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漢字]

鄖[漢字]
鄖[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鄖讀作yún,是形聲字,阝(邑)為形,員(yún)為聲。本意為古代諸侯國名,為楚所滅,故地在湖北安陸縣(一說在鄖縣)。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名〗

(1)周代諸侯國名,故地在今湖北安陸,一說在湖北鄖縣 [Yun state]

,漢南之國也。——《說文·邑部》

(2)古地名,春秋邑地,古代屬江蘇如皋,現江蘇海安縣城東鎮境內[Yun city]

《左傳·哀公十一年》:“﹝衛太叔疾﹞死焉,殯於 。”

(3)春秋吳地。在今江蘇省如皋縣東。

《春秋·哀公十二年》:“公會衛侯、宋皇瑗於 。”

(4)用於地名,如鄖陽區(原鄖縣)和鄖西縣,都在湖北十堰市。

(5)姓氏用字

(釋義參考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六】【邑部】鄖

漢南之國。從邑員聲。漢中有鄖關。羽文切

說文解字注

(鄖)漢南之國。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於蒲騷。宣四年。若敖娶於鄖。字或作䢵。杜曰。鄖國在江夏雲杜縣東南有鄖城。按二志江夏皆有雲杜。今湖北德安府府城卽故鄖都也。漢水自西北而東南。德安在漢水北而雲漢南者。漢之下游地勢處南也。春秋時楚滅鄖。故有鄖公辛。從邑。員聲。羽文切。十三部。漢中有鄖關。地理志曰。漢中郡長利有鄖關。史記貨殖傳曰。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按武關在今河南內鄉縣西百七十里。鄖關在今湖北鄖陽府西。張守節注貨殖傳曰。鄖關當為洵關。在金州洵陽縣。玉裁按。葢卽今鄖陽府舊上津縣。唐室亂時用通貢道者。東南通今鄖陽府。西通今陜西興安府洵陽縣。謂酈商傳之旬關卽鄖關可也。其關隘延長。不當謂兩地。鄖關去鄖國甚遠。其字同耳。故別言之。

康熙字典

《廣韻》《韻會》《正韻》於分切,音雲。國名。《說文》漢南之國。《左傳·桓十一年》鄖人軍於蒲騷。《注》鄖國,在江夏雲社縣東南有鄖城。

又衞地。《左傳·哀十一年》衞太叔疾死,於鄖。

又姓。或省作䢵。詳前䢵字注。

音韻方言

廣韻

拼音:yún 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
王分平聲三等合口

方言

◎ 客家話:[海陸豐腔] run2 [客英字典] jun2 [台灣四縣腔] jun2

◎ 粵語:wan4

(音韻參考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