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孝胥[政治家]

鄭孝胥[政治家]

鄭孝胥(1860-1938),近代著名政治家、書法家。福建閩候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曾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1932年任偽滿州國總理兼文教部總長等。1935年下台。書法工楷、隸,尤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而得力於北魏碑版。所作字勢偏長而蒼勁朴茂。為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1938年於長春過世,傳言是被毒殺。鄭孝胥死於1938年,散原老人是“七七事變”後,拒絕服藥、進食,在憂憤之中過世的,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但當時做漢奸的鄭孝胥與散原老人是老朋友。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鄭孝胥鄭孝胥
姓名:鄭孝胥

性別:男
生卒:1860年5月2日—1938年

籍貫:福建閩候

字號:字蘇戡,又字太夷。
時代:近現代

人物簡介

鄭孝胥鄭孝胥
鄭孝胥,中國清末官僚,偽滿洲國總理。字蘇龕(蘇堪),一字太夷,號海藏,嘗取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詩意,顏所居曰‘海藏樓’,世稱‘鄭海藏’。

中國福建省閩侯縣人。鄭孝胥是清朝的改革派政治家,亦是偽滿洲國建國的參與者之一。近代詩人,孝胥工詩,擅書法,為詩壇“同光體”倡導者之一。
宣統三年,任湖南布政使;八月,武昌起義,辭職之瀘,以鬻書自給,一度任商務印書館董事,民國十二年,以二師傅陳寶琛,英人莊士敦之薦,任為小朝廷‘懋勸殿行走’。

民國二十三年三月一日,溥儀三度登位,在日人擺布下任偽‘滿州帝國’皇帝,改元‘康德’,任孝胥為‘總督理大臣’。

二十四年五月,日人以‘財政部大臣’熙洽不發給經費為手段,迫孝肯自行辭職,由張景惠繼任。

二十七年,暴卒於長春,年七十九歲,葬於潘陽。著有‘海藏樓詩’八卷、‘驂乘日記’二卷;又編有‘孔教新編’一書。

詳細介紹

鄭孝胥李鴻章
鄭孝胥清光緒八年(1882年)中舉,中福建省鄉試解元。

1885年開始任李鴻章幕僚,由內閣中書改官同知。

光緒十七年(1891年),東渡日本,任清政府駐日使館書記官。次年,升日築領事,調神戶、大阪總領事。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回國,又任張之洞自強軍監司。

1898年起歷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京漢鐵路南段總辦兼漢口鐵路學堂校長、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

1900年,參與策劃東南互保。

1903年任江南製造局總辦。

鄭孝胥戊戌變法
宣統三年(1911)湖南布政使等。鄭孝胥曾參與戊戌變法,與唐才常有過交往;立憲運動時期,鄭孝胥也曾經參加上海商務印書館、上海儲蓄銀行的創建以及新式教育的推動等。

1906年,被推選為預備立憲公會會長,參加立憲運動,要求清廷儘速召開國會。

1909年曾任錦璦鐵路督辦兼葫蘆島開闢事宜。

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鄭孝胥以遺老自居,先有樓在上海,題海藏樓,寓居於此,常與遺老輩相唱和,1913年,籌辦讀經會。

1923年奉溥儀之命入北京,次年受任總理內務府大臣。

1924年北京政變後,協助溥儀出逃。

1925年後,負責溥儀的總務處及對外事宜。

1928年赴日本,籌劃溥儀復辟活動。

鄭孝胥建國宣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負責起草滿洲國國歌建國宣言。唆使溥儀投靠日本。

1932年偽滿洲國建立,任國務總理兼陸軍大臣和文教部總長。同年9月,並與日本關東軍代表武藤信義簽定日滿議定書,承認日本在滿洲國的特殊地位與駐軍權。在偽滿任職後,舊時朋輩,如陳衍、昌廣生等,都和他絕交。

1934年溥儀稱帝後,任國務總理大臣。

1935年5月下台。

1936年後繼續為日本侵略者效力。

鄭孝胥後來因為反對日本方面對滿洲國的壓制,而於1935年5月21日失勢。

1938年於長春過世,傳言是被毒殺。

藝術造詣

鄭孝胥鄭孝胥作品
鄭孝胥書法工楷、隸,尤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而得力於北魏碑版。所作字勢偏長而蒼勁朴茂。

鄭孝胥的書法是近代書家中很有個性特點的一位。以擅長行書著稱。鄭孝胥早年學顏真卿和蘇軾,後學魏碑,並參以張裕釗之法,形成一種清剛、遒勁、凝鍊的風格。嚴格地講,鄭孝胥的筆法並不精到,許多筆畫似“刷”過去,鄭孝胥很注意筆劃間的輕重對比,比如此幅對聯中“朋”、“鐫”、“版”、“薇”等字即是。

鄭孝胥的捺筆也很有趣,成一彎曲筆,酷似冰球運動員手中的冰球棒,凡此種種,都成了鄭孝胥書法中的特色,沙孟海對鄭孝胥的評價較高,沙孟海說:“可以矯正趙之謙的飄泛,陶浚宣的板滯和李瑞清的顫筆的弊端的,只有鄭孝胥了。鄭孝胥的作品,既有精悍之色,又有松秀之趣,活象他的詩,於沖夷之中,帶有激宕之氣”,評價不可謂不高。

“同光體”

鄭孝胥鄭孝胥
鄭孝胥與陳衍都是閩派詩的首領。晚清光緒十二年(1886)在北京時,與陳衍標榜“同光體”。陳衍論道光以來詩,區分為“清蒼幽峭”、“生澀奧衍”兩派,把鄭孝胥列在清末前一派之首。

鄭孝胥詩學古趨向,在於謝靈運、孟郊、柳宗元、王安石、陳與義、姜夔、元好問諸家,它的特點是意度簡穆,韻味淡遠,造語生峭,往往清言見骨。其代表作為《海藏樓雜詩》,名句如“亂峰出沒爭初日,殘雪高低帶數州”《泰安道中》、“楚澤混茫方入夏,暮雲□□忽連山”《渡江會議商約歸得上海書》等。當時影響較廣,但後輩往往是“直效海藏,未必效海藏所自出也”《石遺室詩話》

李宣龔、周達號稱傳鄭孝胥的詩學衣缽。林庚白指出“孝胥詩情感多虛偽”《麗白樓詩話》上編。晚年立身一敗,便不再為詩壇所齒及。著有《海藏樓詩集》13卷。

舊宅地址

長春南關區東五馬路7號東廣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