及各類的電影制度問題。
第九屆台北電影節(2007年)
開幕片:《最遙遠的距離》,導演:林靖傑,台灣; 《誰才是導演(Clash of Egos)》,導演:Tomas Villum Jensen,丹麥
閉幕片:《婚禮之後(After the Wedding)》,導演:Susanne Bier,丹麥
主題城市:哥本哈根
焦點導演:Carl Theodor Dreyer
百萬首獎 《黑眼圈》 蔡明亮
最佳劇情片 《風中的秘密》 王嬿
最佳記錄片 《海棠.馬沙與珊瑚》 郭笑芸
最佳實驗片 《看看我》 鄭皓
最佳卡通片 《將軍》 蘇文聖
評審團特別獎 《最遙遠的距離》與《嘜相害》 林靖傑
評審團特別獎 《穿牆人》 美術設計 湯濰瑄、張耿華
評審團特別獎 《練習曲》 攝影 陳懷恩
評審團特別獎 《靜夜星空》與《愛的麵包魂》 導演高炳權
評審團特別獎 《木偶人2巴哈Kuso版的逆襲》
特別推薦 《穿牆人》 女演員李佳穎
媒體推薦獎 《練習曲》
特別推薦導演 高炳權
特別推薦記錄片 《寶島曼波
觀眾票選獎第一名 《愛的麵包魂》 高炳權
觀眾票選獎第二名 《盛夏光年》
觀眾票選獎第三名 《寶島曼波》
國際青年學生導演單元
最佳影片仇劭男《重慶世紀初的夢》缺席
首獎《艾瑪的禮物》 史凡塔迪肯
評審團特別獎 《後青春物語》 金英男
觀眾票選獎 《玻璃心》 肯尼斯凱茲
特別推薦
《最遙遠的距離》 林靖傑
《愛與宿命的習題》 斯拉禾米法比基
台北主題獎
首獎 《發條女孩》 錢威達
二獎 《男孩型塑》 高士文
三獎 《剎那時空》 顏景弘
佳作 《少女心中的小濕》
佳作 《台北愛戀物語》
佳作 《如果在台北,一個靈感》
佳作 《後院》
佳作 《搖滾教室》
佳作 《搬家》
觀眾票選獎 《發條女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