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瓊枝

基本信息

來源

醉瓊枝zuì qióng zhī
詞牌名:《定風波》
賀鑄 詞有“瓊枝半醉醒”句,故名。

小令

中仄平平仄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平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平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平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注】本詞三換仄韻,可分葉不同部韻。

長調

(附九十九字一種,前片六仄韻,後片七仄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平仄(韻)。
平仄(韻)。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韻)。
仄平仄仄(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平仄(韻)。
平仄(韻)。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韻)。

典範詞作

醉瓊枝 蘇軾
3月7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詞作鑑賞 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樸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靜,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髮。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鬆、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譯文 
不要去聽雨打到林葉的聲音,不妨邊吟詩長嘯,邊慢慢渡行。手拄著竹杖,腳穿著草鞋,走起來比騎馬還要輕快。怕什麼風吹雨打?披著蓑衣,頂著風雨,漫步在崎嶇的人生路途上,這是自己平生經歷慣了的。寒冷的春風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頭夕陽西下,給自己送來一點暖意。回望剛才走過的蕭瑟處(偏向於心理精神上), 所謂的風雨都已經無所畏懼了!

其他詩詞

醉瓊枝
黃庭堅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台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醉瓊枝
吳文英
密約偷香踏青,小車隨馬過南屏。回首東風銷鬢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燈。
離骨漸塵橋下水,到頭難滅景中情。兩岸落花殘酒醒,煙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醉瓊枝
周邦彥
莫倚能歌斂黛眉。此歌能有幾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聲須記得來時。
苦恨城頭傳漏水。催起。無情豈解惜分飛。休訴金樽推玉臂。從醉。明朝有酒倩誰持?
醉瓊枝·暮春漫興
辛棄疾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鍾。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醉瓊枝·英華逝 (浪·易)
談笑揮鞭破櫓檣,貔貅百萬葬長江
赤海連天血殘陽,周郎,三尺青鋒報君王
戎馬倥傯顏色暮,彳亍,夢斷巴丘煙雨路
別兮曲誤誰人顧,天妒,長河吟殤秋風肅
醉瓊枝 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
暖酥消,膩雲嚲,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
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醉瓊枝·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蘇軾
序:王定國歌兒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雲。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雲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