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古山祭祀坑

都古山祭祀坑位於扎囊縣扎期鄉東約150米處的雅魯藏布江右岸都古山最北端的一座山崗上,山崗高約70米。在墓葬西面不遠處有兩座祭祀坑,1984年,由於鑿山修渠。

地理位置

位於扎囊縣境內都古山上。

南北祀坑

共發現南、北並列兩個祭祀坑,坑口間距0.7米,封土堆皆不存。其形制均為圓筒豎穴,口小腹大,底部收縮。北坑保存完整,南坑已破壞。①北祭祀坑。坑口呈橢圓形,南北長0.66米,東西寬0.63米,深1.5米。原開口處位於地表下0.4米。整個祭祀坑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均用小石塊砌成橢圓形鼓腹坑穴,最大直徑0.87米,高0.9米;下半部均用大石板壘砌成不規則的長方形棺室,南北長0.53~0.7米,東西寬0.66米,高0.6米,無棺蓋。坑穴內填土中夾有小石塊、陶片和獸骨,其中陶片皆為夾砂紅陶,無紋飾。坑底部還發現1件圓底大陶罐,為夾細砂紅陶,器大胎薄,部分殘缺,口徑0.27米,高0.25米,胎壁厚4毫米。陶罐外壁領部以下滿飾模印螺旋紋,陶罐外表有煙燻痕跡。在距口沿1.1米處,發現一件手制小陶罐,夾有細砂紅陶,口徑0.11米,高0.44米,流長0.06米,寬0.08米,素麵無飾。坑內獸骨主要為羊肋骨羊頭骨兔骨等。②南祭祀坑。坑穴形制結構與北祭祀坑基本相同,為圓形豎穴,口小底大。整個祭祀坑用大石塊砌成,口徑0.9米,底徑1.3米,深0.9米。坑內有羊肩胛骨。都古山祭祀坑的形制與吐蕃時期的墓葬室結構基本相同,其陶器雖發現不多,但與吐蕃時期流行器形相吻合,其時代應為吐蕃晚期。都古山祭祀坑內未發現葬有人骨,而僅見羊骨,反映該墓墓主的地位身份和當時吐蕃社會的政治、經濟已趨於崩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