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色刺足繭蜂

醬色刺足繭蜂

醬色刺足繭蜂,屬膜翅目繭蜂科,主要寄生於天牛幼蟲,是一種益蟲。

基本信息

種名

醬色刺足繭蜂(也有叫醬色齒足繭蜂),種拉丁名:Zombrussjostedti(Fahringer)。

醬色刺足繭蜂 Zombrus siostedti(Fahringer)醬色刺足繭蜂 Zombrus siostedti(Fahringer)

分布

國內分布

新疆、陝西、河南

國外分布

蘇聯、蒙古

形態特徵

成蟲

雌蜂體長約13mm,桔紅色,被黃色長毛。觸角、複眼、單眼座、產卵管鞘、中後足、前足股節與附節黑色;翅煙揭,脈和翅德黑褐色;產卵管紅褐色。背面現頭立方形,寬為高的1.43倍,複眼長為上頰長的1.15倍;唇基上緣凹,顏面有中縱脊和刻點;額凹陷、平滑、有中縱脊;頭光滑,單眼互相緊靠、遠離夏眼;顎眼距為上顎基部寬的2.3倍,頓長約等於複眼縱徑;觸角稍短於體,一鞭節約50節;後頭脊完全。前胸背板具粗刻條;中胸盾片的刻點大而稀,中葉隆起,盾縱溝淺、V形,小盾片平滑,有極少數大刻點,前凹大,有縱脊5-6枚。前翅R脈全部骨化,第二段與第三段呈鈍角,徑室長;第一肘室下緣周圍和第二時間橫脈處略透明;小脈明顯後叉式;後翅外小脈端部向外方彎曲。後足基節背面有2刺,上刺長而向下彎,長約為下刺的3倍;下刺短而直。並胸腹節具中縱脊和網狀皺紋。腹部長紡錘形,與頭胸之和等長;第一背板近方形,基半部具2條例縱脊,中部具中縱脊;第二背板具扁三角形中區;第一背板、第二背板中區和中區兩例及第三背板基部有縱刻級,以後各節光滑;產卵管長為腹長的0.79-0.83倍。

雄蜂比雌蜂略小,觸角鞭節41節,前足腔節和附節褐色,腹部第三背板刻紋明顯,其餘和雌蜂同。卵卵圓形,長1-1.3mm,乳白色,表面光滑。幼蟲紡錘形,體長7-9mm,乳白至淡紅色,第四至第十二節的兩側有泡狀突;口器發達,深褐色。

離蛹,圓筒形,體長7-13mm;乳黃色,複眼和單眼紅棕色。繭純白色,似羊皮紙質,兩面扁平,橢圓形,長12-18mm,寬3-4mm。

生物學特性

在新疆1年3代,以幼蟲在寄主體外越冬。翌年4月開始化蛹。蛹期9-13天,成蟲壽命14-32天,卵期3-4天,幼蟲期18-22天(越冬幼蟲除外)。由於1年多代,世代重疊現象非常嚴重,5-8月間常可見到成蟲。成蟲多在晴天中午前後飛出活動,一生只交尾1次。雌蜂產卵時先將產卵管刺入寄主體內,分泌毒液,使寄主麻痹,然後在體表產卵,每寄主上只產1粒。據剖腹檢查,每雌懷卵約50粒。幼蟲孵化後在寄主體外寄生。由於雌蜂注射的毒液,寄主的幼蟲一直麻痹不動,也不腐爛,待蜂的幼蟲老熟後,才逐漸乾癟。

寄生範圍

家茸天牛青楊天牛等天牛幼蟲。

膜翅目(一)

膜翅目(學名Hymenoptera)包括蜂、蟻類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12萬種,中國已知2300餘種,是昆蟲綱中第3個大目、最高等的類群。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熱帶相亞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膜翅目是昆蟲綱中的一個目,它的名字來自於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種蜂和螞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