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宗弄贊

棄宗弄贊

棄宗弄贊(617年—650年),又號為松贊乾布,是中國古代吐蕃王國第三十二世贊普。在他一生中,承繼父祖基業,穩定內部,鞏固王權,創建統一的吐蕃王國,並發展經濟,對溝通漢藏文化友好關係,有過重大貢獻,是中國歷史上的傑出人物。

棄宗弄贊棄宗弄贊

個人簡介

棄宗弄贊,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贊普,吐蕃王朝的締造者。

松贊乾布的父親囊日論贊,是一位很有作為的贊普。受父親的影響,少年時代的松贊乾布就已顯現出非凡的才能。父親被仇人毒害而死後,13歲的他即贊普位。即位後,他一面緝查兇手,一面訓練軍隊,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亂,統一各部,定都邏些(今拉薩),建立了吐蕃奴隸制政權。之後,又先後降服周圍的蘇毗多彌、白蘭、党項、羊同等部,勢力日益強盛。

完成西藏的統一之後,松贊乾布開始致力於政權建設,建立了完備的、以贊普為中心、高度集權的政治和軍事機構。同時,還制定法律、稅制,任用賢明的大臣,採取許多措施鼓勵百姓學習和運用先進生產技術,發展農牧業生產,使吐蕃的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現中興之勢。

為改變吐蕃人沒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結繩記事的落後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為首的16名貴族到印度求學,終於創製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為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傳承與發展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松贊乾布非常欣賞唐朝的富庶與繁榮。唐貞觀八年(634),遣使赴唐溝通關係。同時,與南部泥婆羅(今尼泊爾)通好。十三年(639),與泥婆羅尺尊公主聯姻後,亦遣使赴唐求婚。唐太宗為結好吐蕃,求得西部邊境的安寧,遂於十五年(641)將宗室女文成公主許配給他。唐蕃聯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將佛教和內地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帶到了高原,進一步促進了西藏經濟文化的發展。

唐貞觀二十三年(649),松贊乾布被唐高宗封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後又進封為賨王。並鐫其像於石,列於太宗昭陵。永徽元年(650),松贊乾布病逝。唐朝遣使弔祭。

人生軌跡

吐蕃的興起

棄宗弄贊吐蕃地圖
吐蕃王國是羌族的一支(今藏族)所建。羌族是居住在中國西部的古老遊牧民族,所居地是以西海(今青海)為中心,向四方伸展。早在戰國初期,其中氂牛部率眾向南遷徙,居留在越巂(今四川西昌)一帶,稱為越巂羌。

這些部落遷徙無常,以後進入西藏。到公元五世紀,在西藏高原散布許多羌族部落,其中以氂牛部勢力最強,分為六個兄弟部落。酋豪棄聶棄自稱為天神之子,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的雅隆河谷(在今西藏山南地區澤當、瓊結一帶),成為六氂牛部的王。後來棄聶棄自立一部,降服其餘六部,六部酋長被稱為父王六臣,另外有三個通婚部落,稱為母后三臣。這時羌族部落已處於氏族社會末期,部落中已有等級分化,有立君長的需要,棄聶棄被稱為贊普,意為雄強的丈夫。以後其子孫世襲贊普稱號。到第七代支弓贊普時,發生內亂,贊普被他臣下羅阿木所殺。以後其子集結同族消滅了羅阿木勢力,被擁為贊普,即第八世布岱鞏甲贊普。這時吐蕃居住在瓊巴地方。吐蕃人已會冶煉銀、銅、鐵,製造犁具,引水灌溉,從事農耕。到了第十五世贊普提肖烈時,建立瓊巴堡寨(今西藏山南瓊結,漢文史籍稱為疋播城,跋布川)。到十七世贊普時,出現了政權機構,在政權機構中,設定大論輔助贊普統理國事。吐著從二十六代贊普棄脫贊(又稱為瘕悉董摩)起,才有贊普世系的記載。到第三十世贊普達布聶西(又稱詎素若)時,吐蕃開始強盛,“侵伐不息,土宇漸廣”,經濟文化逐漸發展,統一鄰近各部,初步形成為國家。

在公元六世紀,西藏高原上,小邦林立,堡寨遍布,由於奴隸制的發展,各邦貴族間相互攻伐,強者兼併弱者。在互相爭奪中,吐蕃、蘇毗以及西部的羊同,先後發展成為西藏高原上三個最強的國家。尤其蘇毗,北接于闐,東鄰多彌(居住在青海通天河一帶的部落),南至吐蕃,統轄著雅魯藏布江以北直至崑崙山脈廣大地區的吉曲河(今拉薩河)流域,比吐蕃更為強盛。蘇毗有兩個都城,女王達甲瓦,駐於年卡寧波(今西藏日喀則一帶),小女王棄邦孫,駐在儒那堡寨(今拉薩)。蘇毗發生內亂,貴族年紀頌納波殺死女王,立棄邦孫為國王,吞併了達甲瓦的領地,引起一些貴族的不服,以綝·臧古和巴·魚澤布為首的貴族,暗中與吐蕃贊普達布聶西勾結,先遣使通款輸誠,然後又潛至疋播城和吐蕃贊普達布聶西共立盟誓,密謀叛變,共同反對蘇毗。

大約在619 年,達布聶西病死,論贊弄囊繼為贊普,綝·臧古、巴·魚澤布等蘇毗貴族再和他訂立盟約。大約在620 年,經過一番準備,論贊弄囊便親率精兵萬人渡過雅魯藏布江進攻蘇毗,在蘇毗貴族的內應下,很快攻下儒那堡塞,殺了棄邦孫和權臣念氏,蘇毗王子逃往西突厥,占有了蘇毗的領土和吉曲河流域的一些地方。論贊弄囊發布命令,把吉曲河流域原名岩波,改名為彭域。原蘇毗貴族和當地庶民向他進上贊普尊號,稱頌他“政比天高,盔比山堅”,號為朗日論贊。論贊弄囊也按功行賞,把原來蘇毗貴族所占城堡、土地和奴隸封賜給綝·臧古、巴·魚澤布、農·仲波、哲蚌·納生,這四個原蘇毗的大貴族,由於助吐蕃有功,都成為吐蕃的新貴族,吐蕃贊普的重要大臣。蘇毗領主瓊波·邦色也殺了藏博小邦主馬爾門,率藏博二萬戶歸附吐蕃,論贊弄囊即將二萬戶賜給邦色,以後達波貴族叛亂,企圖脫離吐蕃,論贊弄囊領兵平定了叛亂,並征服達波全境,從此西藏高原主要地區都為吐蕃所有。

棄宗弄贊的少年時代

棄宗弄贊棄宗弄贊
棄宗弄贊是朗日論贊的獨生子,在公元617 年他出生於吐蕃舊都亞隆札對園的降巴木決嶺王宮。他父親朗日論贊是吐蕃的贊普,母名薩頹格姆。藏族傳說他從小聰慧,沉毅,多才多藝,故其臣僚奉以尊號松贊乾布。一些史書記載也都稱讚他“為人慷慨才雄”,“驍武絕人”,“多英略”,“通達工藝、歷算、武技”,是一個聰明而有才幹的英雄。棄宗弄贊之所以能成為這樣的人物,這是與他的家庭和所受的薰陶、教育分不開的。他是朗日論贊的獨生子,吐蕃贊普的合法繼承者,家庭和吐蕃臣民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更大的幸福和發展。從幼年起他就在騎射、擊劍、武術等方面受過嚴格的訓練,十歲以後已經成為武藝超群的勇士。在文化修養方面,他能背誦贊普的世系,十分熟悉歷史英雄傳說。他喜歡吐蕃民歌,長於詩歌創作,常常在宴會上即興賦詩,他的作品是現在流傳的吐蕃文學作品中最早的。

朗日論贊十分關心對棄宗弄贊在品德方面的培養。為他選擇的朋友,都是道德品質好、行為端正、誠實謹慎的人,如吐蕃著名的大相尚囊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經常一同騎射、遊獵、唱歌、跳舞,也喜歡做陸博、圍棋等遊戲。棄宗弄贊雖是王子,他對待朋友都是推心置腹,以誠相見,性格豪爽而無驕貴習氣,因而深得人心。

棄宗弄贊出生以後,就過著宮廷豪華優越的生活。當時的瓊巴,不僅是政治中心,經濟也十分繁榮,商賈雲集,遠方的食鹽、布帛、以及松耳石、珠翠等裝飾品,珍奇的物品,也都運到這裡,王宮的倉庫中收儲著各類珍寶和特產,供給王室的需要,棄宗弄贊就是在這種物質條件下度過他的童年。

棄宗弄贊是在吐蕃勢力蒸蒸日上的年代成長起來的,所以從幼年起就立志光大祖先的事業,把吐蕃蓬勃發展的形勢推向前進,對於未來充滿信心。

嗣位和平叛

朗日論贊征服蘇毗,平定達波以後,西藏高原得到統一,吐蕃王朝一時出現了昇平的景象。但是在這和平的景象中卻蘊藏著危機。

朗日論贊依靠綝·臧古、巴·魚澤布、農·仲波等原蘇毗貴族的力量兼併了吉曲河流域等地,賜給他們領地和奴隸,使他們成為效忠於自己的新貴族,凡事都與他們商議,並且任命綝·臧古的兒子尚囊為大論。這樣新貴族的地位就超越了舊貴族,在國家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王權因此大為增強。朗日論贊的重用新臣,卻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引起吐蕃舊臣(主要是父王“六臣”和母后“三臣”)的不滿,因為他們不僅沒有在征服蘇毗過程中分享到一土一民,而且原有的地位反而降低,因之心懷怨恨,陰謀叛亂。公元629 年的一天,朗日論贊吃了有毒食品突然死去。父王“六臣”和母后“三臣”等貴族一起舉兵進行叛亂,達波、工布、娘波等地區都被叛亂者所據,吐蕃西部的羊同、敵國蘇毗也與舊貴族內外呼應,蘇毗王子回到藏博乘機進行“復國”活動,他們與蘇毗舊貴族結合,起兵驅逐瓊波·邦色的官吏和駐軍,發兵攻打吐蕃,新建的吐蕃王國面臨新的危機。

這時,棄宗弄贊年僅十二歲,在這突如其來的危機時刻,在他叔父論科耳和宰相尚囊等親信的大臣擁戴下,登上贊普寶座。他一方面堅守山南瓊結、澤當一帶,一方面追查陰謀毒害他父親的人,經過一番追查,查出為首的幾個人,消滅了許多舊貴族,並消滅了在宮廷內部的敵對勢力,局勢很快就穩定下來。舊貴族力量逐漸削弱,羊同的進攻也被在年楚河地區的娘氏力量所抵制。

松贊乾布在局勢穩定以後,便親自渡過雅魯藏布江到吉曲河谷地區進行巡視,受到邏些貴族和庶民的歡迎和擁戴。彭域地區人們向他進獻貢品,並表示對他效忠,北方地區得到鞏固。棄宗弄贊見到支持他的人很廣泛,對重新統一吐蕃增強了信心。有些大貴族看到棄宗弄贊年幼,表現十分自負,棄宗弄贊為了招集和訓練士卒,與他們曲意周鏇。他作為王子的驕貴任情,受到壓抑,性格變成沉默寡言,少年老成,更符合“松贊乾布”的尊號。藏語“松贊”是端莊尊嚴的意思,“乾布”是深邃沉宏之意。松贊乾布在此結托中小貴族,深入民間,問民疾苦,厚賞士卒,經過三年,軍隊十分精銳,大約在632 年,開始出兵平定叛亂。在人心歸服,將士用命的情況下,很快平定了叛亂,攻占了叛亂者所占地方,舊貴族兵敗投降。這樣,松贊乾布把他們所占有的土地、民眾和軍隊完全收歸贊普統轄之下,吐蕃的統一又得到恢復。舊貴族受到嚴重打擊,他們喪失了原有的特權。

遷都邏些,統一西藏

棄宗弄贊布達拉宮棄宗弄贊文成公主雕像
棄宗弄贊平定叛亂以後,便產生了遷都的想法。他北巡彭域時,曾到邏些地區,這裡的險要地理形勢,秀美的原野,雄峙的布達拉山,令他十分喜愛。在他平叛之前,曾在這裡招集士卒,訓練軍隊,與這裡的部落首領及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並得到他們的擁戴,他平定叛亂的武力,都是這裡的部落成員,如果想控制著這支兵力,就不能遠離這個地區。山南的瓊結、澤當一帶,雖然是吐蕃的發祥地,那裡有祖先的墳墓,但由於朗日論贊的被害,他始終對那裡的舊貴族心存疑慮。與小而窄的雅隆河谷相比,吉曲河谷地域更為廣闊,邏些(今西藏拉薩)地處吉曲河下游,是彭域的中心,曾是蘇毗的根據地,具有西藏高原政治中心的地位。邏些北有念青唐古拉山作屏障,東連娘波、工布等地,西鄰羊同,南依雅隆河谷,位置適中。遷都邏些,更有利於防禦北面的蘇毗和西方的羊同。由於以上各種考慮,在平定叛亂後,棄宗弄贊和大相尚囊等人相度形勢,決定遷都到邏些。

633 年,適應形勢,棄宗弄贊把都城從山南瓊結,遷到邏些。隨著都城的遷徙,許多依山而居的部落也紛紛遷到平原中居住,更多的人從事農耕,過去的遊牧也改變為定居放牧,促進生產的發展。遷都邏些,使吐蕃真正據有西藏高原心腹地區,可以居中控制四方,為吐蕃的發展與強盛提供了有利條件。遷都以後,平原出現了大片農田,牛羊遍野,馬匹肥壯。

吐蕃國力日益強盛,棄宗弄贊開始他統一西藏高原的計畫。當時吐蕃北面的諸中,最大的是蘇毗,平叛以後,雖然蘇毗的進攻被遏止,但其威脅仍然存在。所以棄宗弄贊決定派具有政治和軍事才能的宰相尚囊出征蘇毗。尚囊在打敗蘇毗的抵抗後,採取招撫的辦法,宣傳松贊乾布接納歸附者的政策,對蘇毗庶民與吐蕃本部民戶一樣對待,使之安居樂業;允許蘇毗貴族保留自己領地,按規定繳納貢賦,所以很快就招降了蘇毗各部,從此吐蕃的國土擴展到青海南部。收復甦毗後,東部的多彌、白蘭、党項等部也相繼臣服。

在吐蕃西南,和田之南有羊同(又稱象雄),朗日論贊時,曾與吐蕃聯姻。平叛以後,棄宗弄贊親自征討羊同,羊同因而再次臣服吐蕃。棄宗弄贊將妹妹賽瑪噶嫁給羊同王為妃,對他進行籠絡。公元638 年,棄宗弄贊攻打吐谷渾進兵唐邊境時,羊同也出兵隨征,也曾與吐蕃使臣朝見唐太宗。但羊同王不甘心役屬於吐蕃,對徵調財物深為怨恨,屢次進行反吐蕃活動並發生軍事衝突。羊同王對賽瑪噶疏遠,寵愛原有王妃,賽瑪噶也決意消滅羊同王。公元644 年,棄宗弄贊發兵攻入羊同,殺了羊同王,羊同部眾都歸附吐蕃,收為編民。這樣,棄宗弄贊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統一。以後羊同人和吐蕃境內人民經濟文化關係更加密切,逐漸融合形成統一的藏族,使中國西部邊疆得到開發。

在遷都邏些以後,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泥波羅(尼泊爾)國也開始與吐蕃通聘。泥波羅當時已進入封建社會,經濟文化都很發達。國王鴦輸伐摩於630年開始攝政,實行重商政策,極力開展對外貿易。泥波羅的工藝品極為精巧,其雕刻、繪畫、建築等都達到很高水平,為了向吐蕃推銷手工藝品,與吐蕃進行貿易,主動派使者到吐蕃通聘。棄宗弄贊為了建設都城,需要泥波羅人幫助,便立即答聘。在修建布達拉山頂的紅宮時,招聘不少泥波羅工匠。在638 年松贊乾布向泥波羅求婚。639 年,鴦輸伐摩國王把他女兒尺尊公主嫁給松贊乾布。同年松贊乾布派祿東贊、吞米等去泥波羅迎娶尺尊公主。尺尊公主入藏時帶來釋迦佛像、琉璃寶缽、珍寶綾羅、男女僕從等。尺尊公主的入藏,使吐蕃和泥波羅的關係更為親密。

立法建制,發展文化

棄宗弄贊文成公主
在朗日論贊時期,吐蕃雖然已形成國家,實際上仍是一個貴族的軍事聯盟,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機構,各貴族獨立統治自己的領地,擁有自己的家臣和軍隊,贊普只是聯盟的最高首領。棄宗弄贊平定叛亂以後,統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國後,深深體會到要想鞏固國家統一,必須加強王權,建立集中的統治機構,制定法律和各項制度。在他繼位為贊普以後,就極力從事政權的建設,決定把唐的政治制度作為借鑑。

吐蕃王廷官制,原來專設大論(宰相)一人,統領內政外交,權力極大,往往難以控制。棄宗弄贊深感改革的必要,乃仿效唐朝制度,在大論以外,增設宰相多人,其中有小論(副相)、兵馬都元帥宰相同平章事、副元帥同平章事,統領全國軍隊。此外,還有掌管民政的四個最高長官,都稱為“宰相同平章事”,他們與大論共掌國政,一切重大國事都由宰相會議研究決定,報請贊普批准後執行。在宰相之下設定各類官員,分掌各種政務。其中有曩論(內相),掌管官員升遷調補等內政,相當於吏部尚書。紕論(外相),相當於鴻臚寺卿,掌管外國使臣的接待等外政事務。“岸奔”(度支使),分掌財政。資悉波折逋(大會計官),掌管徵收賦稅。喻塞波掣逋(斷事官長),又稱“整事大相”,掌管刑政,相當於刑部尚書。此外還有掌管宣發詔令的給事中等官員,合稱宰相僚屬。在上述諸官中,大論最尊,總攬政務,事無大小,必須由他批准。上述的官職都由貴族擔任,父死子代,世襲其職。這樣國家政治、軍事等各項政務由王廷統一管理,貴族就不能各行其是,加強了王廷權力。

棄宗弄贊在官吏制度上還仿效唐朝,制定了官階品級制度,向各級官員頒發告身(一種章飾),分六種,各有大小二等,共十二等。最上等為瑟瑟,次為金、銀、鍍金、銅、鐵。

在兵制和地方官制方面,棄宗弄贊把地方行政組織與軍事組織結合起來,把吐蕃全國分成四個如:伍如(中翼),轄以邏些為中心的雅魯藏布江以北地區;約如(右翼),轄以雅隆河谷為中心的江南地區;葉如(左翼),轄雅魯藏布江上游南北之地;拉如(後翼),轄雅魯藏布江中游南北之地。征服蘇毗後又設一孫波如。“如”有“翼”、“旗”的意思,是吐蕃的大軍事區和行政區。每如分為上下兩個分如,共八個分如,每個分如各有四個千戶所,每個如又各有一個下千戶所,四如共有三十二個千戶所和四個下千戶所。另外,還有四個禁軍千戶所分鎮四如。每個分如有元帥一人,副將一人,判官一人。分如在旗幟和馬匹上各有不同顏色,作為區別。軍隊編制以一百餘人為單位,設一個百夫長。一個大五百統帥五個百夫長,一個千夫長統率兩個大五百,實際上每個千夫所有各約萬人左右,統率二十個大五百,以後稱為萬戶府或萬夫長。各千戶既是軍事組織單位,也是地方行政單位,同時也是原來的貴族領地。大將以下各級官員,都是由當地的大小貴族擔任,世襲其職,但須經王廷的任命。所有士兵都登記造冊,由朝廷掌管,全國軍隊由兵馬都元帥統率,調動以贊普的金箭為憑。

隨著吐蕃國家制度的完善,在統治上也有加強法制的需要,棄宗弄贊繼為贊普以後,積極學習文字,制定和頒布法律。據吐蕃史書說“松贊乾布在位,以臣民於君前忿教爭競,無禮無儀,乃創十善法律,使善者有所勸,惡者知所戒”。據記載當時頒布的律文有二十條,其主要內容在於:“令行善者勸,作惡者懲,強梁者以律繩之,貧弱者以法扶之,設四兵以為禁衛”。“定度量衡之法,設阡陌之制。教民習書,為馬裝備,創興禮義。”這都是說的立法的意義。至於法律律文,有“爭鬥者罰金,殺人者依其大小抵償。盜竊財物者,罰賠八倍,並原物為九。通姦者,斷肢體而流之。誑語者,割舌”(劉立千譯《史鑑》)。各種記載不同,有的說棄宗弄贊有“十善法律”,有的說有“德行誡命十八條”,多為道德訓條,有些是出於後世附加的。根據史籍記載棄宗弄贊時制定法律,用刑罰來維護社會秩序,是符合當時歷史情況的。史書記載說吐蕃“用政嚴酷,人無敢違”。“其刑,雖小罪必抉目,或刖、劓,以皮為鞭,抶之從喜怒,無常算(數);其獄,窟地深數丈,納囚於中,二三歲乃出”。當時吐蕃社會發展比較落後,制定這樣落後的刑罰,也完全符合奴隸制度的情況。

棄宗弄贊棄宗弄贊修建布達拉宮
棄宗弄贊為了改變吐蕃的落後情況,一方面吸取各國的先進文化,同時也積極從事本民族的文化建設。他和文成公主結婚後,加強了唐蕃的文化交流,派遣貴族子弟到唐朝學習,積極地引進唐朝的生產和工藝方面的知識和技術,開啟學習唐朝文化的風氣,造就許多兼通漢藏文化的人才。讓漢族醫生幫助吐蕃醫生翻譯醫學典籍,發展藏醫學

棄宗弄贊在文化上突出的建樹,就是創造吐蕃文字。吐蕃原來沒有文字,“其吏治,……結繩齒木為約”。公元633 年(?),棄宗弄贊派遣吞米·桑布札等十六名貴族子弟到天竺留學,在克什米爾向大婆羅門李敬學習文字學,學成回到吐蕃以後,吞米·桑布札等把梵文與西域各國文字,特別是和闐文互相比較,採取筆畫簡單易於書寫不同形體,制定了三十個藏文字母,這三十個字母都是輔音,利用輔音重疊或在輔音上加上符號的方法構成複輔音,另外又制定四個元音符號,加在字母上下,用以拼寫藏語。桑布札又著《文法三十韻》,作為藏文學習的書籍。藏文創造以後,棄宗弄贊大力提倡,他專心學習了四年,強制貴族子弟學習,號召大臣們學習,採取了許多獎勵學習的辦法,這樣很快得到推廣和套用。從此,朝廷的公文、法令,軍隊和人民的冊籍都使用藏文記錄,還用藏文翻譯漢文醫書和梵文佛經,創作文學、史學等作品,對於吐蕃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藏文的創造,也推動了醫學的發展。文成公主帶了許多醫書,漢醫韓信杭幫助吐蕃人哈律馬哈德娃和德日馬郭吉兩人翻譯成藏文。韓信杭和印度醫生巴惹多札、大食醫生朵利諾波共同研究,合著《無畏之武器》醫書。在漢醫學的影響下,藏醫的醫學理論、醫療技術和處方等都有了發展。

在唐朝文化的影響下,由於棄宗弄贊的提倡和推廣,文學、算學、曆法、歷史等,都有所發展。無論是大食突厥、印度、泥波羅各國的先進事物,棄宗弄贊都積極學習,兼收並蓄,在周圍各族的先進文化影響下,結合吐蕃固有文化的改造,形成具有自己特點的吐蕃文化。

棄宗弄贊在發展文化的同時,對佛教也採取保護的政策。吐蕃人原來信奉苯教。苯教以占卜休咎、祈福禳災、治病送死、役使鬼神等為主要活動。苯教首領在朝廷中有較高地位。後來佛教徒進入吐蕃傳教,當時苯教勢力較大,並未被統治階級所接受,因此吐蕃不僅沒有佛教徒,也沒有佛殿和佛像。棄宗弄贊先娶泥波羅尺尊公主為妃,後又娶文成公主為妃。泥波羅是著名的佛教國家,唐朝佛教也盛行,兩位公主都信仰佛教,她們都把佛像、佛經、法物等帶到吐蕃。吞米·桑布札從印度留學回來也帶來佛經,並譯成藏文,從此佛教在吐蕃開始流傳。在兩位公主影響之下,棄宗弄贊也接受了佛教,並為尺尊公主、文成公主修築了大昭寺小昭寺,棄宗弄贊又建立了十二座寺廟,這樣佛教和苯教同樣在吐蕃國內傳播開來。棄宗弄贊曾迎請天竺、泥波羅和唐朝僧人到邏些興佛法,資助翻譯佛經,據說譯出的佛經有二十五部之多。但終棄宗弄贊之世,吐蕃人沒有出家的。

唐蕃聯姻

棄宗弄贊棄宗弄贊迎親圖
文成公主是唐宗室之女,可能是唐太宗族弟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兒。李道宗隨從高祖李淵太原起兵,又助太宗剿滅群雄而定天下,以後又討伐突厥、吐谷渾,功勳卓著,位極尊隆。所以當唐太宗許婚棄宗弄贊時,為了在政治上結托吐蕃,而選中了他的女兒。文成公主是皇室宗女,出生皇家,自幼就受過良好教育。她熟讀經史詩文,通達禮儀。由於當時唐朝佛教盛行,因而使她虔誠信仰佛教,誦讀過不少佛教經典,還通曉占卜之術。文成公主是一個有才識而端莊的女子,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傑出女性,她為漢藏兩族的友好關係作出很大貢獻。

吐蕃與唐聯姻是有其歷史背景的。吐蕃各部很早就和中原地區有密切聯繫,在朗日論贊時,中原的醫藥、歷算等書籍就已傳入吐蕃。唐朝是中原的大國,地域遼闊,政治修明,典籍豐富,國力強盛,經濟文化發達,聲威遠播於西域。自從629 年,唐太宗擊敗東突厥,統一漠南地區,薛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于闐等國和奚、契丹、室韋等部,都遣使入朝稱臣納貢。吐蕃東北的党項、白蘭等也都歸附於唐。各國君主和首領,都以娶得大唐公主為榮,並可藉此倚大國之威以服其眾。棄宗弄贊做了贊普以後,對於中原文明就十分仰慕,因此在634 年,征服蘇毗、羊同之後,便遣使者到唐朝通好。唐太宗對吐蕃首次通使很為重視,當時唐朝正準備出兵征討吐谷渾,希望與吐蕃建立友好關係,因之便立即派馮德遐為使者帶著國書和禮物到吐蕃報聘。棄宗弄贊隆重地接待了馮德遐,見到唐朝使者有很高的文化修養,雍容優雅的態度,更加喜歡和漢族親近。從唐朝贈送的禮物,具體體驗了唐朝豐富多采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對中原文明更加羨慕,立即決定派遣使者攜帶珍貴禮品隨同馮德遐一起到唐朝,向唐皇室求婚。當時邊疆民族的國王和首領有很多向唐朝請求婚配公主,把唐朝公主下嫁看成是了不起的特殊恩典,等於得到唐朝的信任和支持,是一種殊榮。如636 年,唐太宗把皇妹衡陽公主許配給突厥都布可汗阿史那社爾,把弘化公主下嫁給吐谷渾可汗諾曷缽,這些都使棄宗弄贊加深了他要和唐朝結親的急切心情。棄宗弄贊第一次派使求婚,由於唐太宗從各方面慎重考慮,並未輕易答應,婉言拒絕了棄宗弄贊的請求。

吐蕃使者回去後,由於沒有完成求婚的使命,又不能直說唐朝不許婚,恐怕傷了棄宗弄贊的自尊心,恰好他出使唐朝時吐谷渾的諾曷缽也到長安朝見,因此便編造謊言對棄宗弄贊說,初至唐時,唐朝待他甚厚,而且許婚,只是由於吐谷渾可汗到後,從中離間破壞,婚姻才未成,把罪責推到諾曷缽頭上。棄宗弄贊聽了後,很是惱怒,吐谷渾王能配公主,只有自己遭到拒絕,這有損自己在各族中的威望。於是立即徵調境內和羊同的軍隊,進攻吐谷渾。諾曷缽不能抵抗,逃到青海湖以北,牲畜和人民多為吐蕃所掠。以後棄宗弄贊轉兵東向,攻破党項、白蘭(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

公元638 年,棄宗弄贊率二十萬大軍進攻松州(今四川松潘),唐都督韓威領兵抵抗被打敗。原已歸順的闊州、諾州的党項部落也叛唐歸附吐蕃。棄宗弄贊用兵的目的主要是對吐谷渾進行報復,同時也是向唐炫耀武力,迫唐許婚。吐蕃進攻松州後,於638 年八月,唐太宗任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右武衛大將軍牛進達、右領軍將軍劉蘭,率步騎兵五萬人分四路出擊吐蕃,大敗吐蕃兵。棄宗弄贊以武力求婚未能如願,一些吐蕃大臣紛紛勸他罷兵回國,他不接受,有八個大臣因氣憤先後自殺。直到在松州失敗後,乃覺悟到這種做法的失策,引兵而回。

棄宗弄贊回到邏些後,派大論祿東贊為使入唐謝罪,帶著嵌有硃砂寶石的金甲作為禮物,再次表示求婚的誠意。唐太宗考慮吐蕃是西陲的強國,為了確保邊境的安寧,寬恕了他的侵犯,允許他的請求。使者回到吐蕃,向棄宗弄贊報告了唐朝許婚。棄宗弄贊十分歡喜,立即準備了豐厚的聘禮,黃金五千兩,珠寶珍玩數百件,命大論祿東贊到長安納聘。貞觀十四年(640)十月,祿東贊到達長安,朝見了唐太宗,向唐太宗述說棄宗弄贊仰慕大國,殷
切請求結親的願望和誠意,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下詔準其所請,決定以文成公主下嫁棄宗弄贊。

棄宗弄贊棄宗弄贊與文成公主成婚宮殿
為了等候公主赴藏,祿東贊在長安逗留了三個多月,目睹中原風物,京城雄偉氣派的建築,皇宮的莊嚴壯麗,居民之多和街市的繁華,甚為讚嘆。在逗留期間,唐太宗和文成公主曾多次召見了他。唐太宗見他機智聰敏,精通謀略,非常喜歡,給他優厚禮遇,想把琅玡公主外孫女段氏許他為妻,祿東贊上奏說,國中已有妻室,不可遺棄,況且這次是為贊普迎親,贊普還未會見公主,自己怎能先娶?他的深明禮義,忠於職守的品格,頗為唐太宗和群臣所讚賞。

在文成公主入吐蕃以前,做了許多準備工作。首先是確定由唐太宗的族弟江夏王李道宗前往護送。入吐蕃的行程,事先也作了周密的安排,在吐谷渾邊境修築了行館,作為公主和隨從人員中途作較長時間的休息,熟悉高原的氣候。約定文成公主在進入吐蕃時棄宗弄贊率兵到河源親迎。訂婚以後,文成公主並沒有沉湎在遠離家園和父母的哀傷之中,而是悉心籌劃到吐蕃後如何迎接新生活、如何從事高原的建設。她召見祿東贊了解吐蕃地方的物產、風土人情各個方面,準備了妝奩和各種物資。在她的妝奩中,有大量金銀、綢帛、珍寶;還有大批書籍,除了儒家經典、史書、名家詩文、佛經外,還有種樹、醫藥、曆法、工藝技術等書籍。還準備了耐寒抗旱的蕪菁、各種穀物的種子,準備到吐蕃試種和推廣,並把中原的先進文化和科技知識介紹給吐蕃人民。

除了一些物質準備外,還組織一支人數眾多的隨從公主到吐蕃去服侍和服役的隊伍,其中有公主奶母一家,官屬和他們的家屬、侍女、衛士,製造日用品的工匠和廚役等。為了公主的安全,李道宗挑選了一支工隊,人馬精悍,裝備整齊,衣甲鮮明。這是最早進入西藏高原的漢族人,他們對漢藏民族友誼和西藏的發展有很大貢獻。

次年(641年)一月,一切準備就緒後,便擇日啟程。臨行前唐太宗為祿東贊等吐蕃使臣設定了豐盛的宴會,為之餞行。啟程之日,載著珠寶、綾羅、衣服、飾物、書籍等妝奩的馬騾駱駝列成大隊前行,還另備潔車載著釋迦牟尼佛像。衣甲鮮明的衛隊前後護衛著文成公主所乘的繡車,一些侍婢、官屬隨從人員也各乘車馬,浩浩蕩蕩地離開長安。朝中文武百官也到郊外歡送。文成公主等行進到大城鄯城(今西寧)時,大隊作了停留,然後前行兩百餘里到險峻的赤嶺,下車換乘馬,進入吐谷渾境內,文成公主第一次經歷了高原的風霜後,受到河源郡王諾曷缽和弘化公主的熱烈歡迎,住在早已建成的行館。經過一個多月的休息,解除旅途疲勞以後,又繼續西行。在吐谷渾和吐蕃邊界柏海(今青海扎陵湖)地方,棄宗弄贊帶著禁衛軍按約早已到此等候迎接。棄宗弄贊和文成公主會見,對公主嫻靜文雅的儀表十分愛慕,對於隨從人員的眾多,妝奩的豐厚,繁縟的禮節,都感到新奇。見到前來護送的李道宗,非常恭敬,執子婿禮。棄宗弄贊陪同公主觀覽河源風光,見到侍女們華麗衣著,珠寶飾物,隆重的親迎儀式,尤其是文成公主的學識、風度,盛讚中原服飾之美,禮儀之盛,不勝羨慕。行過親迎禮後,李道宗告別公主和棄宗弄贊回朝復命。因為道路險阻,棄宗弄贊先啟程回邏些,公主帶來的漢族工匠也先行出發,和吐蕃人民一起為公主平整道路,設立驛館,開闢一條聯繫唐蕃的驛道。祿東贊和吐蕃大臣共同護送公主緩慢前行。文成公主在路過的農業區,安裝碾磑,留下蕪菁種子和各種穀物種子,教導吐蕃人民各種種植方法。

文成公主到達邏些以後,吐蕃人民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吐蕃人民穿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慶祝讚普的婚禮。棄宗弄贊為公主舉行盛大的宴會,婚禮十分奢華,熱鬧。棄宗弄贊對親近的大臣說:我祖上從來沒有與中原上國通婚的先例,現在我能娶大唐公主,實在太幸福了,應當為公主築一座城,以誇示子孫後代。吐蕃人的習俗,人們都以赭色塗面,公主看了很不習慣。棄宗弄贊立即下令停止這種習俗。棄宗弄贊在他和公主相處時,都脫去氈裘,穿著唐朝所賜的華貴漢裝。棄宗弄贊和文成公主結婚時年二十五歲。

在文成公主入吐蕃以前,棄宗弄贊便大興土木進行沼的平整,修築邏些市街,建築神殿。文成公主到邏些後,根據公主的心愿先後修建了小昭寺和十二座神殿,也為泥波羅尺尊公主修築了大昭寺。把文成公主帶去的一尊覺阿佛像,供奉在小昭寺內。為了紀念和公主結婚,棄宗弄贊在公主經過的道路上建築一座城寨,如中原的雕樓,氣魄雄偉,十分壯觀。

吐蕃的習俗,王室冬天住在邏些王宮中,到了夏季,便移居瓊結,在原野里建起巨大帳幕,用於居住,官吏也在此處理公事。山南澤當一帶,柳林茂密,翠色宜人,文成公主喜歡這裡的景色類似中原,也到這裡定居,命令她所帶來的隨從人員和工匠,向當地人民傳授整地開畦等耕作方法,安裝水磑等技術。命侍女們教授當地人民紡織、刺繡,吐蕃人民很快便掌握了這些技術,對於吐蕃生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棄宗弄贊非常讚賞工匠的技巧,下令免除他們的差役。並且派使者到唐朝要求贈送蠶種,派遣釀酒、碾磑、建築等各種技術工匠到吐蕃,幫助建設,唐朝滿足了他這個要求。

為了進一步學習中原文化,棄宗弄贊派遣很多貴族子弟到唐朝國學學習詩書,還聘請中原儒者為他掌管文書奏章,加強唐蕃文化的交流。文成公主的出嫁,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增強了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關係。

唐蕃友好

棄宗弄贊藏王碑
在朗日論贊時,吐蕃與唐朝就有經濟、文化的交流,兩族人民之間就有交往。文成公主入吐蕃以後,吐蕃和唐朝成為“甥舅之國”,漢藏兩族人民間的親密關係又向前發展了一步。棄宗弄贊在文成公主的幫助下,積極進行經濟、文化建設,在人力物力以及技術等各方面,都得到唐朝的支援與幫助,兩國人員往來頻繁,互相援助。以前兩國間時有邊境衝突,自從和唐朝聯姻以後,十餘年邊境相安無事,棄宗弄贊一直以唐朝的子婿自居。在公元644年,唐太宗遠征高麗回朝,棄宗弄贊派遣大論祿東贊奉表慶賀,其表說:“聖天子平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國,並為臣妾,而高麗恃遠,闕於臣禮。天子自領百萬,渡遼致討,隳城陷陣,指日凱鏇。夷狄才聞陛下發駕,少進之間,已聞歸國,雁飛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奴忝預子婿,喜百常夷。夫鵝,猶雁也,故作金鵝奉獻。”向唐太宗獻上金制的七尺高金鵝,可盛酒三斛。

648 年,唐朝使臣出使印度(天竺)。中天竺阿羅那順劫奪諸國貢獻的名貴貢物,使者王玄策戰敗逃至吐蕃,棄宗弄贊立即派出一千多精兵與泥波羅七千多騎兵,隨從王玄策攻討劫賊,擒了阿羅那順,然後遣使向唐獻捷。

649 年,唐太宗崩,高宗即位,授棄宗弄贊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棄宗弄贊接受唐朝官爵封號,深以為榮,以臣禮自居,致書給唐顧命大臣、司徒長孫無忌等人說:“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勒兵赴國除討。”表示願盡臣屬的義務。同時獻上金銀珠寶十五種,請求奠祭於唐太宗靈座之前,表示對唐太宗深切哀悼和懷念之情。唐高宗對棄宗弄贊的忠誠友好,非常讚賞,於是晉封他為寶王,並在唐太宗陵前豎立他的石刻像。棄宗弄贊向唐朝請求蠶種、造酒、碾磑、紙、墨的匠人,唐高宗允其所請,選派優秀工匠去吐蕃傳授技術,幫助吐蕃建設。

649 年,吐蕃贊普棄宗弄贊患病,居住在彭玉色莫岡別墅養病,於650年春季逝世,把遺體安置在瓦,文成公主派使者到唐朝報喪,夏五月到達長安後,高宗派遣武衛將軍鮮于匡濟齎璽書赴吐蕃進行弔唁。棄宗弄贊逝世時,他的嫡子貢日貢贊早已亡故,他的兒子貢日貢贊與昆交芒木傑赤噶生子芒倫芒贊。在他逝世後,其大臣擁立他的孫子芒倫芒贊繼位為贊普。棄宗弄贊逝世以前,泥波羅尺尊公主已故世,除文成公主以外,棄宗弄贊又娶象雄妃、如羊妃、木聶妃三人,但均未生子。

棄宗弄贊娶文成公主後,九年中和公主共同生活有三年之久。棄宗弄贊逝世,文成公主並未要求回到唐朝,繼續留在吐蕃生活了三十年,直至680年,文成公主逝世。唐高宗又派使者弔祭。在這期間,她仍熱愛吐蕃人民,關心生產和人民生活,得到吐蕃人民的尊敬和熱愛。唐朝和吐蕃兩國間曾一度失和,進行戰爭,但吐蕃人民對她敬愛如故。她逝世時吐蕃為文成公主舉行隆重的葬禮儀式,並記載在吐蕃史書中,這是吐蕃以前都沒有的。吐蕃人對文成公主十分懷念,在人民中流傳著許多關於文成公主的故事。詩歌歌頌文成公主,戲劇、舞蹈都紀念文成公主,說明吐蕃人民對文成公主有十分深切的感情。

參考文獻

1.http://www.kepu.net.cn/gb/civilization/nation/hundred/hun304.html

2.http://www.cctv.com/specials/xz/lishi/song.html

3.[白壽彝]中國通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