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秉

郭永秉

郭永秉,(1980.3-) 上海楊浦區人。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復旦學院10級 中國語言文學類學生專業導師。已出專著兩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郭永秉,(1980.3-) 上海楊浦區人。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復旦學院10級中國語言文學類學生專業導師。已出專著兩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人物生平

1995年入讀市西中學
1998年考入復旦大學98級文科基地班
2001年7月提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並進入復旦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攻讀研究生,師從傅傑教授。
2004年2月提前進入復旦大學歷史系專門史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朱維錚教授。
2006年10月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所撰《楚地出土戰國文獻中的傳說時代古帝王系統研究》通過(答辯委員會主席裘錫圭教授)。
2007年1月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2007年3月進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工作,同時擔任裘錫圭先生助手。
2009年任中心主任助理、《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副主編。

人物專著

帝系新研:楚地出土戰國文獻中的傳說時代古帝王系統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9月1日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從楚竹書記載的堯舜傳說考察堯舜在大一統帝王世系中地位的形成、戰國楚竹書中所見堯舜之前古帝王系統的初步研究、出土文獻中所見的楚先祖世系傳說及其相關問題等。

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叢書
2011年6月1日
本書是郭永秉先生自2005年至2010年的有關古文字與古文獻方面學術文章的結集。
內容包括:《上博藏西周寓鼎銘文新釋》、《商周金文所見人名補釋五則》、《秦駟玉版銘文考釋中的幾個問題》、《補談“欒氏”玉器偽銘的來源》等。

人物訪談

郭永秉的書啊,就一個字:貴!
一部部來看好了:《甲骨文合集》,一套三萬五千元,“1999年中華書局出了重印版,九千八百塊,但遠遠沒有我這一套印得清楚,所以好些師友看過了,都說買得值”;《銀雀山漢墓竹簡(壹)》,線裝一函十冊,一萬元,現在已經在網上被炒到了三萬元;《馬王堆漢墓帛書》,線裝一函三冊,兩千五百元——就連最便宜的《殷周金文集成》也要一千多元,真是令人咋舌。當然,知識學問是不好用金錢衡量的,只是,就做研究依憑的文獻而言,古文字研究似乎是矜貴了些……郭永秉說,他需要的書好多都絕版了,只能跑到舊書店或者上孔夫子舊書網去淘,“還好手裡有點兒項目經費,不然根本買不起”。
說起來,讀本科的時候,郭永秉醉心的還是文藝批評,“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我是完完整整讀過的,就是沒怎么讀懂,《管錐編》前半部也大概翻了翻”——他讀碩士的導師正是開了“《管錐編》精讀”課的傅傑教授。不過對他影響最大的還是駱玉明教授,課上課外,大概復旦中文系的學生多少都會受點駱子的影響的,郭永秉最愛讀的書就是《世說新語》,駱子《世說新語》的課,一開就許多年。
大概也正是受《世說新語》影響,郭永秉愛讀愛談學林掌故,他的藏書中除開專業書,很大一部分是學人日記、書信、年譜、傳記、回憶錄等,正是八卦之寶庫,掌故之淵藪。和他聊著聊著,他會站起身,從書架上抽出書來,翻到某一頁,然後指給我看,諸如朱德熙的稿費可以買下一架飛機、陳夢家的稿費可以盤下一座四合院之類逸聞,都是他平時讀書錙銖積累而成的,一條條的,拿去發微博正好。
和郭永秉聊了半天,說的最多的,還是裘錫圭先生,《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郭永秉是放在案頭時時讀的。因為青光眼的緣故,裘先生看文章已經很吃力了,需要加倍放大列印出來才能順利閱讀,可他對學生的論文絲毫不放鬆,總是細細批閱。我老早就聽說過裘先生在北大讀書時赴戀愛之約還會帶上一本書看的趣話,這次正好向郭永秉求證,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像是為了讓我確信似的,郭永秉又抽出了一本論文集,翻到後記部分,指給我看曾憲通先生的文章,曾先生說,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和裘先生一道工作,忙得昏天黑地,裘先生尤其勤懇,忙到後來,竟然累得連男女廁所都分不清楚了。以後這樣的先生,道德文章,怕是再難有了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