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豆花面

酸菜豆花面

酸菜豆花面是四川廣元特色風味小吃,是在碗內放紅油,湯中和著麵條,再放入酸菜、豆花,其味道清香可口。酸菜豆花面對胃酸少的人有治療作用,還有解油開胃的功能。

製作方法

酸菜面是以酸菜豆花作臊子和鮮麵條做成的。酸菜用上好青菜做成。經過多次淘洗,切成細絲,加菜油、椒麵、生薑、胡椒粉煎炒,然後加上點豆花的水,用文火煨燉,再放上豆花,做成臊子。實際上,酸菜只保持了青菜的清香味了,煮出的湯呈白色,所以有人誤以為是雞湯。酸菜面的酸味,實際上也是經過特別熬制過的醋香味。點豆花也不用滷水,而是用酸菜的酸水,所以豆花細嫩清香。吃時,還要放芫荽、蒜苗、椿芽、紅油等。

風味特點

酸菜面的特點是清香爽口。特別是吃多了油膩,或消化不佳的人,吃碗酸菜面,那才叫安逸呵!

食品來源

酸菜面成為一種美食,如同成都“夫妻肺片”一樣,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

清代末年,下新街有家姓喪的,做賣酸菜的小生意。下新街靠近嘉陵江碼頭,喪家就試著用廉價的酸菜做臊子,做成酸菜面出售給那些出不起錢的下力人吃。傳到第四代喪文喜,他在酸菜臊子的製作上下功夫,用酸菜水點豆花,用豆花水煮酸菜,用佐料醋,不斷試作、改進,漸漸地,把貧民化的酸菜面,做成一種酸辣爽口、清香解膩、別具風味的名小食了。就食者,也就不是一般貧民,而是城市那些商賈(gu,坐商)官家了。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很多外地人跑到閬中來,他們吃慣了酸菜面,有時在鄉下去躲日寇飛機轟炸,每天請人專程進城端酸菜面。這一來,由於做酸菜臊於費工費料,成本高,分量也就少了,原先那些顧客,便以店主“喪”氏的諧音,取了一個“傷心面”的綽號。逐漸地,喪文喜的酸菜面,就被“傷心面”的名字取代了!

因為酸菜面制工複雜、原料稀缺,目前專賣酸菜面的食店稀少。酸菜面的出現,也只有在大餐館筵席中間作為一個小插曲,品個味兒罷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