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述亞

郭述亞

郭述亞 (1931.11—) 河南偃師人。 擅長漫畫、漫畫理論。 195 0年畢業於中原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 歷任《中南工人日報》、《長江日報》社美術編輯、 美術組長、主任編輯。武漢市美協顧問。

基本信息

簡介

郭述亞是著名漫畫家,曾用名卞哲,樹雅,齋號席天樓兒時便從系列漫畫《管得寬畫傳》知道其大名,這個以退休工人為主角的系列漫畫作品,文革前便有眾多的讀者,受到廣泛的好評。文革後又以《管得寬新傳》為名繼續發表,同樣得到廣泛的好評。

1949年就讀於中原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 。

1952年任《中南工人報》美術編輯 。

1954年調長江日報社,曾任美術組長,現為主任編輯 。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常務理事,美協湖北分會漫畫藝術委員會主任,湖北漫畫學會會長 。與陳貽福合作的長篇連環漫畫《管得寬畫傳》,獲1984年武漢優秀作品一等獎,1987年獲湖北省新聞漫畫一等獎 。

人物生平

郭老畢業後便開始從事新聞工作,只到離休,但他的成就卻是在漫畫,和朋友一塊兒創辦的紅櫻槍漫畫社和雜誌“諷刺和幽默”在全國都很有影響。 在談到他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漫畫協會會長,武漢漫畫協會會長一系列名頭時,他會笑道:那都是些“虛銜”。其實那些虛銜反映了他在漫畫這個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又何嘗不是人們對他漫畫成就的承認。

作品

作品有長篇連環漫畫《管得寬畫傳》(合作)等 。

論文

《論連環漫畫的特點與創作》、《“漫畫”——審醜的藝術》、《漫畫雜侃》等。

人物評價

讀郭述亞《漫畫——審醜的藝術》

楊振興

郭述亞 郭述亞

從事了一輩子報紙美術編輯的郭述亞同志,即將推出他的題為《漫畫——審醜的藝術》,囑我為之作序,這是件讓我有點為難的事情。雖然與新聞打交道多年,但我對包括報紙美術在內的繪畫藝術始終是個“門外漢”,無

從評說。但面對友人的託付,實在盛情難卻。只得在拜讀了凝聚著作者心血的文稿後,寫出如下一些蒼白的文字,聊作我與述亞同志共事多年一種心靈和情感的交流。

郭述亞是一位十分敬業的好美編。當年,大家深夜值班編報,都樂於與述亞同志共事,他好商量,也很耐煩,而且圖文切題,效率頗高。這在編輯部內外,幾乎是公認的。從他的工作與言行中,清晰地看到了一個從老解放區走出來的熱血青年參加革命後那種獻身事業、執著追求的形象和精神。

按常規說,“美編”只要負責新聞插圖以及給標題做美化裝飾,這就算盡職盡責了。老郭卻不盡然,他遠不滿足於此,而是用繪畫作武器,為豐富機關報的新聞宣傳形式而盡心竭力。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武漢晚報》時期,在他的倡議和實踐下,首推刊出漫畫連環畫《管得寬畫傳》,先後刊發了150多回幅。這種以一個普通退休工人先進的思想和行動為主線,採用生動、幽默的漫畫連環畫形式,謳歌進步,鞭撻落後,曾經走紅一時,影響三鎮。

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以後,郭述亞主持並與報社美術組的同志一起,又開闢了新的漫畫連環畫《管得寬新傳》專欄,歌頌新事物,提出新問題,受到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也給郭述亞的新聞繪畫生涯平添了新的色彩。著名漫畫家方成在題為《頌揚先進思想的好漫畫》的專文中,對郭述亞漫畫連環畫的成就作過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無字的連環漫畫創作比較困難,有固定主角的尤其不易,而以現代正面人物為主角的更難畫好。《管得寬》這組畫正是難畫而畫得好的。”並稱這些連環漫畫“掌握了這種漫畫的表現技法”。當時,這些帶新聞性的連環漫畫被中央報刊和全國性的漫畫專集選載,以及外地媒體先後轉載,使之聲名遠播。

實踐出真知,有心凝畫經。畢業於“紅色革命大學”——中原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的郭述亞,靠著勤奮好學,鑽研創新,不僅掌握了新聞繪畫的嫻熟功夫,而且總結、提煉和積累了一些能夠引起行家裡手共鳴的漫畫理論。述亞同志這部文集在《漫畫——審醜的藝術》的總題下,匯集了他對我國漫畫連環畫的一些獨到見解。如果說在晚報時期還只是新聞漫畫、連環畫的開創成長階段,那時他在這方面的智慧才能,猶如泉涌噴發、妙畫迭現;那么,到了新時期的日報,在重新推出《管得寬》系列連環漫畫的同時,述亞同志歸納多年從事連環漫畫的實踐經驗,鮮明地提出了“漫畫——審醜的藝術”這一理念,而且一發難收。並且都是以“審醜”為主線,集中揭示漫畫的本質屬性和基本特徵,這在漫畫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儘管也有不同看法,但肯定和稱道的卻是絕大多數。曾在長江日報工作過的老報人、著名畫家魯慕迅對述亞同志提出的漫畫是“審醜”藝術的理念,曾經在一篇專文中有過客觀而中肯的評價:“實則他對漫畫藝術特質的理解是既深刻又獨到的。但以往都是把‘醜’作為審美的一個範疇來研究的,而提出‘審醜’這個概念,述亞還是首次……也應該和可能建立起一個和‘審美’相對應的學術體系,而述亞正是在這方面作了可貴的探索性、開創性的工作。”我想這是對郭述亞在漫畫領域的實踐貢獻和理論成果的明晰概括,也正是他的這部文集的價值所在。

從事新聞工作,具體行當很多,有記者,有編輯,也有攝影美術、廣告發行、印刷經營等等。傾其一生做其中一種事,這在新聞界裡大有人在;當然不能對這些為“新聞事業奮鬥一生”者說三道四,他們仍然都是讓眾人為之擊掌的好同志,但卻難留給業界以深刻烙印。唯有新聞佳作頻現而又有理念創新的實踐者,才不至於“雨過地皮濕”,才能在畢生耕耘的新聞這塊園地上牢固地樹立哪怕細微的業績標誌。我想述亞同志的這部專集,應該說起到了這方面明顯而積極的作用。

最後,還要囉嗦幾句,作為此序補白。述亞同志一生行事認真,待人真摯。儘管日常話語較少,謹言慎行,不事張揚,與世無爭;但他言必有物,行必有果,是一位很內向、很實在、而且頗具潛質的新聞人。這些貌似溢美之詞,卻非恭維的話,他的這部文集所散發的光澤,以及深藏著的內涵,就是最好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