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傑出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在我國文化科學戰線奮戰了60個春秋,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文化遺產,是繼魯訊之後我國文化路線上又一面光輝旗幟。

基本信息

郭沫若舊居概述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傑出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在我國文化科學戰線奮戰了60個春秋,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文化遺產,是繼魯訊之後我國文化路線上又一面光輝旗幟。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郭沫若舊居博物館

座落於樂山市沙灣區沫水街中段的郭沫若舊居,是郭沫若誕生和少年時代生活、學習的地方,是世界文化成功崛起的起點。郭沫若舊居博物館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正在申報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材料已上報國家文物局近期有望通過。郭沫若舊居對外開放以來,已接待國內外遊客100多萬人。隨著樂山市創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成功,名人名佛名山的格局基本形成,樂山、峨眉、沙灣美女峰石林旅遊金角的趨勢日益明顯,遊客人數逐年呈上升趨勢,年可接待遊客5萬人次以上,綜合收近100萬元。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占地面積4425平方米,建築面積2265.5平方米。其中,建於清代嘉慶年間,距200多年歷史的木結構民居占地2189平方米(建築面積1108平方米);1992年為紀念郭沫若誕辰100周年修建磚結構,一樓一底的博物館占地面積2236平方米(建築面積1157.5平方米)。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以國、文、物、並茂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郭沫若從孩童到世界文化名人的光輝歷程;展示了郭沫若及家人的居室、商鋪、家塾“綏山山館”和後花園;設定有《文物館》、《中日友誼館》、《沫若書畫館》、《沫若書法石刻碑廓》等專題展室。館內收藏了反映郭沫若一生奮鬥經歷的圖文資料(已建檔);收藏了郭沫若一生的巨著,並建有沫若資料室;收藏了反映沙灣地方歷史文化的相關文物;收藏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專家、學者、文人墨客到舊居參觀時留下的題詞、書法;藝術家書畫佳作收藏頗豐。

館址位置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沙灣沫水街中段。郵編:6140

管轄隸屬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是樂山市一縣級博物館,分舊居和博物館兩部分。舊居於1980年4月籌備復原,同年7月對外開放,並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舊居博物館於1992年3月18日動工修建,同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隸屬樂山市沙灣區文體局。

少年郭沫若少年郭沫若

舊居介紹

郭沫若舊居是郭沫若誕生和少年時代生活的地方。舊居座西向東,是一座四進三天井穿斗木結構的小青瓦平房,共有大小房間36間,占地2189平方米,建築面積1108平方米。舊居始建於清代鹹豐年間,經逐步擴建,到郭沫若父親郭朝沛經營家業時,才達到目前的規模,至今依然保持著古樸的風貌。

復原設定

舊居基本按1939年以前的格局復原布置。

..

第一進臨街的兩間是當年經營日雜山貨的"鳴興達號"商鋪。

第二進是郭沫若誕生的地方及其父母早年起居室。

第三進為其兄長郭開文的居室,水井、廚房、膳房、會客房和其父母晚年居室及1912年郭沫若結婚時的新房,郭沫若出走後,原配夫人張瓊華一直住在這裡。

前為郭沫若、成仿吾左郁達夫合影前為郭沫若、成仿吾左郁達夫合影

第四進是郭沫若家人居室及客廳,四進深處是郭沫若四歲半啟蒙受教的"綏山山館"家塾及其啟蒙老師沈煥章先生的臥室。"山館"前是幽靜的花園。郭沫若早年的《早起》、《茶溪》、《村居即景》等詩便作於此。緊靠花園是為紀念郭沫若誕辰100周年新建的沫若書法手跡碑廊。舊居共展存實物500餘件,還原了郭沫若當時的生活情景及郭氏家概況。

館舍介紹

博物館是緊依舊居後花園,占地3.35畝,為仿古建築,建築面積為1800平方米,為一樓一底三合庭院建築,與舊居座向一致,其主體建築一層為郭沫若生平陳列大廳,二樓為接待室、會議室、辦公室等。

展覽設定

博物館陳列分:《郭沫若生平陳列》、《沙灣區文物陳列》、《中日友誼陳列》、《沫若書畫院書畫展》《郭沫若生平陳列》設在主建築的一層,整個陳列分五個部分和時期,用248幅照片。圖表和42件實物,再現了郭沫若光輝戰鬥的一生,展覽的資料、實物中許多是非常珍貴的資料。(右照片為1923年5月文學團體創造社發起人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合影)

揮毫革命 

成立創造社‍ 1921年7月中旬,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等人在日本東京開會,發起成立創造社。會議決定出版《‍創造季刊》‍。9月,郁達夫在為《‍創造季刊》‍寫的出版預告中明確提出:創造社要"打破社會因襲,主張藝術獨立,願與天下之無名作家共興起而造成中國未來之國民文學"。經過郭沫若、郁達夫回國籌辦,上海泰東書局在9、10月間出版了三本創造社叢書:郭沫若新詩集《‍女神》‍、朱謙之的《‍革命哲學》‍、郁達夫的第一部小說《‍集沉滄》‍。‍郭沫若的《‍女神》‍出版‍

..

1921年8月,郭沫若的詩集女神由泰東圖書局出版。這是郭沫若的第一本詩集,收入"五四"前後的詩作57首,也有少數早年的作品。其中有《‍鳳凰涅》‍、《‍天狗》‍、《‍地球我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集體現了"五四"時期那種毀壞一切,創造一切的狂飆突進精神,用新詩的形式歌唱中國人民的希望、理想、憤怒和反抗。‍

造社的《創造周報》創刊

..

1923年5月13日,創造社的《創造周報》創刊,泰東圖書局出版,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編輯。發刊詞是郭沫若寫的一首詩《創世工程之第七日》。詩中表示"我們是不甘於這樣缺陷充滿的人生,我們是重新創造我們的自我",我們自我創造的工程,便從你貪懶好閒的第七天上做起"。《創造周報》於1924年5月停刊,共出52期。《沙灣區文物陳列》在主建築左廂房,展出該地方出土文物近百件。

郭沫若論新文學運動
5月27日,《‍創造周報》‍第三號發表郭沫若撰寫的《‍我們的文學新運動》‍。文章說:我們暴露於戰亂的慘禍之下,我們受著資本主義這條毒龍的巨爪的蹂躪。我們渴望著平和,我們景慕著理想,我們喘求著生命之泉。........我們現在於任何方面都要激起一種新的運動,我們於文學事業中也正是不能滿足於現狀,要打破從來的因襲的樣式而求新的生命之新的表現。

國際交流

《中日友誼陳列》,是博物館最具特色的陳列,從舊居恢復開放,至郭沫若誕辰100周年,以沫若文化為橋樑的中日友好往來陳列。以日本川市贈送的35件禮品、輔以80餘幅照片,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誼,完成了郭老先生的心愿。《沫若書畫展》是為紀念郭老誕辰100周年舉辦的。展出書畫作品近百件,多為全國著名書畫家的作品。這是反映了畫家們對郭老的懷念之情。館藏文物郭沫若舊居博物館現存館藏文物及館史資料近3000件,其中有關郭沫若的資料和實物2000餘件。

開放時間

郭沫若舊居博物館每天上午8:00下午17:00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