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埠鎮

鄧埠鎮

鄧埠鎮是江西省鷹潭市餘江縣的一個鎮。​現為餘江縣府所在地,地處白塔河畔,東鄰平定鄉、洪湖鄉,南鄰馬荃鎮、東鄉縣王橋鎮,西連楊溪鄉,北毗塢橋鄉、東鄉縣珀乾鄉。全鎮總面積42.95平方公里,轄7個社區,4個村委會,2個良種場,1個蔬菜隊,1個管委會,1個林場,總人口7.3萬人,多為漢族江右民系。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鄧埠,古時是水運船埠碼頭,而獨有鄧氏在此定居、開店、設鋪,故名鄧家埠。據清同治版《安仁縣誌》記載:明嘉靖三十四年,建公署公饒撫兵壯坐鎮之,故名鄧埠鎮。1958年置

餘江縣餘江縣
鄧埠公社,1960年析置鄧埠鎮,1967年與鄧埠公社合併為鄧埠鎮,1970年鎮、社分設,1984年鄧埠公社改鄉,1985年鄉鎮合併為鄧埠鎮。1997年,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5萬,轄站前北路、站前中路、站前南路、白塔東路、白塔西路、四青路、橋東、建設路、沿河南路、沿河北路10個居委會和四青、站前、蔬菜、倪桂、儀鳳、馬崗、西畈、三宋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鄧埠,距縣城29千米。
:省水稻原種場(鄧家埠水稻原種場)位於鄧埠鎮,西臨鄧埠鎮儀風村,東與洪湖鄉相鄰,北與平定鄉、春濤鄉,南與鄧埠鎮比鄰。面積11.5平方公里,人口5732人。1949年創辦江西省鄧家埠機械化示範農場。1958年改為江西省鄧埠鎮水稻原種場,直屬江西省農業廳。1969年10月更名為福州軍區江西省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一團,直屬福州軍區。1972年改名為江西省軍區農業建設師第十一團,直屬江西省軍區。1975年恢復江西省鄧家埠水稻原種場,直屬江西省農業廳。

地理位置

鄧埠鎮位於餘江縣南部,地處白塔河畔,東鄰平定鄉、洪湖鄉,南鄰馬荃鎮、東鄉縣王橋鎮,西連楊溪鄉,北毗塢橋鄉、東鄉縣珀乾鄉。全鎮總面積42.95平方公里,轄7個社區,4個村委會,2個良種場,1個蔬菜隊,1個管委會,1個林場,總人口7.3萬人。

經濟概況

鄧埠鎮2003年1——10月份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進一步調整,農業總產值3650萬元;個體私營股份制企業完成總產值1.97億元;鎮財政收入達496萬元;招商引資
贛派建築贛派建築
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共引進資金3000萬元,計畫生育率9604%,人口出生率千分之12009,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同期增收100元,達2615元。鄧埠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8度,是休閒、旅遊的理想場所。鄧埠鎮東臨平定鄉弓塘村、洪湖鄉路底村,南鄰馬荃鎮、東鄉縣王橋鄉,西連楊溪鄉,北毗塢橋鄉、東鄉珀乾鄉。鎮內送瘟神紀念館雄偉肅立,鄒韜奮塑像令人緬懷、催人奮進,果喜大樓矗立晴空,九龍生態村開發區碧小環繞、花木鬥妍、幽靜舒適,全省最大的居住小區——中洲開發區房屋錯落有致、格局新穎。
近年來,鄧埠鎮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全面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海西經濟區建設為契機,緊緊圍繞市委“四大一新”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爭項目強投入、扶產業促發展、抓招商增後勁、重民生建和諧,有力推動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又快又好發展。2012年1至6月全鎮完成財政收入2273.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87.6萬元。
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充分利用生態自然有利條件,推進馬鞍嶺、龍崗嶺國家級森林公園建設;大力推行工業強鎮戰略,初步形成了以醫療和醫療器械、雕刻、節能環保等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全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總部經濟快速增長,目前引進勝通物流等7家企業,引進資金1530萬元。

相關介紹

鄧埠鎮交通快捷。距省城南120公里,離鷹潭25公里,至上海僅500公里;上海昆明(瑞麗)高速公路、320國道及浙贛鐵路東西向貫穿境內,南有餘(餘江)——東(東鄉)公路,余(餘江)——金(金溪)公路,北有餘(餘江)梁(樑上燕)公路接260國道,鄧(鄧埠)山(山嶺)線接107線南昌至張王廟,可通景德鎮及縣北各縣。白塔河與信江交匯後流往鄱陽湖,千噸級船可溯航至長江流域各大城市。鎮內道路基礎設施完備,村村通水泥道路。
鄧埠鎮通訊方便。移動、聯通網路信號優良,音質清晰,開設了快速圖文傳真,國際、國內長途通暢,村村均已開通程控電話。
鄧埠鎮水、電充足。縣城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10000噸,生產、生活用水方便。鄧埠鎮是全國第二批完成了電氣化建設的鄉鎮,電網與華中電網聯體,新建的110KV變電站又投入運營,電力資源充足,且價格便宜。

社會事業

投資120餘萬元新建鎮文化活動中心,構建為民著力點;加強對低保工作的審查力度及專項經費的管理,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強化政策推進,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計畫生育工作機制;加強建房管理,深入開展“三非三違”集中整治活動;加強政策宣傳,全鎮農民合作醫療參與率達99.8%以上;林業、防火、婦聯、武裝等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