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盛經濟開發區

重慶萬盛經濟開發區

南宋,區境分屬夔州路南平軍鼎山縣、隆化縣、南川縣。 元代,區境分屬播州鼎山縣、綦江縣及重慶路總管府南川縣。 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慶市南桐區更名為重慶市萬盛區。

概況
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百度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重慶市重要能源基地和唯一的旅遊經濟試驗區。位於重慶市南部,距離重慶主城89公里,公路,鐵路交通發達。全區可供開採礦產資源多達20餘種,煤炭、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砂等資源儲量大、品位高。煤炭保有儲量3.49億噸,白雲石儲量達5億噸。1938年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即在此創辦南桐煤礦。70多年來,煤炭產量一度占重慶市1/2,為國家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山、水、林、瀑、峽、洞俱全,融險、峻、奇、幽、秀於一體,擁有瑰麗奇幽的“中國最美養生峽谷—黑山谷”、“中國最古老石林—龍鱗石海”、驚險刺激的銅鼓灘峽谷漂流、環境優美的櫻花溫泉、原生態九鍋箐森林公園自然景觀,享有重慶市煤電化能源基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區”,中國羽毛球之鄉等殊榮,國務院批准的國家資源型枯竭城市,“三峽外環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中心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中心

自然地理

萬盛區位於重慶市南部,處於北緯28。46`—29。06`,東經106。45`-107。03`。區人民政府駐萬盛街道,距重慶市中心區89公里(公路里程)。南北最長40.5公里、東西最寬23公里,幅員面積566.13平方公里,總人口27萬人。
萬盛區境出露地層眾多,但全為沉積岩系,除泥盆系、石炭系白堊系、第三系缺失外,共有7個系31個地層單位。

歷史沿革

重慶市萬盛區始建於1955年。區境在殷商、西周、春秋及戰國初期為巴國地。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國,區境為巴郡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至隋朝時期,區境從屬尚難考證。唐代,區境分屬溱州榮懿縣、扶歡縣及涪州賓化縣。北宋,區境分屬夔州路南平軍溱溪寨、隆化縣南川縣。南宋,區境分屬夔州路南平軍鼎山縣、隆化縣、南川縣。元代,區境分屬播州鼎山縣、綦江縣重慶路總管府南川縣。明代,前期區境分屬貴州布政司播州松坎驛及四川布政司重慶府南川縣、綦江縣;後期區境分屬四川布政司遵義府桐梓縣夜郎里)和重慶府南川縣、綦江縣(遵化里、永興里)。清代,前期區境分屬貴州省遵義府桐梓縣(夜郎里)及四川省重慶府南川縣(豐隆里)、綦江縣(遵化、永興里);後期區境分屬貴州省遵義府桐梓縣(第六區)及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南川縣(萬盛場、刀子口場、叢林鎮)、綦江縣(遵化、永興里)。民國時期,區境分屬貴州省桐梓縣及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南川縣、第三行政督察區綦江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區境分屬貴州省遵義專區桐梓縣、四川省涪陵專區南川縣、江津專區綦江縣。1955年1月21日,國務院(55)國政常字第6號文批准,由貴州省桐梓縣第十區及四川省南川縣第十區的1個鎮6個鄉及綦江縣青年鄉、建設鄉、金靈鄉(包括南桐煤礦、東林煤礦區域)建立重慶市市轄區重慶市南桐礦區。199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慶市南桐區更名為重慶市萬盛區。

行政區劃

萬盛街道東林街道萬東鎮南桐鎮關壩鎮青年鎮叢林鎮金橋鎮石林鎮黑山鎮

經濟情況

“十一五”期間,萬盛經濟開發區克服重重困難,沉著應對各種挑戰,經濟發展呈現強勁勢頭,社會落後面貌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五年以來取得的各項突出成績為“十二五”加速發展、實現成功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3.5億元,分別為“十五”期末的2.2倍和2.8倍,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44.12億元,是規劃目標的2倍。消費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9.62億元,是“十五”期末的2.3倍。產業結構由“十五”期末的16:42:42調整為10:53:37,三次產業實現最佳化發展,工業及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主導作用日趨明顯。

事件

過程

10日,萬盛經開區部分居民因利益訴求出現人群聚集,11日聚集人群封堵了綦萬高速路萬盛路口。目前萬盛城區聚集人群已經散去,社會秩序基本恢復正常,城區內各主次幹道全部恢復通行。針對居民提出的合理訴求,市委、市政府及時出台了《關於促進萬盛經開區當前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政策意見》,解決聚集民眾的利益訴求。與此同時,綦江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迅速研究出台了支持萬盛經開區加快發展的5條措施,包括重大項目建設、旅遊發展、三產發展、民生政策等。從10日中午開始,萬盛經開區子如廣場、高速公路路口、萬盛公安分局等地先後出現人群聚集。這期間,部分聚集者向維護秩序的執勤警察和武警投擲石塊和磚頭,並有12輛警車被砸,4輛警車被燒。11日上午10時許,現場執勤的武警、民警開始對聚集人群進行清場,並施放了催淚彈。

原因

市政府發言稱,一些人員之所以出現聚集,主要是因為萬盛區和綦江縣合併為綦江區後,部分民眾反映的一些擔心和具體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擔心區縣合併後經濟會蕭條,尤其是第三產業滑坡;二是由於原萬盛區執行的醫保標準較高,現在按照市統一要求,必須納入全市統籌,執行同一政策,一些原萬盛區民眾每月醫保費少了二三十元;三是在區縣合併後產生失落感,認為區縣合併是錯誤的,希望“復區。”需要說明的是,這次聚集事件是由民眾利益訴求引起的,與“王立軍事件”及中央決定對薄熙來同志嚴重違紀問題立案調查無關,是一起孤立事件。

解決

對於民眾的合理訴求,我們都應重視,並積極予以解決。事實上,綦江區成立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如對萬盛經開區餐飲業進行補貼,大幅削減綦江到萬盛公共運輸票價等。這次聚集事件發生後,市長黃奇帆、市委副書記張軒等市領導迅速趕到現場,召開緊急會議,指導進行現場處置和疏導勸返工作。為解決聚集民眾的利益訴求,促進萬盛經開區經濟社會平穩發展,解決撤區後經濟社會運行中亟待解決的相關問題,市委市政府11日出台了《關於促進萬盛經開區當前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政策意見》,總共有八條,已經通過媒體予以公布。同時,市委、市政府還要求綦江區委、區政府及萬盛經開區要強化宗旨意識、切實轉變作風,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化解經濟社會運行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著力解決民眾的合理訴求,確保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民眾滿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