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國

鄖國

鄖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

鄖國與地理位置

鄖國公殷開山鄖國公殷開山

鄖國,又稱鄖子國,國君為姬姓,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方國,歷經堯舜禹、夏商至西周末,大約在前675年--前590年左右被楚國所滅,前後存在一千多年。但關於鄖國的歷史史跡記載不詳,地望也說法不一。本文主要採納今湖北鄖縣和安陸說。

歷史溯源

據《十堰方國考》作者考證,古鄖國早先一直活動於今河南新鄭縣一帶,其後裔的一支曾一度遷移到今湖北鄖縣一帶,當楚君熊渠初伐庸國時,還並未提及伐鄖的事情。古鄖國在今鄖縣活動的時間,起碼應在《左傳》桓公十一年(前675年)之前,因為之後的鄖國已地處今安陸市雲夢縣一帶並在此滅國。而後鄖子主動或被動地遷徙到今湖北安陸雲夢一帶,最終於春秋初期被楚國所滅亡。

縱觀與鄖國關係密切的楚國歷史,在楚莊王之前與鄖國有關的史記有:①《左傳•宣公五年》:楚若敖(楚第十三代第十七位君主熊儀前790年/前791年—前764年在位)娶鄖國妻子,生次子斗伯比。②斗伯比其人的艷事涉及鄖子,斗谷於菟出生。③楚武王沈鹿(今湖北鍾祥東)會盟(前704年)有鄖參加。④公元前701年,楚國完全取得了在漢水以東的霸主地位。次年(前700年),楚武王征伐絞國偃姓,地望不詳,一說在今鄖縣西北,一說在今丹江口市習家店一帶),責問絞侯與鄖國(今鄖縣)合謀襲楚之罪(——據《春秋左氏傳》(桓公十一年)和(桓公十二年)記載)。又次年,楚征伐羅國(先在今房縣,後在今宜城市,滅國後遷往沿江地區)。⑤楚莊王熊旅(楚第十九代第二十五位君主熊侶,一名熊旅,春秋五霸之一,前613年—前591年秋季在位)及其父親楚穆王伐糜絞和庸,到達今鄖縣境。這也是楚國北上東進之前,穩定西北西南方向的一段關鍵時期。
但到了一二百年之後,與鄖國有關的史記則有:①楚平王(熊居前528年—前516年九月在位)次子公子建系鄖女所生。②楚昭王熊壬(羋軫,熊珍)(?-前489年)被吳軍追趕,向東逃亡到雲夢澤和鄖國(前506年),楚昭王曾經在鄖國避難,特別要說明的是:此時的鄖國國君已經不是姬姓了,而是斗姓的,不主張殺死熊珍的,與楚關係親密的鄖國公斗辛了。《說文》則記載曰:鄖,漢南之國也。
遷到東南地面上的鄖國,成為了楚的易地而建的屬國,《括地誌》及《元和郡縣誌》皆認為今湖北安陸雲夢一帶為古鄖國所在。安陸市至今有鄖鄉、鄖亭、鄖公廟、鄖城等遺蹟。《左傳•桓公十一年》杜預註:“鄖國在江夏雲杜縣東南。”則在今湖北沔陽縣境(今名仙桃市)。距離今安陸市雲夢縣一帶不遠。“武王伐紂”時西土八國並沒有鄖國參加,西周初年所建之國,地處淮汝,今河南省寶豐縣境,後遷入鄖縣的一支建立的鄖國,亦可納入“漢陽諸姬”的範疇。“沈鹿(今湖北鍾祥東)會盟”國家都是一些楚都丹陽周圍的方國,春秋前期,參加過楚武王熊通的“沈鹿會盟”的鄖國,最終絞國(前700年楚伐絞)滅亡之後,鄖也為楚所滅,時間應該在前700年到前675年左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