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

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與鹼相對。酸鹼質子理論涉及的酸概念:酸鹼離子理論是阿累尼烏其斯(Arrhenius)根據他的電離學說提出來的。他認為在水中能電離出氫離子並且不產生其它陽離子的物質叫酸。

酸的定義

物質在溶於水時,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稱為酸

酸的分類

——1.可分為有氧酸和無氧酸。即含氧酸和不含氧酸,如H2SO4、HNO3為含氧酸,HCl、H2S為無氧酸

2.、完全電離時能電離出幾個氫離子便是幾元酸,>2是多元酸

①一元酸:HCl HNO3 CH3COOH(乙酸) 等

②二元酸:H2SO4 H2CO3 H2S(氫硫酸) H3PO3(亞磷酸) HOOCCOOH(草酸 也寫成H2C2O4) 等

③多元酸:H3PO4(磷酸) 檸檬酸 等

酸的組成

氫離子+酸根陰離子

(1)使酸鹼指示劑變色 (非氧化性酸)

紫色石蕊試液或藍色石蕊試紙遇酸溶液變紅色(不包括硝酸與次氯酸,因為有很強的氧化性,變紅之後會褪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酸溶液不變色

另外,甲基橙也是常用的指示劑,金黃色的甲基橙溶液遇強酸變為紅色或橙色(視酸性強弱而定,pH3.1以下紅色,pH3.1-4.4橙色,pH4.4以上仍為黃色)

(2)酸呈酸性,在25攝氏度(室溫)下,pH值<7 (但室溫下pH值小於7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3)跟金屬活動性順序表(H)前的活潑金屬的單質反應 生成鹽和氫氣

金屬活動性順序:Na>Mg>Al>Zn>Fe

產生氫氣的多少:Al>Mg>Na>Fe>Zn

(4) 跟鹼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5)跟鹼起中和反應,一般生成鹽和水

(6)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鹽+酸=新鹽+新酸,要依照複分解的條件來判斷是否會發生反應,常見的有強酸制弱酸、高沸點(不揮發性)酸制低沸點(揮發性)酸、以及某些沉澱不溶於酸等

酸的通性

(1) 酸溶液能與酸鹼指示劑反應

(2) 酸+活潑金屬=鹽+氫氣

(3) 酸+鹼性氧化物=鹽+水

(4) 酸+鹼=鹽+水

(5) 酸+鹽=新鹽+新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