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昌傳

鄧世昌傳

《海疆英魂——記甲午海戰中的鄧世昌和致遠艦》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2次印刷。《海疆英魂》是一部為民族英雄鄧世昌立傳的作品。該書資料豐富、內容詳實,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激情。作者陳明福是原海軍政治學院教授,此前,陳教授已經向讀者奉獻了《“重慶艦”舉義紀實》和《“中山艦”沉浮紀實》兩部有影響的書。

簡介

民族英雄鄧世昌1867年6月,沈葆楨(林則徐女婿)到福州馬尾船政學堂任職。以製造輪船須培養造船人才,開辦製造學堂(前學堂);因法國長於製造,故套用法文教學。以駕駛輪船須培養駕駛人才,開辦駕駛管輪學堂(後學堂);因英國長於駕駛,故套用英文教學。這兩個學堂與船廠同時興辦,所招學生,都是福建省本地人羅豐祿、何心川、蔣超英、劉步蟾、葉伯鋆、方伯謙、林同書、鄭文成、林泰曾、李達璋、嚴復、沈有恆、邱寶仁、陳毓淞、林永升、葉祖珪陳錦榮、黃煊、許壽山、林承謨、柴卓群、鄭溥泉、黃建勛。船政第一次招考學生後,又從廣東招來已學過英語,並且基礎較好的學生鄧世昌、葉富、呂瀚、李和、張成、李田、黎家本、林國祥、梁梓芳、卓關略等十餘人。他少年時就聰穎好學,“有幹略”。1868年,他懷著救國的志願,以各門課程考核皆優的成績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航海,成為該學堂駕駛班第一屆學生。他在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1871年被派到“建威”練習駕駛,隨船巡歷南洋各島。1874年被任命為“琛海”兵船大副,以後歷任“海東雲艦”、“振威艦”、“飛霆艦”等兵船管帶。1879年,李鴻章籌辦北洋海軍,他被調到北洋海軍,任“鎮南”炮船的管帶。1867年入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1年,被派至“建威”艦練習航海。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船政大臣沈葆楨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管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軍侵台,鄧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補千總。又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升守備,加都司銜。1880年調入北洋水師,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和“揚威艦”、“致遠”艦管帶。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 1.《海疆英魂

(一)基本信息
《海疆英魂——記甲午海戰中的鄧世昌致遠艦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第2次印刷。《海疆英魂》是一部為民族英雄鄧世昌立傳的作品。該書資料豐富、內容詳實,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激情。作者陳明福是原海軍政治學院教授,此前,陳教授已經向讀者奉獻了《“重慶艦”舉義紀實》和《“中山艦”沉浮紀實》兩部有影響的書。
(二)目錄
引子
第一章 鄧家有子
一、生於亂世
鄧家盼世昌
風起雲湧的西方世界
死水微瀾的東方帝國
兩巨擘夜會湘江
眾強盜聯手重來
二、上海憂思
吳淞口進鬼船
水陸“租界”遭瓜分
少年萌志
三、走求實的人生之路
傾慕龔自珍
崇尚經世致用
排除仕途經濟
投筆從戎乾海軍
四、福州船政學堂
近代海軍創辦起始
求是堂藝局
苦學西學
遠航實習
佼佼者上艦
第二章 接艦英倫
一、水師中不易得之才
實踐長才幹
赴台立功
榮調北洋
平亂朝鮮
二、晚清的艦船建設
短視的重陸輕海
自製“黃鵠”號
馬尾船廠
購艦歐羅巴
三、第一次接艦
閉關鎖國源解
開啟心智的歐洲之行
紐卡斯爾港的節日
四、第二次接艦
指揮若定排險情
直布羅陀救華工
第三章 卓犖不群
一、桂生高嶺蓮出綠波
忠孝難兩全
古來材大難為用
獨鍾黃庭堅
愛犬相伴
二、馬尾之戰
法艦錨泊馬尾
朝廷昏愚,庸將誤國
船政大業,毀於一旦
馬江的警示
三、章程的立與廢
制定《北洋海軍章程》
“升旗事件”
琅威理離職之後
“武夫難拘繩墨”
四、失策的訪日
長崎血案
“崎案”的教訓
二次盡“兜”家底
日本瘋狂添艦
五、精勤治軍
李鴻章糊紙虎
激揚風義
欽賞噶爾薩巴圖魯勇號
第四章 黃海壯節
一、豐島海戰
出兵朝鮮
日本間諜的先期準備
海盜式的襲擊
“濟遠”和“廣乙”的抵抗
“操江”被擄與“高升”之沉
二、邀擊強敵於外海
戰略態勢
慶功宴上揭真相
爭奪制海權
“設有不測,誓與敵艦同沉”
三、大東溝血戰
戰守之間
變陣應戰
主將受傷
北洋的“軟肋”
險炸敵軍司令
“致遠”號撞向“吉野”
“濟遠”與“經遠”
北洋四艦挽狂瀾於既倒
重創日本旗艦“松島”號
四、“致遠艦”艦沉沒真相
沉因諸說
科學分析沉因
鄧世昌與“致遠”艦殉國評析
五、兵歿威海
巍巍鐵甲威風盡
悲愴千古劉公島
無可奈何花落去
一片降幡出威海
六、濫言不可信
良莠不齊的外籍顧問
泰萊何許人也?
謬誤百出的《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
七、難為壯士挽天河
北洋海軍覆滅的根本原因
北洋官兵的素質與功過
北洋海軍諸將的自戕
八、東方另一個挨打的民族
日本曾閉關鎖國
急轉學西方
明治維新與洋務運動
九、英雄魂歸大鹿島
黃海大戰目睹者
英烈的安息之地
第五章 身後哀榮
一、御賜之文
御賜祭文
御賜碑文
著禮部旌(精)將鄧世昌母匾額諭
二、泣血誄(磊)文
誄文(一)
誄文(二)
誄文(三)
誄文(四)
誄文(五)
三、輓詩輓詞
輓詩
輓詞
四、輓聯挽幛
輓聯
挽幛
五、遣世文物
座鐘
絲綢被面和青花小蝶
一張新發現的便服照
遺失的一些文物
六、萬古流芳
榮成成山角
威海環翠樓和公園銅像
皇帝賜建鄧氏宗祠
廣州衣冠冢
重修開放的鄧氏宗祠
劉公島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大鹿島修墓立雕像
水兵創辦鄧世昌紀念館
第六章 英烈遺風
一、鄧世昌的三子五女兒
二、鄧世昌的孫輩們
三、鄧世昌的曾孫輩
四、鄧世昌的外孫輩們
五、鄧世昌的旁系親屬與後代
第七章 打撈風波
一、打撈動議
二、尋找探摸
三、打撈緣何擱淺?
四、一場有關打撈的官司
第八章 航跡延伸
一、以鄧世昌名字命名的艦
第一聲汽笛
命名意味深長
再生的火鳳凰
觀念的改變
二、流動課堂和育人基地
首次遠航實習
學子夜泊劉公島
軍事醫學綜合演練
國防動員演練
三、出訪大洋洲
“不是冤家不聚頭”
赤道和“南十字星座”
奧克蘭港
悉尼大橋和歌劇院
四、功業有傳人
歷任艦長和政委
忘我服務的艦員們
後記
再版後記

2.《英雄鄧世昌 》

(一)基本信息
英雄鄧世昌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鴻鳴著,2000年9月第一次印刷。鴻鳴本名喬洪明,1964年生,山東榮成人。自1986年起發表小說、散文等作品數十萬字。著有長篇章回體小說《漂泊劉公島》。
(二)目錄
第一回 鄧生酣表家世
道人豪言指後情
第二回 煥莊受騙遭劫難
金程施救顯身手
第三回 虎口險逃兩條命
鄧家喜添一男兒
第四回 尋武師離家出走
投學堂赴閩應試
第五回 永升出面代干戈
世昌攜友游羊城
第六回 抗倭保台立戰功
品優藝精調北洋
第七回 接快般奉命赴英
探水路初航威海
第八回 劉公島構築要塞
鯊魚口險救少年
第九回 赴朝鮮平定叛亂
奔崑嵛搭救國成
第十回 清大臣議海論防
法艦隊侵台犯閩
第十一回 諸英雄死戰馬江
眾將領請援南海
第十二回 為抗法難盡教道
顧大局力辭佳差
第十三回 巧借名目挪軍費
謀尋釁生事端
第十四回 受遣津門逢考生
獲假煙臺探妻小
第十五回 劉公智擒竊魚賊
正卿力帶巡洋船
第十六回 清海軍成軍威海
北洋將拜賢成山
第十七回 慶大壽殃及海軍
遇倭艦敗走豐島
第十八回 戰黃海世昌損軀
斗東溝北洋損艦
第十九回 喪權辱國簽降約
全軍覆沒威海衛
第二十回 名垂青史北洋將
千古英雄鄧世昌

3.《鄧世昌》威海市志

(一)基本信息
《威海市志·人物誌》人物傳記(一),《鄧世昌》威海文史資料第五輯,威海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出版,1990年9月第一版。
(二)目錄
鄧世昌(作者:戚其章
民族英雄 忠烈參天——紀念我的曾祖父鄧世昌(作者:鄧立英)
鄧世昌遺事及有關文獻/鄧素娥口述(黃錦和筆錄)
懷念甲午海戰的民族英雄——訪鄧世昌長孫(作者:中原)
民族英雄鄧世昌事略(作者:楊繼先
鄧世昌傳
鄧壯節公事略
鄧世昌的瑣事採錄——訪鄧世昌兩位外孫(葉裕芳、葉素蘭)(作者:威海市志副總編劉德煜
懷念甲午忠魂 弘揚民族精神——訪鄧世昌的重孫女鄧立英(作者:董進一)
略論鄧世昌的愛國主義(作者:戚其章)
御賜祭文
御賜碑文
哀啟
誄文
輓詩輓詞
輓聯
挽幛
著禮部旌獎鄧世昌母匾額諭
甲午戰事紀
鄧世昌年表(孫吉香蒐集整理)

4.《民族英雄鄧世昌》

民族英雄鄧世昌》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出版發行;
政協河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政協張家口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編審楊繼先等。

5.《甲午名將鄧世昌》

《甲午名將鄧世昌》連環畫冊,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第一次印刷,12000冊,151頁。
繪畫作者:潘志華,文字作者:陳紅以及廣州海珠區文廣新局、區教育局、區文聯負責同志及學生代表等近100人共同撰寫。
內容介紹:連環畫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民族英雄鄧世昌在一個內憂外患、國將不國的年代裡出生、立志、求學、從軍禦敵到壯烈殉國的真實歷史。

6.《甲午海戰》連環畫冊

《甲午海戰》連環畫冊(中日甲午海戰):由以下6家出版社分別創作出版發行,它們是人民美術出版社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黑龍江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出版社,遼寧美術出版社,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

7.《甲午海戰》中英雙語DVD

《甲午海戰》中英雙語DVD:廣州俏佳人獨家發行。
內容簡介
在一場原本勢均力敵的海戰中,北洋水師遭受重創,以至後來的劉公島之戰全軍覆沒。歷史留給人們的是一段刻骨銘心的傷痛。我們不禁對那段歷史發出一系列的追問:維護大清國天朝之夢的北洋水師戰鬥力到底如何?北洋水師的軍費開支到底流向何處?當我們真正揭開這塊百年傷疤時,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浮出水面。
In this naval, the two sides should have been well matched in strength. However, the Beiyang Navy was beaten badly, which led to the doom of Liu Gong Island Battle. This history leaves us a terrible pain. We can't help asking: what was the battle effectiveness of the Beiyang Navy which was supposed to safeguard the Qing dynasty? Where did the military expenditure go? When we fathom the truth, a chapter of inside stories will be exposed.

8.《鄧世昌血戰黃海》

《鄧世昌血戰黃海》連環畫冊,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發行,第一次印刷,印數6.25萬,64開,責任編輯顏熙之。

9.《愛國將領鄧世昌》

(一)基本信息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語文(H);五年級第一學期,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第10次印刷。
(二)第七課 愛國將領鄧世昌
鄧世昌是清末的一位愛國將領,他為保衛祖國的海防獻出了生命。
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略軍在牙山口外半島海面,向中國海軍發動突然襲擊。8月1日,中日雙方同時宣戰,甲午海占爆發了。
9月17日中午,我方艦隊在黃海海面與日本艦隊相遇,展開了一場激戰。戰鬥打響後,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號冒著密集的炮火,縱橫海面,頻頻開炮,屢中敵艦。以先鋒艦“吉野”為首的四艘日本軍艦,進逼北洋艦隊的旗艦——“定遠”號。為了保護旗艦,鄧世昌指揮“致遠”開足馬力,搶到“定遠”前面,迎戰來敵。
“致遠”在四艘敵艦的包圍之中,頑強作戰,不斷炮擊敵艦。不久,“致遠”艦上的炮彈打光了,鄧世昌命令用步槍射擊。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激戰,“致遠”艦彈孔累累,水線以下也多處受傷,船身傾斜,眼看就要沉沒。鄧世昌怒視著在海面橫衝直撞的“吉野”號,對大副說:“日本艦隊全仗‘吉野’橫行,如果撞沉它,我軍一定能取得勝利。”他登上艦橋,慷慨激昂地向全艦宣布:“我們為國作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現在我艦船傷彈盡,無力再戰,我決定撞沉‘吉野’,與它同歸於盡。”全艦官兵齊聲高呼,表示擁護。
鄧世昌登上駕駛台,兩手緊握舵輪,開足馬力,向“吉野”猛衝過去。敵人發現“致遠”向“吉野”衝來,立刻集中火力,轟擊“致遠”。“致遠”的甲板起火了,但是它在繼續前進,像一條火龍乘風破浪,沖向“吉野”。敵艦上的士兵見了,驚恐萬狀,紛紛跳水逃命,“吉野”的艦長也嚇得手足無措。可是,一顆日本魚雷擊中了“致遠”,頓時全艦爆炸起火,不久它就沉沒了。
落水以後的鄧世昌,仍然高呼殺敵不止。隨從把救生圈拋給他,他拒絕了。他飼養的“太陽犬”游到他身邊,銜住他的衣袖,想救起自己主人。鄧世昌親手淹死愛犬,自己也沉沒在洶湧的浪濤之中。全艦二百多名將士,除二十七人遇救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
鄧世昌的英雄行為大大激發了海軍將士的愛國熱情,他為國捐軀的英雄形象,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1. 思考下列問題,說說課文寫了鄧世昌的什麼英雄事跡。
1)鄧世昌為什麼指揮“致遠”搶到旗艦前面?
2)炮彈打光後,鄧世昌怎樣堅持戰鬥?
3)艦傷彈盡,鄧世昌作出了怎樣的決定?他是怎樣做的?
4)落水後,鄧世昌又是怎樣拒絕救援的?
2. 朗讀鄧世昌慷慨激昂說的一段話,聯繫上下文體會他熱愛祖國,不怕犧牲的精神。
3. 讀句子,聯繫上下文說說帶點詞語的意思。
1)我們為國作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2)……“吉野”的艦長也嚇得手足無措。
3)……他為國捐軀的英雄形象,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4. 照樣子寫句子。
5. 學習詞語。
1)把成語填寫完整。
( )沖( )撞 乘( )破( )
驚恐( ) 手足( )
(2)讀讀寫寫。
襲擊 宣戰 縱橫 傾斜
慷慨激昂 舵輪 拒絕
其餘 為國捐軀
鄧 昌 襲 橫 屢
斜 慷 慨 舵 止
拒 犬 余 捐 軀
教學要求:
1、了解鄧世昌在甲午海戰中勇戰敵艦為國捐軀的英勇事跡,學習他熱愛祖國,不怕犧牲的精神。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襲擊、縱橫、橫衝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同歸於盡、乘風破浪、驚恐萬狀、手足無措、為國捐軀”,會用“……除……外”造句。
3、學習抓住反映人物品質的主要事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預習:
一、自學詞語,讀通課文,標小節序號
二、完成書面練習:
1.把詞語填寫完整:
( )沖( )撞 艦( )彈( ) 驚恐( )( )
為國( )( ) ( )風( )浪 彈孔( )( )
手足( )( ) 慷慨( )( )
2.找出文中的所有成語,並解釋。
三、思考問題
鄧世昌的哪些英雄行為使你深受感動?(點點滴滴,方方面面)
四、熟讀課文
五、同學之間互相檢查朗讀
六、尋找有關鄧世昌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整體進入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齊讀課題)
1.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一位同學談談你對鄧世昌的了解。
他的哪些英雄行為使你深受感動?(點點滴滴,方方面面)
……
所以鄧世昌是一位愛國將領。
1 課文哪一節概括寫鄧世昌是愛國將領?(第一節)齊讀。
2 這一節中提到的為保衛祖國獻出了生命,用一個詞就能概括,這個詞就在第8節,你們一起告訴我是哪一個?
出示:為國捐軀
捐:獻出; 軀:身軀,生命。
“為國捐軀”就是……(為國家獻出生命。)
2.女生讀第1節,男生讀第8節,分段。
3.過渡,*剛才還有一位同學提到他對課文中寫的一句話特別感動,這就是——
出示:我們為國作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齊讀)
在這句句子中有一個成語是——置之度外
老師告訴你們,邊說邊板書——置:安排;之:它;(這裡指“生死”)度:考慮
誰能用詞素合成的方法說說“置之度外”的意思呢?
(不把它安排考慮在內。)
齊讀這句句子。
二、完成課後思考題
過渡:鄧世昌是怎樣頑強作戰,把生死置之度外,最後為國捐軀的呢?
課後練習中的四個思考題給我們提示了主要的事跡。
1.出示思考題,指名一學生讀。
① 鄧世昌為什麼指揮“致遠”搶到旗艦前面? (3)
② 炮彈打光後,鄧世昌怎樣堅持戰鬥? (4)
③ 艦傷彈盡,鄧世昌作出了怎樣的決定?他是怎樣做的?(5、6)
④ 落水後,鄧世昌又是怎樣拒絕救援的? (7)
2.快速默讀課文,找到和思考題內容相對應的小節。
3.師生配合讀題及相應小節。
4.接下來,老師請四小組的同學分別默讀3/4/5、6/7/節。
邊默讀邊快速找到有關的句子用括弧標出,然後自己抓住關鍵語句回答問題。
5.邊交流邊出示:
為保旗艦,搶到前面,迎戰來敵。
炮彈打光後,命令用步槍射擊。 (經過一個小時的激戰)
艦傷彈盡,決定撞沉吉野,與敵人同歸於盡。
親自駕駛,沖向吉野。
落水後,拒絕救身圈,淹死愛犬。
6.師生配合讀問題和答案。
這四個問題連起來,就是概括了鄧世昌為國作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事跡。
三、小結並朗讀課文
1.這節課我們初步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並完成了課後第一題回答問題。
2.齊讀課文。
3.完成課後題1,做在書上。
四、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家默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找到了最讓我們感動的一句話,
出示:我們為國作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這節課,我們要通過品詞品句,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
2.在學習課文以前,讓我們先來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二、品詞品句,體會人物思想品質
出示要求:3—7節中,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鄧世昌的什麼英雄事跡?
(一) 師示範第3節。
1 示範朗讀第3節。
2 我找到第一句句子是:戰鬥打響後……屢中敵艦。
我從“冒著、縱橫、頻頻”這三個詞語中體會出鄧世昌不顧密集的炮火,冒著危險,馳騁疆場,英勇作戰,還連連打擊敵人,充分體現了他為國作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3 我找到第二句句子是:為了保護旗艦……迎戰來敵。
我從“開足馬力、搶、迎”這三個詞語中體會出旗艦是北洋水師的指揮艦,一旦被打沉,北洋艦隊就會群龍無首,從而影響整個戰鬥的勝利,鄧世昌正是以戰鬥的勝敗考慮,為了保護旗艦,開足馬力,搶迎來敵。這樣一來,他的處境就更危險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為國作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4 現在,請同學們一起跟著老師抓住這些詞句,有感情地讀第3節。
過渡:下面,老師分別要請四組同學,學老師的樣,品詞品句,體會鄧世昌的思想品質,小組討論4—7節。
(二) 集體交流
1.第4節
1 第1句:被敵包圍,毫不退縮,連連打擊敵人。
2 第2句:炮彈打光,仍不退縮,用步槍射擊。
從這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鄧世昌——(板書)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3 齊讀第4節,體會鄧世昌的精神。
2.第5節
1 “多處受傷,船身傾斜,眼看就要沉沒。”“怒視”
船將沉沒,仍不退縮,毫不畏懼,對敵人充滿仇恨。
2 “對大副說……”
沒有考慮到自身安全,考慮的是全局的勝敗。
3 “慷慨激昂……同歸於盡” (板書詞語,出示這段話。)師說:
“慷慨激昂”說明當時鄧世昌說這話時語氣激動昂揚,誰能來讀出這種語氣?
個讀,齊讀。
這裡有一個成語“同歸於盡”,就是與敵人一同死亡。
師:與其等待沉沒,不如作最後一搏,這最能表現鄧世昌為國不惜捐軀,請同學再讀這段話,要讀出氣勢來。
過渡:鄧世昌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3.第6節
1 “登上,緊握,開足,猛衝”
身為管帶,一艦之長,親自駕駛,沖向敵人,以實際行動再次證明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決心。
2 開足馬力
前一次是加快速度趕去掩護旗艦,把危險置之腦後,這次則抱定必死的決心,這更能體現鄧世昌為國作戰——(讀板書: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3 但是……繼續……乘風破浪
(乘風破浪——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任何危險都無法使他退縮,更何況是風浪。
4 師:這裡還描寫了敵人的表現——驚恐萬狀,手足無措,
驚恐萬狀——狀:樣子。形容驚慌,恐懼到了極點。
手足無措——措:安放。手腳都不知道該放哪兒好了。
敵人的種種醜態和“致遠”將士視死如歸的精神形成鮮明的對比。
5 齊讀第5、6節。
4.第7節
1 落水後仍不考慮個人。
2 兩次拒絕救援(隨從和愛犬),為什麼?
鄧世昌落水後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全船俱漫,義不獨生。”(出示)
意思是:船和全體將士都落水了,我也不願意獨自活下去。作為一艦之長,與艦共存亡,與士兵同生死的高度責任感使他在生死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這是一種多么崇高的境界啊!齊讀第7節。
3 在他這種精神的激勵下,全船將士奮勇殺敵,可是不幸的是在戰鬥結束後:
出示:全艦二百多名將士,除二十七人遇救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
A. 這句話中有三個分句,比較一下,哪個分句數量最多?哪個少一點?哪個最少?
B. 你看出了什麼?(犧牲的人多)
C. 為了強調最後一個分句中犧牲的人多,我們可以用“除……外……”這個連詞,在使用這個連詞時,第1個分句必須是一個大整體,中間是極少數,目的是為了強調最後一個分句,在這句話中,強調了犧牲的人多是為了突出致遠將士們為國捐軀的壯舉。
D.齊讀這一句,讓我們讀出悲壯的語氣。
4 齊讀第7節。
四、概括主要內容
1. 剛才,我們通過品詞品句,加深體會鄧世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愛國精神,很明顯,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那么,我們怎樣概括寫人為主文章的主要內容呢?
2. 關鍵是要抓住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主要事件,而鄧世昌把生死置之度外,最後為國捐軀的主要事件就表現在這四個思考題中,現在請大家根據答案,以:
(出示)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在黃海海戰中……為起始句,用清楚、簡明、連貫的語言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注意用上適當的過渡詞句。
3.個說,集體說。
五、總結全文
1.這堂課,我們通過品詞品句體會了鄧世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愛國精神,並且根據課後問題的提示,概括了主要內容,學會了如何概括寫人文章的主要內容。
2.鄧世昌為國捐軀的壯舉不僅激勵清朝海軍與敵人頑強博斗,也激發了我們後世炎黃子孫的愛國熱情。他的死告訴我們:國家落後,就會挨打。中國人只有發憤圖強,才能在世界上揚眉吐氣。讓我們懷著對鄧世昌崇敬的心情朗讀全文。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
慷慨激昂
同歸於盡
我們為國作戰,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驚恐萬狀 安它考 手足無措 排 慮
詞語注釋:
襲擊——軍事上指出其不意地打擊。
縱橫——豎和橫。本文指賓士無阻。
頻頻——連續幾次。
屢——一次又一次。
傾斜——歪斜。
橫衝直撞——亂沖亂撞。
慷慨激昂——形容情緒、語調激動昂揚而充滿生氣。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同歸於盡——一同死亡或消滅。
乘風破浪——比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驚恐萬狀一形容驚慌恐懼到了極點。
手足無措——形態舉動慌亂或沒有辦法應付。
為國捐軀——為國家的利益而獻出生命。
資料:
時代背景:甲午海戰是1894年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是年為農曆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日本為了吞併朝鮮,進而侵略中國,蓄謀挑起戰爭。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軍在牙山口外半島突然襲擊護送運兵赴朝的中國艦艇,日本陸軍從漢城出發,偷襲牙山清軍。清政府被迫於8月1日宣戰。此時,清朝統治集團分主和、主戰兩派。主戰派多為沒有實權的官僚,而實權則操縱在以李鴻章為頭子的主和派手中。主和派準備妥協、退讓。清軍受此影響,在戰爭中節節敗退。9月中旬,中日在黃海海戰(即課文中提到的那次戰爭)。10月下旬日軍侵入遼東半島,大連、旅順等地相繼失守。1895年2月,威海衛陷落,清政府向日本政府完全屈服。1895年4月,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馬關,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人物介紹:鄧世昌(1849一1894)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67年選入福州船政學堂肄業。1871年派登建威練船練習航海,後曾歷任琛航大副,海東雲、振威、飛艇等艦管帶。1879年調赴北洋,管帶鎮南炮船。1880年,隨丁汝昌赴英邦接新艦。回國後任揚威管帶。1888年,任北洋海軍中軍副將,仍帶致遠如故。他“治事精勤”,具有愛國思想。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

10.《鄧世昌與甲午戰爭》

鄧世昌與甲午戰爭鄧世昌與甲午戰爭
鄧世昌與甲午戰爭——紀念民族英雄鄧世昌殉國一百一十周年(精裝);作者:中共廣州市海珠區委宣傳部、鄧世昌紀念館等;2004年9月第1次印刷;頁數:445頁;32開。
一百一十年前,即1894年(農曆甲午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爆發了一場中日甲午戰爭。這場戰爭,正如孫克復先生所指出:它“一方面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空前的恥辱;另一方面也激發了蘊藏在中國人民心中的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從而為日後成為燎原之勢的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留下了一把火種。
為了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中共廣州市海珠區委宣傳部等六個單位在一班老同志的支持下,編印了這本《鄧世昌與甲午戰爭》,它的出版有利於海珠區的文化建設,具有緬懷、存史和教化的三重意義。
我們編印這本書的目的,是想通過宣揚英烈的事跡,弘揚民族的愛國精神,造就一代一代的“四有”新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雖然屢遭外敵入侵、權奸竊柄,歷盡萬千劫難,而至今依然維繫著國家的統一、主權的獨立,其重要原因在於我們這個民族具有強烈的民族氣節與優良的愛國傳統。

11.《氣壯山河》

海珠文史(第六、七輯)海珠文史(第六、七輯)
(一)基本信息
海珠文史(第六、七輯)——紀念民族英雄鄧世昌殉國100周年專集
出版時間:1994年、1995年
編輯:廣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海珠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海珠區炎黃文化研究會
(二)目錄
民族英雄鄧世昌 作者:鄧敏揚
民族英雄鄧世昌傳略 作者:陳華新
文光劍氣壯君魂——鄧世昌殉國百年祭 作者:鄭翔貴
躬行履踐 終成壯節 作者:楊鶴書、吳煒
英風宛在 浩氣猶存 作者:鄒萬龍
將軍祠宇得重光 作者:梁星輝
廣州的鄧世昌衣冠冢 作者:姚瑞英
鄧世昌及其後裔 作者:夏國培
鄧氏家族譜 作者:鄧敏揚、梁星輝
鄧壯節公事略
甲午戰事紀
御賜祭文、碑文
哀祭先嚴
祭我鄉壯節鄧公
輓聯十則、輓詞一則
光緒皇帝為鄧世昌題聯賦詩 作者:鄧權民
附:鄧世昌研究資料、著述簡介 作者:鄭翔貴

12.《光照古今》

(一)基本信息
海珠文史(第六、七輯)——紀念民族英雄鄧世昌殉國100周年專集
出版時間:1994年、1995年
編輯:廣州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海珠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海珠區炎黃文化研究會
(二)目錄
各界人士紀念鄧世昌詩詞選
有公足壯海軍威 作者:余春等
民族英雄鄧世昌殉國一百年祭 作者:陳波
英雄精神 萬進之師 作者:陳波
學習鄧世昌,振奮精神,開拓進取 作者:陳興邦
黃海英魂不屈 作者:熊育群、趙仲煒
鄧世昌殉國百年祭 作者:歐安年
一代英烈鄧世昌 作者:鍾卓安
羊城尋訪鄧世昌 作者:黃禮琪
修復鄧氏宗祠的經過 作者:唐小敏
海珠區政協紀念鄧世昌殉國百周年活動紀事 作者:梁星輝
鄧世昌殉國百周年紀念活動新聞輯錄 作者:梁星輝整編
鄧世昌後人中的黃埔學員 作者:譚兆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