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菽

語出:(1).謂採摘豆葉。《詩·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2).喻奪取政權。語本《詩·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鄭玄 箋:“藿生原中,非有主也,以喻王位無常家也,勤於德者則得之。”《新唐書·文藝傳中·蘇源明》:“及 史思明 陷 洛陽 ,有詔幸 東京 ,將親征。 源明 因上疏極諫曰:‘……方今 河 洛 驛騷,江湖叛換,《詩》曰:“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彼 思明 、 楚元 ,皆采菽之人也。陛下何遽輕萬乘而速成之邪?’”

采菽介紹

【年代】:先秦
【作者】:詩經
【作品】:采菽
【內容】: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
雖無予之,路車乘馬,又何予之,玄袞及黼。
觱沸檻泉,言采其芹,君子來朝,言觀其旂。
其旂淠淠,鸞聲嘒嘒,載驂載駟,君子所屆。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紆,天子所予。
樂只君子,天子命之,樂只君子,福祿申之。
維柞之枝,其葉蓬蓬,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樂只君子,萬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從。
泛泛楊舟,紼纚維之,樂只君子,天子葵之。
樂只君子,福祿膍之,優哉游哉,亦是戾矣。
【注釋】:
出自【詩經·小雅·魚藻之什】。

作者小傳

《詩經》約在公元前六世紀中葉編纂成書,據說是由儒家創始人孔子編定的。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都因音樂得名。“風”是地方樂調,收錄當時十五國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為貴族所作的樂章;“頌”是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歌。

詞語

1. 謂採摘豆葉。
《詩·小雅·采菽》:“采菽采菽,筐之筥之。”
2. 喻奪取政權。語本《詩·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鄭玄 箋:“藿生原中,非有主也,以喻王位無常家也,勤於德者則得之。”《新唐書·文藝傳中·蘇源明》:“及 史思明 陷 洛陽 ,有詔幸 東京 ,將親征。
源明 因上疏極諫曰:‘……方今 河 洛 驛騷,江湖叛換,《詩》曰:“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彼 思明 、 楚元 ,皆采菽之人也。陛下何遽輕萬乘而速成之邪?’”

小說人物

小說《羅浮》中蜀山門人,本是是洛北的師姐,後因年齡問題改稱其為師妹。修大道直指翠虛訣,是除洛北外蜀山修為進境最快的弟子。後被傳蜀山劍訣《誅邪》,佩劍為“辛天湛瀘”。降伏滄浪宮後因故廢去《大道直指翠虛訣》轉修崑崙不傳之秘《道藏真元妙要》又得碧根山人煉製的地仙級防禦法寶“太虛霓衣”與奈何魔宮的“天貅雷珠”以及碧根山人以諸多法寶煉製的金仙級防禦法寶“妖王蓮台”,實力大增,並在大東山截住祁連連城,讓洛北與慈航靜齋退走,後與藺杭及玄無奇被白洛仙子救走。而後前往大自在宮尋找洛北不得反遇到密宗花教四大法王,而後為救小茶被打入陣中,之後與洛北回合。在購得“毒龍丹”後,由怴東顏以“毒龍丹”煉成靈藥後破入元嬰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