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嬛

郭嬛

郭皇后(184年-235年),字女王,安平廣宗(今邢台廣宗)人。魏文帝曹丕的第一位皇后。郭后在歷史上以謀略著稱。史載,郭后年少時,才略智數就令父親感到奇異,被其父嘆曰“此乃我女中王也”。建安十八年,郭后為曹丕寵妾。在曹丕與諸弟兄爭奪嗣位時,郭后為之謀議,助曹丕登上太子之位。黃初元年,曹丕廢漢稱帝,建立魏國,郭氏被封為貴嬪,備受愛幸。黃初三年,郭氏成為魏文帝親自詔封的唯一一位皇后。青龍三年,郭后薨,為後(皇后、太后)十二年,葬於魏文帝首陽陵西。謚曰文德皇后。

基本信息

取字女王

郭女王是安平廣宗(今邢台市廣宗縣)人,祖上世代為長吏,她的父親郭永在東漢末年官至南郡太守,母親董氏,她在五個的兄弟姐妹群中行三。 郭女王出生於漢中平元年三月初十(公元184年4月8其生而有異象。據說她從小就有與眾不同的言談舉止,因此父親很是看重,曾讚嘆道:“此乃吾女中王也。”說她有“女中王”的氣度,便在閨名之外,為她取字為“女王”。《三國志》中沒有註明真名,《二十五史》中說她的閨名叫郭嬛,據最近史學家新考證其真名應叫郭照。 郭女王的少女歲月非常不幸,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在黃巾戰亂中,她的雙親和兄弟都不幸死去,她自己則由官宦人家淪落為銅鞮侯家的婢女。建安十八年五月,她因其美貌而被主人送給曹丕,在此前後據說極其善舞。雖然只是個婢女出身的姬妾,但是郭女王的聰穎明慧、理智冷靜很快引起了曹丕的注意,並且嶄露頭角。為曹丕奪取魏王世子之位多有助力,所以很受曹丕器重。

家庭

郭永,南郡太守,追封觀津敬侯 
董氏,追封堂陽君 
郭浮,高唐令,追封梁里亭戴侯;郭表,郭后堂兄,改立為郭永繼子,並封為奉車都尉,後封觀津千侯 
郭昱
郭都,追封武城亭敬侯;郭成,追封新長亭定侯

謀士夫人

與甄洛相似的是:在夫妻關係上,郭女王也身兼妻子與長姐雙職,比甄洛小兩歲,比丈夫曹丕大三歲。在郭女王顯現出自己的聰明才得到曹丕的重視的時候,曹丕的正妻甄洛已經在後宮有了穩定的地位。

郭女王影視形象郭女王影視形象
甄洛出身尊貴之門,渡過了比郭女王幸福得多的少女時代。她原是袁熙的妻子,後袁氏為曹操所滅,被曹丕娶為妻,生下了曹丕的長子曹叡,和長女東鄉公主。曹丕把甄洛之前的一位妻妾任氏趕回娘家,當時甄洛痛哭著為其求情。就連曹操那位出身娼門的夫人卞夫人也對她非常喜歡。經常夸講她為孝順媳婦。這段時間是她一生中的黃金時期。 
甄洛的聰明,更多的表現在詩和家庭內部,而郭女王卻擁有參與政治鬥爭的智謀。《三國志》記載:“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在曹丕與諸兄弟爭奪魏王世子的過程中,郭女王屢出奇謀,為丈夫出謀劃策,所以史書中才將曹丕的登位加上了一句“後有謀”。畢竟,皇位爭奪中有太多不能對外人言的陰謀詭計,所以僅一句:“後有謀”就代表了許多,可見郭女王在政治上的才智真是頗為了不起。郭女王的謀略,為曹丕的最後勝出乃至最終稱帝鋪開了一條廣闊的道路。那么,曹丕移情別戀也就在所難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承父親得魏王王位和丞相職務。郭女王被晉封為“夫人”。甄洛現在所面對的,是她嫁給曹丕以來,從未有過的冷清淒涼局面。
自從在奪嫡鬥爭中郭女王表現得比她更有智慧以來,她在曹丕的心目中的地位便已經江河日下。所以在即位為魏王之後,曹丕乾脆將甄洛丟在鄴城,只帶著能夠給自己出謀劃策的郭女王出征,並一直把郭女王帶到了洛陽,和郭女王一起同心協力地策劃漢獻帝禪位事宜。同年十一月,曹丕登基稱帝,建立魏朝,是為魏文帝。這時的甄氏39歲,郭女王37歲,兩個女人都基本上失去了自己可以引以為傲的相貌。

甄洛罹難

曹丕如願以償地當上皇帝,不用說,郭女王在他心目中更是旺夫之極。因此,在隨後的冊立皇后問題上,曹丕遲遲沒有做出決定,他事實上已經偏向了與自己志同道合的郭女王。
不久,退位的漢獻帝劉協將自己的兩個女兒也送進了曹丕的後宮。這兩位劉貴人按照輩份,應該算是曹丕的外甥女,更何況是遜帝之女,曹丕即使不寵愛,情面上也決計不會過於冷淡。而對年紀已將四旬的甄洛來說,更糟的還不僅僅是同樣已不年輕的郭女王。自打曹丕稱帝,他身邊的美女便層出不窮。希望鞏固權位的將相大臣們都上趕著把自己家的美女尖兒們往魏宮裡塞。很快,在這群年少的美女中,又有李貴人、陰貴人成為曹丕的新寵。 遠在鄴城連丈夫的面都見不著的甄洛,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絕境。甄洛既是曹丕原配妻子,又是曹丕長子長女的生母,更大得婆婆卞太后的歡心,順理成章甄洛應該成為曹魏後宮的皇后。可是事實卻讓很多人驚訝不已。曹丕僅封甄洛為“夫人”,卻同時也封郭女王為“貴嬪”。 
在曹魏初年有夫人、昭儀等五等,後增為十二等,以貴嬪、夫人為最高,以下依次為淑妃、淑媛、昭儀、昭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美人、良人。貴嬪是曹丕設立的新的等級,地位僅次於皇后。也就是說甄夫人的封號絕對不可能高過郭貴嬪的地位,最多就是兩者差不多。甄洛乃是結髮妻子,還生了長子長女,這在封建社會中應該說是為妻最有利的條件她全部都具備了,卻僅僅得到比一個沒有生育任何子女的妾相同或稍低的封號,可見這時的甄洛的處境已經比較危險了。更糟糕的是,整整兩年都沒有見過自己丈夫一面。俗話說見面三分情,她連丈夫的面都見不到,而且丈夫在封后的問題上的猶豫不決也給後宮諸人太多的可操作空間了。這時人人都能看到甄洛的處境,也都知道曹丕對她的感情基本上已經沒有保留多少了。想來後宮中的諸位美人對甄洛這位原配夫人的攻擊不可能少了。無法肯定地說郭貴嬪沒有參加這次的攻擊,但從她的為人來看,她絕不是攻擊的最起勁的那一個。畢竟攻擊一個人會傷害到人家,可是也會給曹丕留下一下心胸狹窄的印象。政治鬥爭中走過來的郭貴嬪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所以不管是出自於什麼目的她都不可能是這場毀譽活動中的中堅份子。 
甄洛多文才,熟知後宮典故,自然明白自己處境惡劣;但苦於遠在異地,到不了丈夫面前,無可奈何,於是寄情絲於筆墨,寫下了她唯一傳世得作品《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爍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從君獨致樂,延年壽千秋。

郭羨妮版郭女王郭羨妮版郭女王
曹丕自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詩人,照理他應該看得出這首詩中所表現出來了妻子對他的愛怨之情。注意首先是愛,其次才是埋怨。一個正常人看到這樣的詩句應該會回憶起夫妻間的美好時刻,從而喚起舊情。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曹丕讀詩後勃然大怒,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由洛陽派使者前往甄洛獨居的鄴城舊宮,逼她服下了毒酒。甚至,甄洛在冤死後,屍體被下令“被發覆面,以糠塞口”(把頭髮披散起來,遮住臉,用米糠塞入口中)下葬。 
曹丕對甄洛起殺機,歷來都被認為是有人在曹丕的面前對甄洛進行詆毀,這其中最大的嫌疑人就是郭女王。由甄洛《塘上行》一詩來看,“眾口爍金”——讒害她的是整群後宮妃嬪。從史載的郭后為人來看,她不會是坑害甄洛最起勁的第一人,不過她代替了甄洛應得的地位,所以矛頭便指向了她而已。何況,後宮的女人說爭寵對手壞話很正常。妃嬪(包括郭女王)們說甄洛的壞話是肯定有的,但是她們絕不會整日在曹丕面前詆毀甄洛。畢竟后妃們能和皇帝在一起的時間是有限的,她們更可能盡力地抓住皇帝的心,不會有多少真正的空閒去說人家壞話。甄洛最終被賜死,主要原因還是曹丕對其已不剩多少感情。歷代文人愛美人,甄洛恰好是一位絕世美女,而那些文人又向來喜歡把這種罪責歸於後宮爭寵,一定要找個女人來背罪責。因此,郭女王才會被編排成在曹丕面前進讒言進而殺害甄洛的首犯。在距甄洛冤死的九個月後,曹丕正式提出冊立郭女王為皇后,並將甄洛的兒子曹叡交予郭貴嬪撫養。 
魏晉時代,是中國最為重視門閥家世的時期。因此,曹丕的此一項提議立即遭到了許多大臣的強烈反對。那些大臣對郭女王進行攻訐、評擊,他們提出,皇后必須出自世族,《春秋》有云:“不得以妾為嫡”。齊桓公也說“無以妾為妻”。做為婢女出身的郭女王,是不配做嫡妻、更不配做皇后的。得知這道奏章的內容後,郭貴嬪以退為進,反而向曹丕進了一道正式的謝表,說:“我既沒有娥皇女英的高節,也沒有太姜、太任那樣的品德,確實不足以充當皇后的尊位、擔當掌管後宮的重任。” 郭貴嬪小心謹慎的表態,反而更進一步堅定了曹丕的決心,曹丕不顧大臣們的強烈反對,終於在黃初三年九月庚子日這天,冊封年將四十的郭女王為後。郭女王自此成為曹魏王朝第一位在任皇后。

綽約鳳兮

郭女王原來住在東宮,被立為皇后以後,雖然備受曹丕寵愛,但卻更加謙恭。對婆母卞皇后關懷得無微不至,孝名遠揚。常仰慕漢明德馬皇后的為人,並且遏制自己家族在朝政的勢力,不讓其滋長蔓延。表現得非常稱職。 郭皇后也曾為人姬妾,深知居於人下的痛苦,因而對後宮妃嬪婢女十分寬容。曹丕在做了皇帝之後,脾氣越發地糟糕,身旁的妃嬪也常常因為小過失便被他大怒發作,動輒受罰,甚至有性命之憂。每逢這種情形,郭皇后都將過錯攬到自己身上,向曹丕頓首請罪。而更多的時候,她會把妃嬪們不慎犯下的過錯遮蓋起來,不讓曹丕發現。萬一不慎走漏被曹丕發覺,她也會第一時間向丈夫解釋妃嬪們犯錯的原因,竭盡所能將妃嬪們面臨的災禍減到最低限度。因此六宮無怨。 
郭皇后生性節儉,不事享樂,而且嚴格約束娘家人。她的親兄弟都在戰亂中喪生,她便將自己的從兄郭表改立為父親的繼子,郭表被起用為為奉車都尉。郭皇后外家的姻親劉斐要與別國人定婚(別國,或指封國之外,或者吳蜀),郭后聽說這件事,就敕令親戚們說:“嫁娶之事,應該安守本分,只要門戶匹配的鄉里好人家就可以,不能趨炎附勢,與高官貴族攀龍附鳳。”也許是因為自己的親身經歷的關係,郭皇后對家族中男人們三妻四妾的行為很反感。她的外甥孟武想納妾,郭皇后堅決制止,說:“如今適齡的女子少而男人多,應該讓她們嫁給為國征戰的將士。你們本已有妻,就應該與妻子和睦,不可以倚仗權勢假借因由將她們娶來作妾。如果族人中有誰違反這規矩,我一定要給予重罰。”同時還經常敕戒郭表、孟武等人:“漢室那些外戚,極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都是由於驕奢糜費,對此不能不謹慎啊!” 
黃初五年(224年),曹丕親征東吳,郭皇后留在許昌永始台。當時大雨接連百餘日,樓台城牆多數被洪水淹沒衝垮。大臣們奏請郭皇后離開皇宮,換個地方住郭皇后卻說:“從前楚昭王出遊,妻子貞姜留住漸台,江水暴漲,昭王就派人去接她,可匆忙中卻忘了帶令符,貞姜便堅決不肯離開,直到被大水淹沒。如今皇帝身在遠方,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那樣的危險,為什麼要換地方呢?”大臣們聽後,誰也不敢再勸了。 
黃初六年,曹丕又東征孫吳,到達了廣陵郡,郭皇后則被留在了曹氏故里譙縣的行宮。當時,郭表留在行宮當警衛,便想動用公家的建材築壩攔水捉魚。郭皇后知道後便勸阻他說:“河流首要的應當保證運輸軍糧的船隻暢通,況且現下又缺少木料,家中負責經辦這些事的奴客不在,而你卻又要私取官府的竹木建造攔水的堤壩。如此說來,你這個奉車校尉不就是‘捕魚校尉’了嗎?” 這一切的行為都為郭皇后贏得了皇宮內外的尊敬。

魏文帝曹丕魏文帝曹丕
郭皇后雖然在封后前幫助曹丕出謀劃策,但是做了皇后之後,她非常小心的不讓自己陷入到政局之中。這從曹洪的遭遇可以看出一二。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從弟。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嗇,曹丕少時曾對其有所求借而不獲,因此非常恨曹洪,所以後來藉口曹洪舍客犯法,把曹洪本人下獄要處死。大臣們都束手無策,連卞太后都沒有辦法。所以卞太后找到郭后。對她說“如果曹洪今日身死,我明日便敕帝廢后了。”在被太后以廢后威脅之下郭皇后才不得已,出面為曹洪說情。她多次痛哭於曹丕面前,請求皇帝開恩,最終曹洪僅被免官削爵,保全了性命。 
曹丕曾經專門頒發過“禁母后預政詔”,“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這個旨意看起來是曹丕在針對母親卞太后而設。可見曹丕對後宮干政是多么深惡痛絕,可是在郭皇后求情的時候他又放了水。這個例子看上去,卞太后都不可以改變兒子的決定,郭后做到了。甄洛以原配的身份,又是太子和長公主的生母,寫首帶點怨氣的詩就被殺了,而郭皇后在曹丕下達禁令後都明顯干涉國政,曹丕仍然不以為意。可見郭女王在曹丕心中的地位不低。但這並不是說郭皇后能影響曹丕的重大決定。郭皇后很清楚的知道伴君如伴虎,所以她對待曹丕從來都是非常順從的。她從來不違背曹丕的決定,不會與其對著幹,就算是求情她也只是磕頭流淚,把自己的放在比較低的位置上以求得丈夫的同情。從來不搬大道理與丈夫爭論,更不用說涉及政治鬥爭了。順從和對丈夫意見的堅定支持才是她在後宮的生存之道

曹魏喪後

黃初七年五月丁巳日,四十歲的曹丕崩於洛陽嘉福殿,臨終時,他將後宮中自淑媛、昭儀以下的所有姬妾都遣歸娘家另嫁,並且最終決定冊立甄洛的兒子曹叡為繼承人。 
早在郭女王成為皇后之前半年的黃初三月乙丑日,曹叡已被封為平原王。由於郭女王當時年滿四十,已不再是生育的黃金年齡,無子幾成定局,所以郭女王便收養了曹叡。郭皇后待曹叡究竟如何?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小說無一不是記載“甚愛之”,可見郭皇后對這位養子傾注了許多慈愛之心。同樣,曹叡對養母也表現出了相當的孝順之意,並且早晚問候起居。由於甄洛之死事出非常,雖然已成為郭皇后的兒子,曹丕仍然不願意立曹叡立儲君,而屬意於其它姬妾所生的兒子。 
曹丕有九個兒子,除了曹叡,還有曹協曹蕤、曹鑒、曹霖、曹禮曹邕曹貢曹儼。然而兒子們多數早死,最終,曹丕在臨終之時還是選定了曹叡繼位。這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明,郭女王對曹叡自問無愧,在甄洛之死的問題上,郭女王並沒有怎樣的過錯,否則她大可在曹叡繼位問題上搗鬼。但有人認為魏文帝多年不立太子,是郭女王從中阻撓。然而實際上,曹丕尚未稱帝時就不喜歡曹叡。首先,曹叡的品性怪異扭曲,這從史書記載他登基後的種種行為就可看出。再者史書有載:“漢世,冕用白玉珠為旒。魏明帝好婦人飾,改以珊瑚珠。晉初仍舊,後乃改。”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男子好婦人飾,是非常為世人所鄙夷的。可想而知,曹丕絕不會樂意將皇位傳給一個愛扮女人的兒子。若不是曹丕其他兒子多早夭或太年幼,為了魏國來日昌盛實在沒有辦法,曹叡怕是難以登上帝位。 
曹叡即為魏明帝。即位的當月丁巳日,他尊養母郭皇后為皇太后,稱“永安宮”。十幾天后,追封生母甄氏為“文昭皇后”,並立寢廟祭祀。曹叡即位之後,對養母頗有孝心,對郭家屢加封賞。太和四年,詔封郭表為安陽亭侯,又進爵鄉侯,增邑並前五百戶,遷中壘將軍,郭表的長子郭詳當上了騎都尉。同年,追謚郭太后死去的父親郭永為安陽鄉敬侯,母親董氏為都鄉君。再晉封郭表為照德將軍、加金紫、位特進的地位,郭表的次子郭訓也當上了騎都尉。 成為皇太后的郭女王仍然節儉,仍然對外戚嚴加管束。她的姐姐去世後,當年欲娶美妾而不得的外甥孟武又想厚葬母親,立祠堂祭祀,同樣也被姨母制止了。郭太后說:“自從中原喪亂以來,墳墓無不慘遭發掘,都是由於墳墓過於厚葬;關於葬禮,先帝(魏文帝)的首陽陵就可效法。”(魏文帝倡薄葬,其首陽陵甚簡儉
然而,青龍三年(235年)春,即曹叡即位八年之後。郭太后在許昌駕崩,時年51歲。陵墓規模遵其遺囑所建,三月十一日,按郭后的遺囑,將她安葬在了首陽陵(即曹丕之陵)西側。曹叡為郭女王服孝舉殯,按養母生平功過,追封其為德皇后。因曹丕諡號文皇帝,故稱郭女王為文德皇后。之後,曹叡再次晉封郭表為觀津千戶侯,郭詳為駙馬都尉。追封郭女王的父母為觀津敬侯、堂陽君,亡兄郭浮維梁里亭戴侯、郭都武城亭敬侯、郭成新長亭定侯。都以太牢之禮祭祀。後來郭表去世了,曹叡便讓郭詳繼承其父的侯爵,而郭表的另一個兒子郭述也得到侯爵之封。《魏略》記載曹叡頒布的哀策:“維青龍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宮啟殯,將葬於首陽之西陵。哀子皇帝叡親奉冊祖載,遂親遣奠,叩心擗踴,號啕仰訴,痛靈魂之遷幸,悲容車之向路,背三光以潛翳,就黃壚而安厝。嗚呼哀哉!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嬪周,聖善彌光,既多受祉,享國延長。哀哀慈妣,興化閏房,龍飛紫極,作合聖皇,不虞中年,暴罹災殃。愍予小子,煢煢摧傷,魂雖永逝,定省曷望?嗚呼哀哉!”
郭女王的死,世間還有另一種說法。即曹叡對生母的死一直耿耿於懷,屢屢哭著向郭后詢問甄洛是怎么死的,郭后說:“你的母親,是被先皇帝所殺的,你身為人子怎么好追究亡父的過失?難道你因為生母冤死,就要讓後母也冤死才甘心嗎?”曹叡大怒,殺心即定,之後,郭后因曹叡所逼,自殺身亡,隨後曹叡下令將郭后也照甄洛死時“被發覆面、以糠塞口”的模樣殮葬。但此說法可信度並不很高。原因一,這段材料是陳壽所撰正史《三國志》所沒有的,裴松之在《三國志》注本中也沒有提及此事,只有《魏略》和《漢晉春秋》提到她的死與曹叡有關,並且後來的趙翼在《三國會要》中辯此非實,“蓋明帝雖恨郭,猶以先帝所立,崇以虛名,徒居許昌,未逼殺也。” 其次,郭后死時已51歲,按古人的壽命已到了正常死亡的年齡,而那時曹叡即位已有八年,雖不能說曹叡對郭后沒有一點怨恨,但曹叡若真想向郭后報復也不應會等到八年以後。而後人多信此說,一是由於不了解郭后的為人,二來則是文人的通病,對後宮之爭想像得過於殘酷精彩,其間同樣也包含了對那位美麗甄洛不幸冤逝的遺憾與緬懷。 
縱觀郭女王的一生,除了至今眾說紛紜的甄洛之案,再無史料記載她有任何過失。無論如何,郭女王輔佐曹丕使曹魏走向強盛,是曹魏王朝上一個多多少少直接為國家作出貢獻的后妃。也因此,郭皇后生前風評極好,當世的人們對她的死懷抱傷感,是不會錯的。
有關郭女王,還有一個這樣的傳說故事。此故事最早見於《搜神記》,並在《晉書》、《宋書》等正史上均有記載。漢末魏初,關中時局大亂。這時,有人趁亂髮掘了一座西漢時期的宮人墓葬,卻從中發現了一個還活著的宮女。這個宮女後來恢復如初,被送進了魏宮。郭皇后很喜歡她,對她很照顧,留在自己身邊。郭皇后有時問她西漢時的宮裡的事情,這個宮女也能說得清清楚楚,時間順序都不會錯。後來郭皇后成了郭太后,並且不幸去世。郭太后死了,這宮女悲傷過度,哭泣不止,最終哀傷而死。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

文德郭皇后,安平廣宗人也。祖世長吏。[一]後少而父永奇之曰:“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為字。早失二親,喪亂流離,沒在銅鞮侯家。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
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太子即王位,後為夫人,及踐阼,為貴嬪。甄后之死,由後之寵也。黃初三年,將登後位,文帝欲立為後,中郎棧潛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輔,亦有內助,治亂所由,盛衰從之。故西陵配黃,英娥降媯,並以賢明,流芳上世。桀奔南巢,禍階末喜;紂以炮烙,怡悅妲己。是以聖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擇其令淑以統六宮,虔奉宗廟,陰教聿修。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由內及外,先王之令典也。春秋書宗人釁夏雲,無以妾為夫人之禮。齊桓誓命於葵丘,亦曰‘無以妾為妻’。今後宮嬖寵,常亞乘輿。若因愛登後,使賤人暴貴,臣恐後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亂自上起也。”文帝不從,遂立為皇后。[二]注[一]魏書曰:父永,官至南郡太守,謚敬侯。母姓董氏,即堂陽君,生三男二女:長男浮,高唐令,次女昱,次即後,後弟都,弟成。後以漢中平元年三月乙卯生,生而有異常。注[二]魏書曰:後上表謝曰:“妾無皇、英厘降之節,又非姜、任思齊之倫,誠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處中饋之重任。”後自在東宮,及即尊位,雖有異寵,心愈恭肅,供養永壽宮,以孝聞。是時柴貴人亦有寵,後教訓導之。後宮諸貴人時有過失,常彌覆之,有譴讓,輒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為之頓首請罪,是以六宮無怨。性儉約,不好音樂,常慕漢明德馬後之為人。 
後早喪兄弟,以從兄表繼永後,拜奉車都尉。後外親劉斐與他國為婚,後聞之,敕曰:“諸親戚嫁娶,自當與鄉里門戶匹敵者,不得因勢,強與他方人婚也。”後姊子孟武還鄉里,求小妻,後止之。遂敕諸家曰:“今世婦女少,當配將士,不得因緣取以為妾也。宜各自慎,無為罰首。”[一]注[一]魏書曰:後常敕戒表、武等曰:“漢氏椒房之家,少能自全者,皆由驕奢,可不慎乎!” 
五年,帝東征,後留許昌永始台。時霖雨百餘日,城樓多壞,有司奏請移止。後曰:“昔楚昭王出遊,貞姜留漸台,江水至,使者迎而無符,不去,卒沒。今帝在遠,吾幸未有是患,而便移止,奈何?”髃臣莫敢復言。六年,帝東征吳,至廣陵,後留譙宮。時表留宿韂,欲遏水取魚。後曰:“水當通運漕,又少材木,奴客不在目前,當復私取官竹木作梁遏。今奉車所不足者,豈魚乎?” 
明帝即位,尊后為皇太后,稱永安宮。太和四年,詔封表安陽亭侯,又進爵鄉侯,增邑並前五百戶,遷中壘將軍。以表子詳為騎都尉。其年,帝追謚太后父永為安陽鄉敬侯,母董為都鄉君。遷表昭德將軍,加金紫,位特進,表第二子訓為騎都尉。及孟武母卒,欲厚葬,起祠堂,太后止之曰:“自喪亂以來,墳墓無不發掘,皆由厚葬也;首陽陵可以為法。”青龍三年春,後崩於許昌,以終制營陵,三月庚寅,葬首陽陵西。[一]帝進表爵為觀津侯,增邑五百,並前千戶。遷詳為駙馬都尉。四年,追改封永為觀津敬侯,世婦董為堂陽君。追封謚後兄浮為梁里亭戴侯,都為武城亭孝侯,成為新樂亭定侯,皆使使者奉策,祠以太牢。表薨,子詳嗣,又分表爵封詳弟述為列侯。詳薨,子釗嗣。 
注[一]魏略曰: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憂暴崩。甄后臨沒,以帝屬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說甄后見譖之禍,不獲大斂,被發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殯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漢晉春秋》曰:初,甄后之誅,由郭后之寵,及殯,令被發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養明帝。帝知之,心常懷忿,數泣問甄后死狀。郭后曰:“先帝自殺,何以責問我?且汝為人子,可追讎死父,為前母枉殺後母邪?”明帝怒,遂逼殺之,殯者使如甄后故事。
魏書載哀策曰:“維青龍三年三月壬申,皇太后梓宮啟殯,將葬於首陽之西陵。哀子皇帝叡親奉冊祖載,遂親遣奠,叩心擗踴,號啕仰訴,痛靈魂之遷幸,悲容車之向路,背三光以潛翳,就黃壚而安厝。嗚呼哀哉!昔二女妃虞,帝道以彰,三母嬪周,聖善彌光,既多受祉,享國延長。哀哀慈妣,興化閏房,龍飛紫極,作合聖皇,不虞中年,暴罹災殃。愍予小子,煢煢摧傷,魂雖永逝,定省曷望?嗚呼哀哉!” 
《魏志》曰:文德郭皇后,安平廣宗人也。祖世長吏。後少而父永奇之,曰:“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為字。早失二親,喪亂流離,沒在銅鞮侯家。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後有智數,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太子即王位,後為夫人,及踐祚,為貴嬪。甄后之死,由後之寵也。遂立為後。黃初五年,帝東征,後留許昌永始台。時霖雨百餘日,城樓多壞,有司奏請移止,後曰:“昔楚昭王出遊,貞姜留漸台,江水至,使者迎而無符,不去,卒沒。今帝在遠,吾幸未有是患,而便移止,奈何?”明帝即位,尊后為皇太后,稱永安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